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穴丛刺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015-07-11李虹霖孙兴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显著性记忆差异

李虹霖,孙兴华,李 默△,徐 飞,张 淼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36)

老年性痴呆以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性格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1],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2],目前对于老年性痴呆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是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笔者在以往的研究中证实了头穴丛刺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有效降低Tau 蛋白与Hcy 水平[3]。本研究进一步从基础研究入手,观察头穴丛刺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48 只[许可证号:SCXK(黑)2008001],体重250 ~300 g,普通环境喂养,自由进食、饮水。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平衡分组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2 只。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DW-5 大鼠脑立体定位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5 μL 微量进样器(上海安亭进样器厂);SAESHIN 90 + 102 电 动 牙 科 钻(Saeshin PrecisionCo. Ltd);WMT-100 Morris 水迷宫视频分析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试剂淀粉样蛋白片段(Aβ1-42)(美国Sigma 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模型制备 2%戊巴比妥钠(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将大鼠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将大鼠头部上方皮肤沿中线剪开,暴露颅骨;确定前囟位点并标记,从前囟位点向后(枕骨方向)3. 6 mm,旁开2.2 mm,用7 号针头钻孔;用微量进样器自颅骨表面垂直进针4 mm,每侧注射200 μM 的Aβ1-42 寡聚体5 μL,双侧海马区注射,每侧海马注射10 min,留针10 min;注射完毕后清创缝合并涂少量青霉素粉剂,以防感染[4]。

1.3.2 假手术组 仅向CA1 区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而不注射Aβ1-42 寡聚体。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操作同模型组。

1.3.3 对照组 造模2 天后给予头穴丛刺干预治疗,按照“大鼠穴位图谱”所示,用0.35 mm ×15 mm 毫针,针刺双侧肾俞穴、足三里穴,肾俞穴稍向内斜刺5 mm,足三里直刺10 mm,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快速捻转1 min 后留针30 min。每日1 次,6 天为1 个疗程,间隔1 天,治疗4 个疗程。

1.3.4 治疗组 采用于致顺头部腧穴七区划分法,取顶区、顶前区、额区,常规消毒,用0.35 mm×15 mm 毫针,取神庭穴、百会穴、前顶穴及这三穴左、右侧各旁开5 mm 处沿皮分别刺入2 mm,快速捻转1 min 后留针2 h,6 天为1 个疗程,间隔1 天,治疗4 个疗程。

1.4 行为学检测

Morris 水迷宫实验[5]针刺结束后第2 天开始,历时5 天。

1.4.1 定位航行实验 每天于固定时段进行(以排除光照等因素的干扰),每个时段4 次,分别将大鼠从4 个不同的起始点,即各象限边缘1/2 弧度处,头朝池壁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放入水中。自动录像系统记录大鼠找到平台后四肢爬上平台所需的时间(逃避潜伏期),如果大鼠在90 s 内找到平台,记录其实际逃避潜伏期;如果在90 s 仍未找到平台,则将其引上平台并停留15 s,逃避潜伏期记录为90 s。逃避潜伏期长短表示其学习记忆能力,数据采集和处理由Morris 水迷宫图像处理系统完成。

1.4.2 空间探索实验 空间探索实验用于检测大鼠学会寻找平台后,保持对平台空间位置记忆的能力。在第5 天的最后1 次定位航行实验后去除平台,然后将各组大鼠于平台对面象限同一入水点放入水池中,记录大鼠在90 s 内在原平台所在象限内的停留时间及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

1.5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处理,,逃避潜伏期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空间探索实验中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形式表示。以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定位航行实验结果

表1 各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比较(s)

由表1 可见,第1 天各组间比较逃避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差异;第2 天开始,治疗组、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第3 天趋势同第2 天;第4 天,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第5 天,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从第2 天开始大鼠学习能力均有所提高,治疗组学习能力提高较明显。

2.2 空间探索实验结果

表2 各组第2 象限时间百分比与穿越次数比较

由表2 可见,第2 象限时间百分比中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或P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穿越次数中,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治疗组、对照组大鼠的记忆能力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提高,治疗组记忆的保持能力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于氏头针[6-7]是由于志顺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并结合脑的功能及古人的经验创立的,分为七区,其中的额区主要调节情志,顶区主要用于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顶前区主要应用于运动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证实了于氏头针对于AD 患者的行为认知能力治疗的有效性[3],Morris 水迷宫行为学测试中定位航行实验与空间搜索实验成绩分别反映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针刺可以有效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其中头穴丛刺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了头穴丛刺能够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大鼠记忆保持能力。

[1] 田金洲.阿尔兹海默病的诊断与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18

[2] 韩璎,王正阁,贾建平.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9):975-978

[3] 李虹霖,孙兴华,李默. 头穴丛刺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0):21-22

[4] 黄树明,任丽民,李健英,等.开心散改善Aβ1- 42 所致在体小鼠海马LTP 抑制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3,30(6):61-63

[5]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 药理实验方法学[M].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6-830

[6] 李晓宁,王燕.头穴丛刺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5):891-892

[7] 盛国滨,赵庆杰,郭加磊,等. 头针结合天智颗粒治疗中风后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1(2):83-84

猜你喜欢

显著性记忆差异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找句子差异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