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问题与建议

2015-07-05李静

2015年27期
关键词:未来发展困境

李静

摘 要:随着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领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社会利益与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逐渐扩大并且在逐渐趋于复杂,因此目前的经济形势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社会實际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我国社会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而非政府组织是政府和群众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文章对社会管理多方参与的意义及机制进行分析,并对社会管理创新与非政府组织参与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困境;未来发展

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我党和政府都对其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充分强调社会管理创新重要性的同时,还对其社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设计以及规划。现如今社会的改革也从经济范畴逐渐向其他领域内深化和发展,社会实际的组成方式以及不同阶级的结构也在发生着转变,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现如今,不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都对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给予了重视和关注,因此,在这种全新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就要更好的解决和处理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推动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进程。与此同时,还要构建起更加完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分工体系。

一、社会管理多方参与的现实意义与机制

1、新型政社关系的构建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想要保证能够长远、和谐的发展,就要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职能进行划分,其最终目的不仅是要单纯的将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之间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区分,更为重要的是将二者间的角色进行重新规划和定位,并且还要将其自身所具备的功能进行充分发挥。首先,就要积极主动的对政府职能进行有效转移,逐渐拓宽非政府组织的生长的空间,同时,对政府自身职能以及思想观念进行转变,是有效推动政社关系构建最为关键达到环节。其次,要构建完善的购买服务体系,不仅能为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还能获得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当中去,同时有效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提升公共服务的效果以及水平。再次,还要建立起多层次的交流平台,从而有效促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最后,要不断提升培训以及指导力度和水平,提高对非政府组织的建设水平。

2、新型政社关系的建设意义

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即社会组织)分开,有效的推动了非政府组织的建立力度,这两者分开后,使得非政府组织本身建设得到了增强,其自身的主体意识以及作用也得到了加强。而政府部门的职能以及工作手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有效合作促进了社会发展建设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新型政社关系的建设意义就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效地增加了非政府组织自身的主体意识,使其内部的凝聚力以及建设水平明显得到增强。其二,由于非政府组织的服务趋势在发生转变,使其自身的功能、价值以及作用日渐明显。其三,新型政社关系的建设推动了政府职能与工作模式的改变,使得非政府组织和政府之间平等、公平关系越加明显。在没有进行政社分开之前,行业领域协会归属于政府部门,其中人力、物力、财力都是统一的,这就导致了内部结构有一定的缺失,通过分离改革以后,加强了行业协会自身的建设水平,逐渐形成了积极办会机制,使得行业协会得到大范围普及。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对行业进行有效规划,从而更好的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3、新型政社关系的建构机制

从整体角度上来看,我国国内的非正府组织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较为缓慢,自身能力不足并且具有诚信危机,不能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真实的作用。目前想要正确引导社会组织发展以及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去,就需要不断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其具备良好的能力并提高诚信度。现阶段,我国处在深化改革时期,社会管理水平以及科技水平在不断提升,因此想要保证新型社会关系的良好建构,政府与社会组织分开是基础,而对政府部门的职能确定是实际重点,政社之间有效合作是机制构建机制的途径,而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培育则是保证。构建出一种能够进行互补、共同承担责任,同时还要进行良好的分工合作,可以协调配合合作的机制,则是一种必然。这样既可以有效将政社关系进行很好的连接,还能在实践中推动政府组织的发展,充分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建设的水平和能力。

二、社会管理创新与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1、社会管理创新中非政府组织具备的优势

首先,非政府组织本身就拥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有效补充政府部门中管理的不足之处。

其次,非政府组织自身具有相应的专业性,能够有效提升社会管理的切实有效性。非政府组织的专业性不仅能对一些社会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力,并对其做出良好的预警。

再次,非政府组织还具有志愿性,能够加强社会群众自我管控能力。同时,其自身志愿性就是对社会的自主性进行良好的体现,也是社会群众自我管控能力的直接体现。

第四,非政府组织自身多样性,能够提升社会服务实际的覆盖范围。随着社会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导致了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而这时非政府组织的介入,有效的补充了政府服务在多元化、多样性方面的不足。

最后,非政府组织本身还具有一定的民间性,能够处理解决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非政府组织不仅能够接近社会,了解实际民情,还能客观的表达群众的意愿,帮助其解决最为迫切的问题。并且能够切实参与到与民众自身利益相关的决策及分配中,从而有效推动社会管理实际有效性。

2、社会管理创新中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首先,就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的思想,帮助民众进行良好的自我管控能力,进而打造出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受到外国一些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人认为一旦非政府组织得到快速发展,势必会对社会带来影响,这就使得民众很难有效的对自我管控的组织进行依赖,因此就要帮助民众建立起通过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建立自我管控的良好意识以及自觉性。其次,必须要构建起健全的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保证非政府组织一些活动的开展都能够有法可依。这不仅能够使其拥有发挥社会管理作用的空间,还能释放其管理社会的力量。最后,能够不断提升非政府组织自身管控的能力,切实提升其自身服务社会的水平及能力。这是由于想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再通过相应制度以及体制的健全,加强组织内部成员的综合素质,切实满足政府或者是企业不能给予社会管理的实际需求时,才能提升非政府组织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从而为其自身发展获得更大的空间,更好的为社会管理贡献出力量。

三、社会管理创新与非政府组织参与的未来发展

1、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面临的困境

首先,政府职能定位的不明确。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政企、政事、政社不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依旧是大政府、小市场,这种导致非政府组织的主体性没有被很好的意识到,使得其自身特性不能被充分发挥,从而起不到作为参与社会管理中间桥梁的作用。由于政府职能定位的不明确,就导致了非政府组织得不到正常发展,对于自身定位也就不是很清晰,使得政府与非政府之间缺少有机合作,导致非政府合作精神的缺失。

其次,非政府组织在登记、管理、准入等方面受到制约。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了非政府组织涉及和倡导的社会活动不能有效开展,使得社会纠纷问题以及经费来源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一旦出现民众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能以法人的权益使其得到帮助。

最后,非政府组织本身自律以及他律机制的不足。现阶段我国的非政府组织都缺少一定的监督机制,进而表现出非常严重的不对称性以及管理上的不足,造成这一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非政府组织自身自律的严重缺乏,其他监督机制定位不当以及行业之间互律性不足而导致的。

2、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定位

非政府组织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搭档。第一,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这两者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帮助。其次,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优势上进行互补,也就是政府在某些方面拥有强制性权利,而非政府组织则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资金动员能力。这两者之间的优势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弥补了对方的不足之处,最终实现1+1>2的成效,因此,非政府组织就成为了政府部门的最佳搭档。

3、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路径

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非政府组织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中去,进而转变传统政治具备的权威性以及结构,让其在全新的前提基础上,重新获取政治合法性,同时还要将之转化成具有现代性意义并起到导向作用的政治核心。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非政府组织涉及的活动领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例如,扶贫范畴、教育范畴、生态环境的保护范畴、社会服务范畴以及社会保证范畴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社会服务范畴中,非政府组织参与的比例相对较高,同时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也是非政府领域不断扩展的主要支撑力量。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渐完善和转变,国家也给予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而非政府组织一定会向更多的领域内进行延伸,从而有效的为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为提高社会福利而做出更好的贡献。

4、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建议

想要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和能力,首先,就要有效推动非政府组织自身良好的发展和建设。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非政府组织实际对于不同经济时期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其自身在社会管理中所占有的位置。其次,还要逐步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的水平。如,健全政府在进行购买非政府组织服务的机制,不断完善新颖的财税优惠制度和政策,以及加强创新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等。最后,要提升非政府组织自身监管体系。不断增强对非政府组织自身诚信水平的建设,还要充分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同时要加快对非政府组织的党建工作的管理步伐,进一步提升其登记管理以及监管力度,从而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做出贡献。

结论

总而言之,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是一项漫长且需要不断完善的工程,因此只有不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进行有效处理和解决,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作者单位:北京昂润科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跃,李俊斌.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和未来发展[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2):42-48.

[2] 裴乐.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非政府组织伦理建设①[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1-3.

[3] 汤蕴懿,张怡凡.社会管理创新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与发育前瞻[J].上海城市管理,2012,(2):34-36.

[4] 茹梦丹,姬雄华.社会管理创新下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困境与发展路径初探[J].长治学院学報,2015,32(1):1-4.

[5] 刘丽瑛.非政府组织的优势与社会管理的创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6):82-83.

[6] 赵东霞.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SWOT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41-44.

[7] 夏建文.论社会管理创新中公众参与的几个维度[J].对外经贸,2013,(11):97-99.

[8] 金国华.取世博经验,坚持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上海更好发展[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0,25(6):1-2.

猜你喜欢

未来发展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论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工业集中与废弃物排放的关系
论微电影广告的营销传播及发展策略
网络环境下古风音乐的分析与展望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