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全面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社会实践教育

2015-07-04徐喆于鹏博

大观 2015年9期
关键词:综合改革新要求社会实践

徐喆 于鹏博

摘要:促进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激发办学活力,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治理结构和体系,是当前高校改革的主要发展目标。适应高校全面有序推进改革的大背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体系,构架人才培养新蓝图,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体制的要求和发展方向。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课外素质拓展教育,是对课内培养体系的良好补充,易于组织且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紧随全面综合改革步伐,提升社会实践教育的导向性作用,对于当前学生培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标杆作用。

关键词:综合改革;学生培育体系;社会实践;新要求

一、高校综合改革下的学生培养体系

(一)高校改革的大背景

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适应形势变迁,在改革中谋发展,在改革中创未来,既是经济领域多年来的总结,也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确立教育领域战略目标、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谋发展、图改革、力保障。“改革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已经开展了全面改革的步伐,诸如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知名院校已经迈出了高校改革的第一步,新的改革浪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办学要求,增注新活力,改进不合理的制度和框架,高效利用和配置资源,形成生机勃勃的新局面。新的人事制度、学科设置、人才培养体系,都将重新洗牌,打破僵化思想,以新眼光看待新问题,适应国家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结合不同学校实际需求与发展特色,共同促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二)新形势下的学生培养体系

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为国家人才储备打下坚实基础,无疑是高校的一大核心价值所在。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专有功能,多年来一直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热门话题。建国六十多年来,在原有的薄弱教育基础上,历经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探索,从空白起步,多次变革,逐渐形成了今日的局面。从注重培养专业知识到全面综合素质拓展,历经了几十年的尝试,“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受大众关注的新名词,“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中出真知”的理念逐步向全国推广。

高等院校在教育的变迁中往往扮演着推动力和标杆的角色,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价值。全面综合素质培育,塑造未来领军人才,是新一轮变革的一大要求。传统上,学生培育体系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由院校自行定制,学生被动参与,缺乏高效的主观能动性,无法适应今时日新月异的形势变迁。

在全面融合,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出品学兼优,特别是富有实践精神与实践经验的青年才俊,是高校改革中学生培育体系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来加以讨论。一方面,需要抓住全面综合改革的大背景,及时调整原有老旧体制,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及时更新,从规章制度上完善培育体系,打下牢固的变革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切实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观点,打破师生的固有旧观念,及时推陈出新,完成改革大任。

(三)社会实践教育的现状

多年以来,社会实践教育作为院校师生与政府、企业、群众的有效沟通方式,得到了全面的推广普及,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社会实践本身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是大家所有目共睹的。让学生看到最真实的社会写照,让学生熟悉政府事务,让学生熟悉企业生产,在多年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传统的实践方式不外乎走访、参观、座谈等形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实践認识的新要求,怎么样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增强学生实践的技能,扩大学生实践的成果,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的纽带与桥梁作用,是我们所要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当前高校社会实践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主要以院校牵头为主、学生自发组织为辅,公开遴选,配有教师带队,面向师生公开选拔成员参与,作为学校示范队,实践主题涵盖红色砥砺、社会认知、文化教育、三下乡等多个方向。示范队是高校社会实践中的风向标,是前沿展示的触角,在全面落实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充当着先行者的角色,是“实践---总结---改进---再实践”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示范实践的数量是有限的,面向广大莘莘学子的实践教育是建立在个人分散实践的基础上的,如何从示范性实践中汲取经验,加以推广迁移,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能否真正落实综合素质拓展教育,能否将实践教育的精华充分传递给学生。

二、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社会实践教育

(一)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

“实践出真知”,是亘古不变的一个真理,社会实践教育是学生接触和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端口,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拓宽视野、学以致用、树立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具有持续性的引导作用。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对理论学习的有力补充,已经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要求。

对于高校而言,社会实践是全面落实素质拓展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点,通过实践教育,加深学生对实际生产生活的需求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充分发挥高校与政府、企业、群众的一点多面联系,为未来人才储备和输送工作夯实基础。

对于学生个人而言,社会实践的经历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缺少实践精神的人是难以胜任新形势下复杂多变的局势的。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和稳步转型的浪潮中,各类用人单位在招聘需求中对于学生的要求逐步变革,开始转向复合型人才。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实践阅历、良好的应变能力,越来越成为判断求职者录用与否的标准。社会实践教育,恰好是激发学生这类素养的有力途径,是学生个人应该去珍惜和积极参与的。

(二)社会实践教育的发展方向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综合改革大背景下对于学生培养体系的一个新要求,是未来培养方向和模式变迁的风向标。素质拓展教育,也要充分贯彻这一理念,把如何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如何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素质拓展配套资源作为衡量优劣的一个评价指标,并且将这样的经验加以推广和普及。

笔者仅以社会实践教育作为示例,对高校全面改革大背景下社会实践教育的具体改进做以说明。

首先,要进一步增加学生自发参与,主动提出的热情,弱化教师和学校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法,自己策划方案,自己联系相关单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需求和实践目的,学校和教师全力做好牵线搭桥的作用,做好指导者和后备力量的角色。真正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充分抓住学生与政府或者企业、社会的双向需求,最大程度利用实践资源[4]。

其次,要充分在实践过程中融入多元化、新特色的理念,进一步丰富实践内容。走访、参观、座谈这些传统形式无疑是要坚持和继承的,同时,新的实践内容和形式也要应运而生。面向军工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可以增加“献身国防动员教育”、“军工企业一线工作者访谈”、“校友一对一定点联系”等活动形式;面向大型民企业的实践,可以增加“岗位一对一定点专业讨论”、“职位模拟”、“直面HR”等活动形式,诸如此类,都是锻炼学生能力,发挥实践价值的重要手段。让活动形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互动空间,摆脱传统座谈等形式的固有弊端,是有待再加强的一个方向。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对于社会实践的总结和后期宣传,由示范队面向广大师生的点对面联系,是体现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上,分享会、实践评比等手段,其覆盖面是有限的。数字和网络传播途径、集体学习等多种手段,必须相互结合,力保实践成果惠及更多学子。要及时组织实践成果巡展汇报、实践报告讨论、实践影视资料展等活动,充分利用微信推送平台、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最大程度地扩大实践成果惠及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实践单位的人力资源需求,面向应届毕业生开展求职教育活动,现身说法,提前沟通好企事业单位与求职者的双向需求,将会有力促进学校就业工作,保障就业质量。

三、结语

“适应改革要求,适应形势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抓住形势发展,不断改进社会实践教育的内容,努力实现自主化、多元化,充分实现拓展学生素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校教育工作者所要努力的一大方向。社会实践本身,作为对课堂体系的有力补充,随着高校全面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正在逐渐迸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聚焦学校综合改革.[DB/OL].http://z.nwpu.edu.cn/gaige/

[2]李洪明美.论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D].西南大学,2013.04.

[3]郑媖.高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05.

[4]刘教民.构建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9).

猜你喜欢

综合改革新要求社会实践
民族地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发展研究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机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