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的跨界思维

2015-07-07

数码影像时代 2015年2期
关键词:快餐跨界创作

我们把当今时代称为微时代,那么微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点:信息碎片化、阅读快餐化、文化跨界化、媒介多元化。在迅猛发展的“微”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已经不是初创时期草根文化的视觉狂欢,它已经正在走向规范化、品牌化。因此我们的思维也要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一,微电影的思维,要从影院思维和观众思维转变为粉丝思维。也就是说,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成为微视频最强大、最抢眼、最聚人气的落脚点。比如目前的芒果TV网络平台,可以使电视端、手机端、PC端完全打通,当我们的微电影进入到这样平台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创作10分钟的微电影太长了,最好是制作5分钟以下的微视频。因此微电影思维更是多元手段播出平台和接纳平台的思维,也就是互联网思维。微电影创作,实际上是一种思考方式的变迁,是对未来视觉艺术发展出路的思维。

第二,微电影的思维,是画面语言故事化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微电影重在观赏,观赏艺术实际就是“眼睛里”的艺术,因此在创作微电影的时候,一定要把视觉放在首位,用画面解读故事,用画面叙事现实,用画面说明一切。试想一部5分钟的微电影,如果出现过多的对白和解说词,这个节目还怎么看得下去?微电影的特点就是微小,微小视频要吸引眼球,就必须在视觉上有“新奇特”的个性,而新奇特的视觉冲击力用解说词或者对白是实现不了的。因此我们在创作微电影的时候,尤其要学会拍摄“哑剧”,善于用画面语言叙事,千万不要让“听觉”艺术进入的太多、太过于强大。

第三,微电影的思维,不仅仅是娱乐至上,还应该“微言大义”。我们可能驾驭不了庞大的网络,但是我们能够驾驭某个微电影的创作。有人说几十秒或者几分钟的微电影主要是用于快餐式、碎片化的娱乐消遣,通过一些搞笑的视频小段子或者小故事提高大众的“点击率”和对某个视频网站的重视。但是自2014年起笔者在国际国内的微电影大赛中看到了更多的“微言大义”的短视频。陕西师范大学的《举手之劳》,中国传媒大学的《不要那么大》,云南戴光禄先生的《喜鹊的喜好》和沈阳大学的《对比》等等,都是讥讽和揭露社会现实中的一些恶劣现象和不良习惯。而网络短剧《雷锋侠》《缺失的土地》更是对当今社会缺乏见义勇为,不注重环保事件的迎头批判。 责编/王晶

猜你喜欢

快餐跨界创作
跨界
跨界
一只鸡的IPO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一墙之隔》创作谈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智慧快餐
创作随笔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