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才流失角度分析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中的尴尬处境

2015-07-05郭莹

2015年52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统媒体

郭莹

摘要:人才的流失,是传统媒体在行业竞争中优势下滑的一个征兆。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中,传统媒体一方面要应对来自诞生于互联网中的各种新媒体,又要遵守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如果任由人才的流失,又如何能保证传统媒体的新闻质量。本文通过对网络上出现的数据及资料的分析,试从人员流失的角度,解释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媒体;人员流失;媒体融合

从内容为王,到用户至上,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加速了人们注意力的转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人不再关注传统媒体,而把目光投向了电脑和手机屏幕上,传统媒体的命运即将发生巨变已成共识。然而在传统媒体进行“迭代”的关键时刻,媒体内部却频繁出现带有无奈色彩的“离职潮”,而这些离职人员中既有普通一线员工也不乏高层管理人员。

一、人才流失情况

近年来,不断有传统媒体高层管理者离职的新闻见诸报端,每一次新闻的公开,都会迎来一次网络围观。虽然人员流动是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由于在媒体人员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他们的异动更能引发社会的关注。但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一个行业如果缺乏一定程度的流行性,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就会不断衰落。相比之下,新媒体从业者的跳槽率比传统媒体高多了,常与些网站打交道就会发现,隔断时间打交道的就是新面孔——新媒体之所以比传统媒体有活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内部竞争压力非常大,工作干不好,很快就有新人替代。觉得岗位不适合自己,那就换个单位换个岗位,媒体内部的机构设置也会经常进行适应市场变化的调整,部门调整背后就是人员的变动——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反应滞后得多,这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岗位的固化,工作太稳定,人员流行很慢。因此,传统媒体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流失,是市场与行业的大势所趋。

二、员工去向及岗位

年初,某新媒体刊登的一则《某报业去年离职人数达202人》的消息引起业界的关注。在互联网、智能手机冲击之下,近年报纸、杂志经营收入不断下滑,江河日下,将帅难留,作为纸媒风向标,该报社的人才流失也呈现加速之势。2015年1月,报社内部报纸披露,2014年该报社有202名集团聘员工离职,这一数据在2012年、2013年分别为141人、176人。

据了解,该报社采编一般要与集团签订劳动合同,为集团聘用;广告、发行员工则多与集团下属各单位签约,为二级单位聘用。也就是说,2014年离职的202名员工中,以记者编辑等采编人员为主[2]。

结合上表,经过粗略统计,我们发现目前传统媒体离职人员离职后的从业方向有以下四个:1、创业——大部分传统媒体高管在离职后选择创业,创业领域集中在文化传播和新媒体领域。2、加入新媒体或互联网公司——在传统媒体中层及在新闻一线岗位工作的基层人员,离职后大多加入新媒体或是互联网公司,成为新公司里内容制作的中坚力量。3、成为自媒体人——一部分在传统媒体工作期间已经获得大量粉丝的名记者、名主持人,在离职后通过新媒体渠道成为一名自媒体人。例如:柴静、崔永元、罗振宇等。4、回归家庭——这部分传统媒体人的离职的去向,使人觉得似乎和行业处境无关,但是从他们的离职感言里,却可以看出对自身工作处境及行业发展的无奈。

三、员工离开的原因

(一)报业内部组织架构和人才管理的缺陷

2015年,6月3日,某地方报纸公布了一则公告,内容是:某某报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因经营陷入困境,亏损严重,“都市生活版”已于2015年2月15日休刊,所有员工放假。依据《劳动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经股东会研究决定该报停刊,于2015年5月31日与所有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成立处置工作小组解决善后事宜。而事件背后的原因则是:从2014年11月起,该地区晚报官方微博就发布了全体编辑记者实名举报信,反映该报社内部腐败问题,举报内容直指该报社原执行总编辑、现任公司总经理经营管理混乱,利用职务权力套取广告费,以及私生活不检点等问题。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的思考,纸媒的衰弱不仅是新闻质量和传播方式的原因,比如,很多纸媒十年前就提出全媒体的概念,建了自己的各种网站,现在又有不少纸媒建有自己的APP,大家从十几年前都试图改变了,可是为什么依旧会造成现在的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停滞不前,以及体制造成的人力资源自我制约。在当下的传统媒体中,不少高层领导是从记者编辑等新闻一线历练出来的,业务水平一般都会较高。但是,一旦进入体制内,一部分人就脱离了业务思考,角色突变为中国官员,与所有的事业单位一样,成了一群官僚。他们在业务上的考虑出发点,更多的是如何变成政绩,哪怕只是一个形象工程,比如最早的全媒体和一家报社有多家网站的局面,那些网站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没有发挥实际作用,逐渐沦为摆设。

大量优秀人才在陈旧的体制和不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耗中,不堪重负,无奈又惋惜地选择离开。

(二)报业利润下滑,待遇较低

据一篇报告文学《追随太阳升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创业传奇》的描述,早在十年之前,记者的月薪就已经超过万元,而在十年之后,广州记者的月薪仍旧停留在这一水平,可能略有上升。但是在二三线城市,记者的待遇,尤其是编外人员的工资实在令人难以启齿。媒体的工资待遇甚至赶不上社会的平均增长水平。行业内的薪资增长停滞,但是行业外的薪资在不断增长。而传统媒体的,尤其是纸媒收入方式一直只能依赖广告业务,而广告业务是在展现别人的产品,不是自己的产品,也就是说,一家纸媒除了廉价的新闻外,没有自己的产品。相反,对于门户网站类,新闻只不过是它们的赚取流量的途径,它们真正的产品在于无线增值、网游、通讯、风险投资、房地产、甚至是和地方政府共同开发文化产业等等。

(三)找不到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2014年,网络上流传着一则马云关于员工离职原因的经典语录:“一是钱没给够,二是心受委屈了。”这个原因,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在承受着经济压力和制度约束的情况下,也无法在媒体内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陕西某报社评论部主任在离职感言中写道:“我们未曾苟且。而其实,我们又把玩文字,谨小慎微。我们批评公权,并意图建立人心,然此时代,最好的文字命定不会出现在纸质的报章上。版上文字,早已经细致推敲,被我们拿捏在一个相信可被容忍的程度。”而与此同时,铺天盖地、层出不穷的新兴媒体抢占了舆论的至高低,将传统媒体的受众,变成了他們的用户。

此外,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信息传播和接受活动,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体。以前,人们获得新闻线索时,会拨打报社的热线,现在我们可以拿出手机,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分享所见所闻。信息传播速度比较快,人们对事物的判断由主流媒体统一判断、统一告知转变为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这使得新闻从业人员的话语权威以及传播效能不断降低。

(四)外部环境的吸引

以某报业体系为例:2014年7月,该报副总编辑离职加盟万达,负责万达企业内刊和公共关系维护;某原编委兼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创办了民间智库“智谷趋势”;某传媒公司执行总裁刘洲伟,选择二次创业,转投新媒体;某报社原第一版块新闻总监左志坚,转型为阅读平台app创始人[3]。从这里可以看出,该报社离职的员工中,纷纷奔向互联网,多加盟门户网站、转型创业或加入商业公司。因为互联网公司有传统媒体人希望的用户,门户网站能为其提供平台,而创业则是一部分精英媒体人寻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方式。

综上所述,已然在业界历练成熟的媒体人辞职转型似乎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没能为人才提供生长的空间,却给了从业人员仰望前方的资本,不过,我们看到依然有新鲜血液不断注入传统媒体,并且大部分传统媒体拥有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资源,政策、经费、行政级别、人脉、多年的办刊经验、职业的采编队伍,这些都是一笔不菲的资本,如果能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中,用危机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和运营思维,也许能在竞争中完成一次成功的转身。(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凤凰网财经频道.媒体总编们辞职都去哪儿?三条路径可选,2014年10月24日;

[2]砍柴网.传统媒体人那么三次离职潮——伴随媒体转型的始末,2015年2月3日;

[3]虎嗅网.南方报业集团202人离职折射下的纸媒转型困境,2015年1月10日。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