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

2015-07-07马谦

现代企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调度员行车车站

马谦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行车调度指挥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生产的方针,贯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和设备故障时,调度指挥的安全、及时、准确、高效对于维持运营秩序、确保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地铁控制中心作为行车指挥的中枢,行车调度员正确及时的进行调度调整,对于降低突发事件及设备故障对地铁运营造成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调度调整的作用

地铁运营是一个高密度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运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难以预见的突发情况,例如列车的晚点、客流的突增、接触网的断电、运营秩序的紊乱、恐怖分子袭击等各类突发事件及设备故障等,所有这些突发情况都要求地铁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在日常运营组织工作中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准确的判断以及果断的处理,当地铁运营发生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行车调度员要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立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对全线的行车组织进行安全、科学、正确的调度调整,最大限度的发挥地铁设施设备的功能,采用多种形式使列车尽可能按《运营时刻表》行车,维持正常运营,把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对运营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保证乘客出行。

二、调度调整的基本原则

在地铁运营行车组织中调度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安全、全面、快速、服务。

1.安全——是地铁运营持续稳定发展的首要条件。任何突发情况下的调度调整都必须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确保行车、设备及乘客生命财产的安全。

2.全面——在地铁行车调度调整时,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要有全局意识。不能单一的只关注突发事件及设备故障本身,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可能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3.快速——在地铁行车调度调整时,运营公司各级部门要做到“五快”。反应快、报告快、行动快、处置快、起效快,把握时机,力争在事发初期控制局面,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4.服务——行车组织是地铁运营的基础。调度调整必须要充分考虑对服务及乘客的影响,应及时将相关信息通过广播等形式告知乘客,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减少损失,得到乘客的认可与理解。

三、调度调整方式

1.组织列车越站通过。为使晚点列车正点终到,可以组织列车不停站通过,即越站(也称跳停)。采取越站通过方式运行时,必须充分考虑对站台压力及乘客的影响,相关车站及司机必须做好站台候车乘客及列车上乘客的解释工作。原则上首末班车及客流较大的车站或换乘站不安排列车越站通过,还要避免多趟列车在同一车站连续越站及一列车连续越站。除非列车上客流拥挤或前方站出现意外情况时,才可以采用此方式。如“十运会”开幕当天,南京地铁为及时疏散奥体中心的大客流,就对客流量很小的元通、中胜车站采取了越站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组织列车反向运行。目前国内地铁线路均为按上、下行分别设计,在同一线路上列车是连续的单方向运行。运营过程中当一个方向由于列车故障救援、联锁失效等因素可能造成这个方向列车密度较大,而另一方向列车密度较小时,行车调度员为恢复列车正点运行,可利用有岔站的渡线,将列车转到密度较小的线路上组织反方向运行,以缩小列车间隔。

3.组织加开、替开列车。由于节假日或大型活动的原因造成客流的增加或故障列车下线的影响,可以组织加开列车。对在终点站退出服务的列车,根据客流情况可以使用备用列车替开,仍按原交路运行。加开、替开列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列车服务的数量,即运能满足运量需求。

4.组织列车减速运行并增加列车停站时间。当列车或车站行车设施设备发生故障,为了保证故障列车或车站有充分的处理时间,使行车间隔均匀,应该对后续相关列车进行限速并增加停站时间控制,从而调节整体运营节奏。

5.组织列车在区间临时停车及车站扣车。当上线运行列车或车站发生设备故障时,需要采取对后续列车进行区间临时停车或扣车措施。列车在区间临时停车是指行车调度员通知司机将列车临时停在区间,司机必须做好车上乘客安抚工作。扣车是指将列车扣停在后方车站,扣车的基本原则是“谁扣谁放”。 临时停车及扣车是行车调度员在进行调度调整时经常选择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目的是保证前行列车或前方车站有充分的时间处理故障。

6.组织列车下线、停运。对发生故障并影响正常运营的列车,行车调度员要组织列车下线、停运,使该列车退出运营服务。该方式主要在始发站、终点站使用,对中途运行的列车发生故障时也可组织进入中间站存车线或回车厂检修。此种调整方式在列车运行图上的表示即为“抽线”。

7.组织列车救援。列车在运行中发生故障,致使列车无法按正常速度运行,势必会影响后续列车,甚至造成线路堵塞,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打乱全线列车的正常运行秩序。此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前方或后方列车在车站清客后担当救援列车,将故障列车送至存车线或回车厂检修处理。对因供电系统故障造成的救援应当使用内燃工程列车担当救援列车。

8.加速车站作业,压缩列车停站时间。组织晚点列车赶点时,可以要求车站做好客流进出站及乘客乘降组织,加速车站作业,并通过取消“运营停车点”、通知司机提前发车等方式压缩停站时间,但司机与站台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联系,并确认乘客乘降组织完毕等事项。

9.组织公交接驳。当地铁某段线路因故停运时,行车调度员应及时启动公交接驳应急预案,将乘客从一个地铁车站通过地面交通工具运送到另一个地铁车站。这需要提前与市政公交公司积极协调,签署合作协议,在需要支援时公交公司能够及时派出足够的公交车辆。

10.组织列车小交路运行。当某段线路因故障造成整条线路拥堵时,将导致列车无法及时在终点站折返,从而会引起另一线路的运用列车数量减少,甚至在相当长时间内某些车站及区段无列车通过,造成大量乘客滞留车站,车站压力增加、乘客情绪激动等情况。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影响,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组织列车小交路运行,即组织拥堵线路的列车在中间站清客后,经渡线折返到另一线路运行。在客流量增大而上线运行的列车数目无法满足运量需求时,也可以采用此方式。

11.组织列车单线双向运行。单线双向运行俗称“拉风箱”,就是利用一条固定线路,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趟列车往返运行。一般情况下,当遇到一条线路上某个区段堵塞时,行车调度员就可以在另一线路上的相同区段采用此种调度调整方式,但两端车站必须控制好列车进路,否则有可能会引起列车冲突。另外,如果两端车站距离过长,则该区段内乘客的等待时间会增加。2007年6月25日,广州地铁3号线天河站的信号设备发生故障,在岗顶至天河站区段采用单线双向运行,及时缓解了车站压力。

12.组织列车站前折返。正常情况下,列车在终点站折返时通常采用站后折返方式,此种方式车站接发车采用平行作业,不会发生列车进路交叉,有利于确保行车安全,同时也避免了上、下车客流重叠、交叉,但由于列车走行距离长,因此列车折返时间较长。为了缩短折返时间,可以采用站前折返方式,此种方式有利于缩短列车走行距离,但列车折返会占用区间线路,影响后续列车闭塞,同时导致上、下车客流重叠、交叉,需要车站组织人员做好乘客引导工作。

13.组织封站措施,缓解车站压力。根据节假日客流特点采取封站措施。例如国庆节期间天安门广场参观人员多,北京地铁及时采取封站措施,在10月1日早7:00至11:00时段天安门东、天安门西两站封闭,10月1日至10月3日全天前门站封闭,封闭后乘客分流,列车在封闭车站不停车通过,大大缓解了车站及列车压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4.在始发站组织列车提前或推迟发车。始发站的存车线数目相对较多,调整余地较大。因此,在始发站组织提前或延迟发车,可以有效地调整运营间隔,缓解正线压力。

15.组织列车在始发站更改车次。当终到列车晚点太多时,可以折返后将原车次抽线,更改为后续列车的车次继续投入运营,这种调度调整方式的目的是使实际运行图与计划运行图更接近,此种调整方式运用较少。

三、总结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地铁运营遭遇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行车调度员遵守“安全、全面、快速、服务”的原则,科学合理、及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的调度调整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运营的影响,减少公司损失,维持正常运营、确保服务质量,从而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作者单位: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猜你喜欢

调度员行车车站
Quick thinking by his wife saving Steve s life紧要关头,成功救援
MPDS系统应用下急救调度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分析
拨打120急救电话要注意什么?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职业适应性研究*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夜间行车技巧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
从技术上如何保障隧道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