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还是融合

2015-07-08王保中

中国电化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生成性教育技术

摘要:日本对以电子教科书为标志的新的教育信息化推出了新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科学严谨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而且非常重视教育現场的教师和学生对电子教科书等新教育媒体的意见和态度。从政策措施到教育现场的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说明,以电子教科书为标志的新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不是对传统教科书乃至教育和学习的革命,电子教科书与传统教科书在教育和学习中相得益彰,内化形成一线教师、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新的思想和范式,是各种教育理念与实践相互碰撞共同演进的过程。

关键词:电子教科书;教师和学生调查;教育技术;生成性;经验取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电子教科书和教学材料的开发、设计和实际应用是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标志,日本作为以科技和人才为发展引擎的发达国家对此作出积极应对。各个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和经验告诉人们,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规划、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形成新的范式,是复杂、系统而长期的工作事业。从日本以电子教科书和教学材料为新标志的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规划、理论探讨、实证研究等一系列举措和行动中,相信会得到有益的启示。在这里,对新近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措施、关于电子教科书和教学材料的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的相关情况做以介绍,并尝试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思考。

一、新近日本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措施

众所周知,日本是非常重视科技研发和人才教育的发达国家,从国家政策规划的宏观层面,理所当然也积极引领和应对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近几年,日本政府适时公布了多项重要的政策措施,2013年6月,相继推m《日本再振兴战略》《创建世界最先进I工国家宣言》和《第2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等政策措施。

(一)《日本再振兴战略》的推出及有关教育信息化的举措

2013年6月14日,日本政府决定并通过了《日本再振兴战略》,强调实现世界最高水平的I工国家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在于培养和确保超水平I工人才1。关于教育信息化方面,重视培养和形成有效利用I工的21世纪新型技能和素养。在21世纪初,积极完善和推进基于1人1台信息终端的教育的正式开展,同时推进电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提高教师指导能力的相关措施,以及双向型国际化远程教育和新型学习为标志的课堂教学革新。另外,构筑2014年度通过产学官联合持续培养实践型的I工人才的机制,推进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程序教育。

(二)《创建世界最先进I工国家宣言》的提出及有关教育信息化的举措

2013年6月24日,日本政府随即决定并通过了《创建世界最先进I工国家宣言》,该宣言对教育信息化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如下要求,随着因特网乃至智能手机等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更新,全体国民接触I工的机会越来越多,为了通过有效利用I工,从青少年到高龄者都能够享受其便利和恩惠,安度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进一步提高包括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知识在内的全体国民的有效利用信息能力2。为此,需要调查和把握从学生到社会人,从青少年到高龄者全体国民信息素养的现状,推进国民掌握和丰富I工相关知识和提升信息素养的行动举措。开展和推进上述举措和工作,NPO等民间组织的参与和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政府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并制定具体支援方略和措施。另外,需要整备通过远程教育,包括偏远地区和孤岛在内的全国所有地区不受地理和时间制约而自由自在学习的环境。进一步通过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在促进易于人才流动和岗位转换的环境建设的同时,提升产业整体的魅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连接超高速网络,配置1人1台的信息终端,整备配置电子白板和无线网络等技术设备的信息化环境,积极有效利用电子教科书和教学材料等,从初等教育阶段建设和推动教育环境的I工化,进一步谋求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力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与此相应,教师应该能够实施和开展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I工教育,创建有效利用I工的典型指导模式,提高自身有效利用I工的指导能力。为此,需要不断开发建设教案和教学材料等方面的便于教师有效利用的数据库,并把已有的面向学生的内容整理为教学材料加以有效利用,还要呼吁企业和民间团体的参与合作,充实用于教育的电子教学材料和资源。

通过上述举措的实施和推进,在21世纪初实现所有学校环境的I工化,同时构筑学校和家庭之间无缝畅通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形成并充实在家庭中预备学习和课堂教学紧密联合的指导方式和方法。

(三)《第2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的制定及教育信息化相关的规划

2013年6月14日,日本政府出台《日本再振兴战略》的同时,制定并提出了《第2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3。该计划中的基本措施1、12和25中提了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要求。其基本措施1是为了切实提升学力而充实教育内容和方法,强调推进有效利用IC工的新型学习,即:第一,为了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学力,通过充实言语活动、开展小组学习和有效利用IC工从而改善和丰富指导方法和指导机制,推进双向型、协作型教学的实施。第二,在进行典型电子教科书和教学材料开发的同时,开展关于在各科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终端和数字化内容和资源的效果的实证研究,并通过广泛普及和推广实验成果,促进各地区和地方团体学校IC工环境的整备。另外,为了便于多种信息终端使用电子教学材料,加快电子教学材料的标准化。同时,需要尽快研究制定并提出提高全体教师有效利用IC工的教学指导能力的措施。其基本措施12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学习成果的评价及利用,即:在实施数字化资源实际状况调查的同时,创建保证其质量并普及、奖励的机制,努力从2014年开始正式利用。其基本措施25是整备实现优质的高层次学习的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充实教学材料和资源等设备和环境,例如,用于教育的计算机的人机比例应该达到3.6比1。根据教学资源和材料的配置标准和要求配备电子白板和实物投影仪,超高速网络的连接率和无线网络的配备率达到100%。以配备1人1台校务管理计算机为目标,促进地方公共团体导人教育云技术和配置IC工支援者和学校CIO。等等。

.、相关组织机构关于电子教科书和教学材料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早在201 1年4月,面向2020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出台了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综合性长远规划,即《教育信息化长远规划(远景)》4。该规划明确了为培养日本青少年21世纪新型生存力有效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功能、充实信息教育,在学习中有效利用IC工、支援教师、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综合性规划和举措。概而言之,其根本目标就是创建适应21世纪的学校环境和新型学习方式,即为了培养青少年21世纪必备的新型能力,发挥信息通讯技术的超越时空、双向互动、易于加工等优势和特长,在青少年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学校中推进教育的信息化,教师积极充分地有效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在提升集体学习质量的同时,能够开展发挥学生个性的个别学习和有利于互相学习的合作学习。而电子教科书和电子教学材料、教学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新的标志,其开发应用及其功能备受重视,通过开发利用电子教科书和电子教学材料,期望切实地开展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重要的一点是强调集体学习、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三者的有机和有效的融合,而不是忽略集体学习(简要图示如下图所示)。

电子教科书是教科书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新形态,相对于传统纸质教科书而言,电子教科书的便利性、丰富性、非线性等基本特征势必会给教育和学习带来深刻的革命性影响[5]。面对电子教科书对传统教科书乃至教学范式和学习方式的冲击和影响,各国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必然要思考如下的问题:我们的课堂到底需要不需要电子教科书,电子教科书是否可以取代纸质教科书,电子教科书可能会存在哪些不足,电子教科书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入课堂,等等。在诸多问题中,作为教育现场的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究竟如何认识、理解、对待和使用电子教科书,是关系到电子教科书能否“合乎教育规律”地融合于课程教学并形成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新常态的根本性因素。在这里,简单分析日本“教师和学生对于电子教科书的意见”的调查研究。

(一1日本“教师和学生对于电子教科书的意见”的调查研究概述

2012年6月到7月间,日本中央教育研究所进行了“教师和学生对于电子教科书的意见”的调查研究[6]。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教师调查,调查项目包括:调查的目的和被调查者特征;教科书的使用方式类型及对当前教科书的评价;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及利用计算机所做的工作;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及电子白板;关于学生用电子教科书;对学科和电子教科书的评价;地区特征与电子白板/电子教科书;计算机的使用与教师繁忙感的关联;电子教科书导人教育现场发生的变化;对于未来教科书形态的教师意见;未来教科书的形态,等等。第二部分是学生调查,调查项目包括:调查的概要和被调查者特征;学生对电子教科书和电子白板的意识;学习状况、计算机水平与电子教科书的关系;教科书的使用方式类型、媒体接触频度等状况与对于电子教科书的认识和观念;学生与教师对于数字化的认识和观念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的总体概要

在教师调查中,71.8%的小学教师和60.2%的初中教师希望能并用电子教科书和纸质传统教科书;而希望废弃纸质传统教科书只使用电子教科书的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都不足4%;认为不需要电子教科书的教师比重,小学为24.8%,初中为34.4%;在电子教科书导入的评价项目中,有8成教师认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7成教师认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展示和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有8成教师担心“将会减少通过纸笔进行的计算和思考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有超过7成的教师担心“学生将图像视为实际事物”;将近7成的教师担心“减少亲手操作试验的学习活动”。

在学生调查中,有将近9成的小学生和8成的初中生认为使用电子教科书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对与以往的教科书不同的视听化的电子教科书充满期待。由于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接触和使用数字媒体,可以预想能够比较顺利地适应使用电子白板的授课形式。

教师和学生对电子教科书的期待程度有差异,调查者强调,今后需要分别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和行政的角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深入调查分析。

三、启示和思考

(一)关于日本电子教科书应用的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概说及启示

电子教科书的开发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义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院校、教育相关研究机构和中小学校紧密合作,从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两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综合研究。2011年4月,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教育信息化长远规划(远景)》中,在充分参考其他国家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相关人士的多方讨论,提出了电子教科书的概念以及电子教科书的特有优势和功能,并对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展开了美好的展望。与此同时,由日本总务省牵头实施了“未来学校推进事业”(2010-2013年),从硬件建设方面对电子教科书的开发和应用等教育信息化课题进行了实证研究[7]。另一方面,作为系统性工作,日本文部科学省负责实施了“学习革命事业”(2011-2013年),从软件资源的建设方面开展了实证研究[8]。

对于电子教科书的开发和应用等教育信息化课题,日本的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相关机构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教師和学生的个体性意识是影响电子教科书等新的教学媒体能否在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利用的根本要素,为了突出学校现场的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和行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晰一线教师和学生对电子教科书等新的教学媒体的真实自然的理解和认识,日本中央教育研究所进行了“教师和学生对于电子教科书的意见”的调查研究。日本关于电子教科书等新的教学媒体的系统和综合性的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启示我们对于电子教科书的开发和应用乃至整体教育信息化问题的研究,不单单要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等研究机关白上而下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要突出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主体的地位和价值,深入剖析教师和学生个体性的意识和态度,寻求真正发挥一线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为众所周知,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师和学生。

(二)教育技術的生成性与经验取向问题

龚朝花等人,对电子教科书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强调提_Ln我国需要对电子教科书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提供政策支持、探究可行性问题,制定试点方案以及经费支持[9]。如果聚焦电子教科书的普及应用,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和行为是重要问题。电子教科书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新课题,也是教育技术领域的新课题。为什么说学校现场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如此重要呢?教育技术的生成性本质观,一定要突出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和行为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强调教育技术生成中教师和学生经验的根本性和重要性。所谓的教育技术生成观,是说教育技术主要不是某种固定的形态(固定形态,是说电子教科书等教育媒体),而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丰富多彩的经验和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教育技巧、智慧和方法等。举个例子来说,当电子教科书在没有被教师和学生应用到课程教学之前,还不是真正的教育技术,而只有应用到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和学习的实践不断幻化衍变的有效利用电子教科书的过程和状态,才是真正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技术。进一步来讲,教育技术主要不是设计好的让教师和学生简单利用的某种东西,而教育技术最根本乃至核心的部分就是在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包括意识在内的本质力量的共生共演。可以说,国内外专家呼吁的教育和教育技术哲学的实践转向、对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分析、技术和教育技术哲学的经验取向,其根本点就是聚焦和强调生动的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和行动。

教育技术的本质理解,最为根本的问题应该是对技术与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认识和理解[10]。教育技术在其根本上是教育者理性力量或者是本质力量的表达和显现,是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的外显。从关系思维的认识角度审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本质上是生成的,教育和技术是相通相融的,也就是说,教育技术是在教育和技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

(三)电子教科书乃至教育信息化是革命还是融合

当前,电子教科书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热点,当电子教科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形态走进教育领域,技术的革命本性会对传统教科书乃至整个教育领域产生很大冲击,但是,能否会因此出现教科书乃至教育和学习的革命呢?日本学者在实验研究中证明,相比于iPad、PC等媒介工具,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纸质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而且,学生在使用纸质教科书时,完全阅渎整本教材的概率远远大于电子教科书,这是纸质教科书不可取代的优势[11]。有学者发出疑问,“当下快餐式文化熏陶之下的低控制力学习者面对电子教科书中五花八门、激动人心的直观材料,还能沉得住气、潜心阅读和深思吗?”[12]还有一项实验研究也证明,在利用iPad、纸张和PC等电子媒介工具呈现学习内容时,学生在理解与记忆学习内容的过程中,纸质教科书依然是最出色的文本呈现载体,并且纸质教科书能使学生概览全部的学习内容,而ipad和PC等电子媒介工具仅仅是在有限的画面内看到教科书中的学习内容,这也是纸质教科书的最大的优点,是其他载体所不可替代之处[13]。日本脑科学研究专家酒井邦嘉教授曾证明过:在提供想象力的信息中,文字的作用大于声音、而声音的作用有大于动画[14]。

李芒教授指出,在使用电子教科书之前,必须真正省察电子教科书可能给教学带来怎样本质性的、不可逆转的影响,思考如何使用才能使其发挥积极作用。考察电子教科书必须以教科书的教育性作为核心准绳,教科书的所有构成条件都应该围绕教育性做出取舍,为了教育性有必要适当放弃便利性。电子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无法彻底取替纸质教科书,因而,电子教科书与纸质教科书应共同使用。目前需要注重研究电子教科书的引入方式和教学方法[15]。

由于技术更新的革命本性,新技术总会淘汰旧技术,由此有人总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技术的革命引领和引发教育和学习的革命,事实说明,一旦技术与教育和学习发生关系,不是简单的技术引领教育和学习,而是为人的和人为的教育和基于人自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学习,将技术融进白身的演化过程中,形成新的教育范式和学习范式,而不是对技术的被动的亦步亦趋,教育、学习乃至文化从来就是纵横各种思想以及教育和学习范式的融汇,而不是谁对谁的革命。正因为如此,每个时代的教育思想和精神总能和时代发展相映成辉。参考文献:

[1]日本再振興戦略[EB/OL].http://www.kantei.go.jp/jp/singi/keizaisaisei/pdf/saikou_jpn.pdf, 2015-05-10.

[2]世界最先端l工国家創造宣言[EB/OL].https://www.kantei.go.jp/jp/singi/it2/kettei/pdf/20130614/siryoul.pdf#search=’%E4%B80%96%E7%95%80%E6%90%80%E5%85%88%E7%AB%AFIt%E5%9B%BD%E5%AE%B6%5%89%B5%E9%80%AO%E5%AE%A3%E8%A8%80'. 2015-05-10.

[3]教育振興基本計面[EB/OL].http://www. mext.go.jp/a-enu/keikaku/detail/-icsFiles/afieldfile/2013/06/1 41 13363 79_02_l.pdf, 2015-05 -IO.

[4]教育の情報化とぅきし[EB/OL] http://www.mext.go.jp/B-menu/houdou/23/04/

icsFiles/afieldfile/2011/04/28/1305484_01_1 .pdf#searc:h=’% E6%95% 99%E8%82%B2%E3%81%AE%E6%83%85%E5%AO%Bl%E5%8C%96%E3%81%AE%E3%83%93%E3%82%B8%E3%83%A7%E3%83%B3’.2015-05 -10.

[5]李芒,孙立会.关于电子教科书基本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2014.(5):100-106.

6]竹内清.教师と児童·生徒のけぇむな,教科書しこ関もょむ調查一小学校·中学校た对象しこ-[R].东京:日本中央教育研究所,2013.

[7]教育分野ぞだづづIC工利活用推進のそはの情報通信技衍面しこ関ちるかィン(手引書)2014[EB/OL].http://www. soumu.go.jp/main-content/000285277.pdf. 2015-05- 10.

[8]学ぴのィノベ一ション事業証研究報告書[L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ousa/shougai/030/toushin/1 346504.htm.2015-05-10.

[9]龚朝花,陈桄.电子教材: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的关键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9):89-94.

[10]李美凤.教育技术的存在刍议——“何以是”与“何以成其所是”[J]电化教育研究,2010,(5):20-24.

[11] DavidB.Daniel.William Douglas WoodV.L-text hooks at Whatcost'?Performance and Use of Elertronicv.Print texts[J].Computers&Lducation.2013.63(3): 18-23.

[12]陳平原.读书是件好玩的事[J]读书,2013,(9): 23-27.

[13][14]赤堀侃司,和田泰宜.学習教材のテパィスヒしらのiPad.纸.PCの特性比较[J]白鸥大学教育学部论集,2012,(6): 15-24.

[15]酒井邦嘉.脑な创る读书:ねせ纸の本ち人にとって必要けのガ[M].东京:実業之日本社,2011.21.

作者简介:

王保中: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技术哲学研究(zhongzixingxing@163 com)。

Revolution or Fusi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Japa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xtbooks

Wang Baozho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Science, Zaozhuang Institute, Zaozhuang Shandong 277160)Abstract: Japan on electronic textbooks as a symbol of the new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troduced new policies and measures.and carried on scientifically rigorous theory discuss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and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ttitud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ing present to the new educational media such as electronic textbook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urvey analysis from policy measures to education site show that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ide as a symbol of electronic textbooksis not a revolution to traditional textbooks. education as well as learning, but a process of various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mutual collision and common evolution. Electronic textbooks and traditional textbooks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education and learning. and internalize new thoughts and paradigm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education and learning.Kevwords: Electronic textbooks; Surve\r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enerative; Experience Orientation

收稿日期: 2015年6月10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育技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生成性语文课堂策略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