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设计多元化趋向的历史必然因素分析

2015-07-12杨松崧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161005

大众文艺 2015年6期
关键词:国际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杨松崧 (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 161005)

后现代主义设计多元化趋向的历史必然因素分析

杨松崧 (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 161005)

后现代主义以现代主义反对者的身份出现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既是一种设计发展的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的现象。而后现代主义一向以多元化和模糊性而著称,作为与我们当代社会很接近的时期,我们对它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多元化;必然;历史

该论文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社会科学课题重点项目“当代语境下绘画创作与设计观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201406。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以反对国际主义、现代主义的单一、冷漠为目的的一场设计运动。因为其产生在现代主义之后,且风格多样、主张模糊而难以界定,所以人们也把现代主义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成为“现代主义以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趋向和理论上的不确定使其界限模糊,以至于自称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但其作品却不被认可为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趋势是有着相对性的,它的变化多端让人应接不暇,如此之多的风格与样式的出现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

一、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的衰落

任何一种流行的风格与样式在发展到高潮之后,就会走向衰落,继而另一种新的样式与风格就会出现并替代,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就在这样的交替中不断的发展与前进。现代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国际主义的兴盛。以前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民主主义色彩的设计探索,为单调、缺乏人情味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取而代之,并且在60年代的美国成为垄断式的风格。在二战后的建筑设计上,国际主义著名的“少则多”原则受到了抵制。日本国际主义设计家山崎宾的低收入住宅“普鲁蒂——艾戈”在缺少人情味、入住率极低的背景下,不得不炸毁重建新的建筑。至此,国际主义已经受到了广泛的批判,人们对其风格的厌倦以达到了无法容忍的程度。

后现代主义与晚期现代主义同时从60年代开始发展,是对现代主义的重大反动和挑战。后现代主义以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反对者的身份出现,针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重功能、轻形式;“少则多”以及统一垄断式的风格等基本理念。后现代主义演化出了自身的特征,以其形式、内容的多样性来充分体现其区别于现代主义设计。与原有风格的对立,成为了新风格出现的途径之一。

二、工业化与高科技的引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电脑的产生和快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从生产关系到社会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学家通称此一现象为“第三次浪潮”,也就是“后工业时代”。这次生产的革命并没有象上一次那样引起单纯的工业设计革命。在数字科技影响下,信息泛滥的计算机文化环境里,设计艺术成为行销体系作业中的环节,甚至沦为包装的广告文字。网络的迅猛发展,数字产业化的高速运转,高科技在影响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设计的触角也决不会落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领域不断的扩大,从建筑到工业,从平面到媒体,后现代主义瞬时间无处不在。它以变化多端的面貌出现,通过高速的高科技媒体传播。

在工业化进步的同时,我们欣喜的发现新材料的运用刺激着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在新的工业材料上,不断的做着探索。后现代设计很关注椅子的设计,日本设计师仓俣史郎设计的名为“月儿高悬”的椅子是一个直接利用工业材料的例子,椅子的材料光亮,结构通透,弯曲和接缝处的精密准确,这抒发了一种特别强烈的美学诉求和材料表现。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我们看到最多的也是各种不可能材料的混合使用,以增加产品新的理念与追求。

三、消费主义与浪费文化的持续

后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主义的、建立在“有计划的废止制度”上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中,设计实现了“后现代”对“现代”的解构与重构。现代世界的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还与一种浪费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相联系。大生产造就了大消费,大消费又维持了大生产。所谓消费文化,实质是一种人类史上空前的大浪费,一种不折不扣的“浪费文化”。这种建构在“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的消费主义从

60年代出生的婴儿在80年代已长大成人。由于缺乏对战争的感性认识,他们对唠叨的长辈已经极度厌烦,他们缺乏信仰,没有崇高感,并要追求自我的、轻松的生活。张扬个性的他们更喜欢变化多端的产品和样式。这些年轻的主流消费者期望同类商品中能出现不同的样式以满足他们个性的膨胀。于是,设计从双方面的追求中找到了方向,而后现代设计要想生存就必须同时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需要。

四、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交互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生产和设计也开始了全球化的变革,从欧洲到美国,从美国到日本,全球化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发现全球化并没有使世界大同,相反的全球化打开了各国的视野,看到了其他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特点。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现代文化也发生了裂变,大众文化、波普艺术、女性主义、朋克文化、同性恋倾向等内容随着全球化迅速扩展到世界的各个地方。通俗的大众文化与高尚精致的纯艺术,在后现代社会中打破以往的屏障,产生多角度与多层次的互通与联结。同时,许多纯艺术家脱下孤高的外衣,下海设计制造大众消费应用的物品,投入商场经营特殊品味的艺术性商品。艺术通俗化及通俗艺术化与生活直接发生关系,后现代新生辈将艺术品当作不折不扣的商品上市,谋取可观的利益。后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艺术通过商业联系,又通过全球化扩展到世界的其他地区。

设计在后现代主义社会中成为了一种载体,它的承载繁重,以至于不得不以多种面目出现。

后现代主义设计诞生于战后这个特殊的社会变革期,有的人批判它,有的人称颂它。当代,后现代主义的浪潮已经慢慢离去,留下的是人们的追忆和古怪多样的设计作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后现代设计,而这种接受需要勇气、更需要一个特殊的时代。历史的能量是强大的,时代的影响不可抵挡,正是它们的作用使然我们才拥有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众多的风格与样式。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8.

[3]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

[4]河清.现代与后现代[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11.

[5][美]戴维•赖茨曼,周博译,政治、多元文化与后现代设计[J].世界美术,2006(06).

[6]严绘锦,詹秦川.设计艺术活动与经济文化特征[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03).

杨松崧,女,1980年7月25日出生,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艺术理论。

猜你喜欢

国际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
浅论美国外交政策中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永续性
国际主义战士
中国梦、世界梦与新国际主义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