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2015-07-05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

河北农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磷肥基肥钾肥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

专家指导

2015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

一、小麦

1、华北平原灌溉冬小麦区。包括山东省和天津市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陕西省关中平原,山西省南部。

(1)施肥管理原则

①根据苗情长势,分次施用氮肥,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根据底(基)肥施用量、苗情、温度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因地、因苗、因时追肥。

②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量和时间,做到水、肥管理一体化。

③抓住小麦返青拔节的有利时机,及时采取促控措施,促进弱苗转化,提高成穗率;控制旺长田块,预防后期贪青倒伏。

(2)施肥建议

①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

②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③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2—15公斤。

④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返青期采取中耕镇压,推迟氮肥施用时间和减少氮肥用量,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⑤受到早春冻害的小麦应立即施尿素5—10公斤和浇水,促进小麦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

⑥对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块要追施磷酸二铵。未施钾肥的或少施的建议在返青或拔节期追施氮钾复合肥;要结合纹枯病防治、一喷三防等手段进行根外追肥补偿磷钾肥;没有灌溉条件或无有效降水,可在春季采用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

⑦可以在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和锌肥,预防干热风和倒伏,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

⑧缺硫地区麦田,如底肥没有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钾、硫基复合肥等,应在第一次追肥时选择施用硫酸铵,每亩施硫用量2公斤左右。

⑨许多农户旋耕后不耙地,造成播种过深出现深播弱苗,分蘖少,苗势弱的田块建议返青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

2、华北雨养冬麦区。包括江苏及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河南省东南部。

(1)施肥管理原则

(①应针对不同地方墒情,在小麦返青前进行镇压与中耕划锄结合,保住土壤水分,提高地温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②小麦施肥要把握,分层多次少量原则,既与气象结合,降雨降雪前后趁墒少量掩施,施肥后不要把肥料暴露到空气中。

(2)施肥建议

①趁早春土壤返青或降雨雪,用化肥耧或开沟条施,每亩施入尿素5—7公斤,施肥后盖土,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亩可再追施尿素5—8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缺钾地块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施肥后掩盖。

②为防止后期干旱,在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破除坷垃,沉实土壤,提墒保墒。镇压要与中耕划锄结合,先压后锄。小麦封行前,每亩用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③如果年前发生旺长,总茎数大于80万,由于小麦群体过大养分消耗严重,春季麦苗发黄或垫片发黄,可在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10公斤/次。

④越冬期干旱导致小麦群体过小的(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跟随降雨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次。

⑤要结合纹枯病防治、一喷三防等手段进行根外追肥补偿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

二、油菜(北方春油菜区)

1、施肥原则

(1)根据区域性土壤养分状况,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科学施肥。

(2)氮肥分次施用,防止后期脱肥。

(3)补施硼肥、锌肥和硫肥。

(4)增施有机肥,利用油菜收获后的水热资源种植绿肥。

(5)提高播种质量,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6)做好土壤集墒、保墒工作,利用水肥协同作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油菜生长。

2、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6公斤/亩;磷肥(P2O5)3公斤/亩;钾肥(K2O)2公斤/亩;硫酸锌0.5公斤/亩;硼砂0.5公斤/亩。

(2)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4公斤/亩;钾肥(K2O)2.5公斤/亩;硫酸锌1公斤/亩;硼砂0.5公斤/亩。

(3)产量水平150—200公斤/亩以上:氮肥(N)8—9公斤/亩;磷肥(P2O5)5公斤/亩;钾肥(K2O)2.5公斤/亩;硫酸锌1.5公斤/亩;硼砂0.75公斤/亩。

(4)产量水平200公斤/亩以上:氮肥(N)9—11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3.0公斤/亩;硫酸锌1.5公斤/亩;硼砂1.0公斤/亩。

三、棉花(黄淮海棉区)

1、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合理施用钾肥,注意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3)氮肥分期施用,增加生育中期的氮肥施用比例,降低基肥比例。

(4)肥料施用应与灌溉防涝技术和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2、施肥建议

亩产皮棉70—90公斤的条件下,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氮肥(N)11—13公斤,磷肥(P2O5)5—7公斤,钾肥(K2O)5—7公斤。对于硼、锌缺乏的棉田,注意补施硼、锌肥,硼、锌肥用量每亩用量1—2公斤,叶片喷施则浓度为2克/升,在现蕾-开花期进行。

氮肥25%—30%用作基肥,25%—30%用在初花期,25%—30%用在盛花期,10%—25%用作盖顶肥;15%磷肥做种肥,85%磷肥作基肥;钾肥全部用作基肥或基追(初花期)各半。从盛花期开始,对长势弱的棉田,结合施药混喷0.5%—1.0%尿素和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50—75公斤/亩,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四、果树

1、苹果

(1)施肥原则

①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钾化肥用量;注意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②秋季已经施基肥的果园,果实套袋前不施肥或少施肥。秋季未施基肥的果园,参照秋季施肥建议在萌芽前及早施入,早春干旱缺水产区要在施肥后补充水分以利于养分吸收利用。

③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如平原地起垄栽培、生草(渤海湾)覆盖(黄土高原)技术、下垂果枝修剪技术以及壁蜂授粉技术等。

④土壤酸化的果园可通过施用硅钙镁肥和石灰改良土壤。

(2)施肥建议

①亩产2500公斤以下果园:氮肥(N)10—12.5公斤/亩,磷肥(P2O5)5—7.5公斤/亩,钾肥(K2O)12.5—15公斤/亩;亩产2500—4000公斤果园:氮肥(N)12.5—20公斤/亩,磷肥(P2O5)6—10公斤/亩,钾肥(K2O)15—22.5公斤/亩;亩产4000公斤以上果园:氮肥(N)15—22.5公斤/亩,磷肥(P2O5)7.5—12公斤/亩,钾肥(K2O)17.5—25公斤/亩。

②化肥分3—6次施用,第一次在果实套袋前后(5月下旬),氮磷钾配合施用,建议施用17—10—18苹果配方肥;6月中旬以后建议追肥2—5次;前期以氮钾肥为主,增加钾肥用量,建议施用20—5—20配方肥;后期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干旱区域建议采用窄沟多沟施肥方法,多雨区域可放射沟法或撒施。

③土壤缺锌、硼和钙的果园,萌芽前后每亩施用硫酸锌1—1.5公斤、硼砂0.5—1.0公斤、硝酸钙20公斤;在花期和幼果期叶面喷施0.3%硼砂、果实套袋前喷3次0.3%的钙肥。土壤酸化的果园,每亩施用石灰150—200公斤或硅钙镁肥50—100公斤等。

2、桃

(1)施肥原则

①加强有机肥施用比例,依据土壤肥力和早中晚熟品种及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水平,注意钙、镁、硼和锌或铁肥的配合施用。

②不同品种的春季追肥时期要有差别,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追肥时期早,更要加强秋施基肥,其春季追肥次数比晚熟品种少。

③与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夏季易出现涝害的平原地区需注意结合起垄、覆膜或果园生草技术;干旱地区提倡采用地表覆盖和穴贮肥水技术。

(2)施肥建议

①早熟品种、或土壤肥沃、或树龄小、或树势强的果园施有机肥1—2方/亩;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2—4方/亩。

②产量水平15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12—15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15—18公斤/亩,磷肥(P2O5)7—10公斤/亩,钾肥(K2O)17—20公斤/亩;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18—20公斤N/亩,磷肥(P2O5)10—12公斤/亩,钾肥(K2O)20—23公斤/亩。

③全部有机肥作基肥最好于秋季施用,秋季未施用的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早施入,采用开沟或挖穴方法土施;50%的磷肥和30%钾肥及50%的氮肥一同与有机肥基施。中早熟品种可以在桃树萌芽前(3月初),果实迅速膨大前分2次追肥,第一次氮磷钾配合施用,第二次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晚熟品种可以在萌芽前,花芽生理分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果实迅速膨大前分3次追肥。萌芽前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后两次追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

④2014年桃坐果率高负载量过高,今年应加强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喷施2—3次1%—3%的尿素,萌芽后至7月中旬之前,每隔7天1次,按2次尿素与1次磷酸二氢钾的比例喷施,浓度为0.3%—0.5%。

3、梨

(1)施肥原则

①增施有机肥料,实施梨园生草、覆草,培肥土壤;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施用石灰和有机肥进行改良。

②依据梨园土壤肥力条件和梨树生长状况,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通过叶面喷施补充钙、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③结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条件,确定肥料施用时期、用量和元素配比;

④优化施肥方式,改撒施为条施或穴施,结合灌溉施肥,以水调肥。

(2)施肥建议

①亩产2000公斤以下果园: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6—8公斤/亩,钾肥(K2O)10—12公斤/亩;亩产2000—4000公斤果园:氮肥(N)12—20公斤/亩,磷肥(P2O5)6—12公斤/亩,钾肥(K2O)12—20公斤/亩。

②化肥分3—5次施用,第一次在5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6月中旬以后建议追肥2—4次;前期以氮钾肥为主,增加钾肥用量,建议施用20—5—20配方肥;后期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

③根外追肥:硼、锌、铁等缺乏的梨园可用0.2%硼砂溶液、0.2%硫酸锌+0.3%尿素混合液或0.3%硫酸亚铁+0.3%尿素溶液于发芽前至盛大花期多次喷施,隔周一次。

五、蔬菜

1、露地甘蓝

(1)施肥原则

①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的施用应遵循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

②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结合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合;注意在莲座期至结球后期适当地补充钙、硼等中微量元素,防止“干烧心”等病害的发生。

③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结合,以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2)施肥建议

①基肥一次施用优质农家肥2方/亩。

②产量水平4500—5500公斤/亩,氮肥(N)13—15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产量水平5500—6500公斤/亩,氮肥(N)15—18公斤/亩,磷肥(P2O5)6—10公斤/亩,钾肥(K2O)12—14公斤/亩;产量水平大于6500公斤/亩,氮肥(N)18—20公斤/亩,磷肥(P2O5)10—12公斤/亩,钾肥(K2O)14—16公斤/亩。

氮钾肥30%—40%基施,60%—70%在莲座期和结球初期分两次追施,磷肥全部作基肥条施或穴施。

③对往年“干烧心”发生较严重的地块,注意减少铵态氮施用或者适度补钙,可于莲座期至结球后期叶面喷施0.3%—0.5%的氯化钙溶液2—3次;对于缺硼的地块,可基施硼砂0.5—1公斤/亩,或叶面喷施0.2%—0.3%的硼砂溶液2—3次。同时可结合喷药喷施2—3次0.5%的磷酸二氢钾,以提高甘蓝的净菜率和商品率。

2、设施番茄

(1)施肥原则

①合理施用有机肥,调减氮磷肥数量,增施钾肥,非石灰性土壤及酸性土壤需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

②根据作物产量、茬口及土壤肥力条件合理分配化肥,大部分磷肥基施、氮钾肥追施;早春生长前期不宜频繁灌水追肥,重视花后和中后期追肥,中后期追肥以高钾复合肥或水溶肥为主。

③与高产栽培技术结合,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合理灌溉施肥。

④土壤退化的老棚需进行秸秆还田或施用高C/N比的有机肥,少施禽粪肥,增加轮作次数,达到除盐和减轻连作障碍目的。

⑤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做到控水控肥,提质增产,节约生产成本。

(2)施肥建议

①苗肥增施腐熟有机肥,补施磷肥,每10平方米苗床施经过腐熟的禽粪60—100公斤,钙镁磷肥0.5—1公斤,硫酸钾0.5公斤,根据苗情喷施0.5%—0.1%尿素溶液1—2次。

②基肥施用优质有机肥2—3方/亩。

③产量水平4000—6000公斤/亩:氮肥(N)15—20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20—25公斤/亩;产量水平6000—8000公斤/亩:氮肥(N)20—30公斤/亩,磷肥(P2O5)7—10公斤/亩,钾肥(K2O)30—35公斤/亩;产量水平8000—10000公斤/亩:氮肥(N)30—38公斤/亩,磷肥(P2O5)9—12公斤/亩,钾肥(K2O)35—40公斤/亩。

70%以上的磷肥作基肥条(穴)施,其余随复合肥追施,20%—30%氮钾肥基施,70%—80%在花后至果穗膨大期间分6—10次随水追施,每次追施氮肥(N)不超过5—7公斤/亩。进入盛果期后,根系吸肥能力下降可叶面喷施0.05—0.1%尿素、硝酸钙、硼砂等水溶液,有利于延缓衰老,延长采收期以及改善果实品质。

④菜田土壤pH小于6时易出现钙、镁、硼缺乏,可基施钙肥(Ca)50—75公斤/亩、镁肥(Mg)4—6公斤/亩,根外补施2—3次0.1%浓度的硼肥。

3、辣椒

(1)施肥原则

①因地制宜地增施优质有机肥。

②开花期控制施肥,从始花到分枝坐果时,除植株严重缺肥可略施速效肥外,都应控制施肥,以防止落花、落叶、落果。

③幼果期和采收期要及时施用速效肥,以促进幼果迅速膨大。

④辣椒移栽后到开花期前,促控结合,以薄肥勤浇;

⑤忌用高浓度肥料,忌湿土追肥,忌在中午高温时追肥,忌过于集中追肥。

(2)施肥建议

①优质农家肥2—4方/亩作基肥一次施用。

②产量水平20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4000公斤/亩:施氮肥(N)15—18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10—12公斤/亩;产量水平40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18—22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13—15公斤/亩。

③氮肥总量的20%—30%作基肥,70%—80%作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总量的50%—60%作基肥,40%—50%作追肥。

④在辣椒生长中期注意分别喷施适宜的叶面硼肥和叶面钙肥产品,防治辣椒脐腐病。

4、设施黄瓜

(1)施肥原则

①提倡施用优质有机堆肥,老菜棚注意多施含秸秆多的堆肥,少施禽粪肥,实行有机无机肥配合和秸秆还田。

②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有机肥的施用量,综合考虑环境养分供应,适当调整氮、磷、钾化肥用量。

③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则。

④定植后苗期不宜频繁追肥,氮肥和钾肥分期施用,少量多次,避免追施磷含量高的复合肥,前期追施高氮复合肥,中后期重视钾肥的追施。

⑤蔬菜地酸化严重时应适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调理剂。

⑥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做到控水控肥,提质增产,节约生产成本。

(2)施肥建议

①育苗肥增施腐熟有机肥,补施磷肥,每10平方米苗床施用腐熟有机肥60—100公斤,钙镁磷肥0.5—1公斤,硫酸钾0.5公斤,根据苗情喷施0.05%-0.1%尿素溶液1—2次。

②基肥施用优质有机肥3—4方/亩。

③产量水平14000—16000公斤/亩:氮肥(N)45—50公斤/亩,磷肥(P2O5)20—25公斤/亩,钾肥(K2O)40—45公斤 /亩;产量水平11000—14000公斤/亩:氮肥(N)37—45公斤/亩,磷肥(P2O5)17—20公斤/亩,钾肥(K2O)35—40公斤/亩;产量水平7000—11000公斤/亩:氮肥(N)30—37公斤/亩,磷肥(P2O5)12—16公斤/亩,钾肥(K2O)30—35公斤/亩;产量水平4000—7000公斤/亩:氮肥(N)20—28公斤/亩,磷肥(P2O5)8—11公斤/亩,钾肥(K2O)25—30公斤/亩。

④全部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施用,初花期以控为主,全部的氮肥和钾肥按生育期养分需求定期分6—11次追施;每次追施氮肥数量不超过5公斤/亩;秋冬茬和冬春茬的氮钾肥分6—7次追肥,越冬长茬的氮钾肥分10—11次追肥,结果期注重高钾复合肥或水溶肥的追施。

猜你喜欢

磷肥基肥钾肥
我国在境外首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竣工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不同基肥对湿加松生长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花生增产巧喷磷肥
全球磷肥价格上涨
钾肥迎来零关税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姗姗来迟的钾肥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