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关联理论看《肖申克的救赎》的字幕翻译策略

2015-07-04张红玉

大观 2015年9期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翻译关联理论

张红玉

摘要:字幕翻译作为翻译界的新兴领域,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翻译工作者及研究者的关注。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电影字幕翻译的评价标准和翻译策略与传统的翻译又有些不同。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归纳了几种常用的字幕翻译策略并对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笔者认为关联理论对电影字幕的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为了实现电影预期的交际效果,字幕翻译应该以最佳关联原则为指导,让观众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字幕翻译;《肖申克的救赎》;翻译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影片引进国内,中国的观众能够通过不同的影片领略不同文化的风采。然而,由于语言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够听懂其他国家的语言,这个时候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充当了电影创作者和影视观众之间是否能够有效沟通的媒介,它也能够提供给观众大量的信息,是观众能够更加了解剧情的发展。笔者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来探讨《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中的字幕翻译,对影视字幕的翻译策略做出探讨。

一、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简介

美国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自1994年上映后,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喜爱并且在1994年的奥斯卡评奖中获得了七项提名,成为美国好莱坞电影中最具有恢弘气势的巨片之一。然而正是它所反映出来的“自由、希望、友谊”的主题,使得这部影片经久不衰,成为经典。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影响深远,成功的字幕翻译也功不可没。本文以英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分析了电影中减译法、明示法以及归化法在電影台词中的具体运用。

二、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

关联理论是由法国的丹·斯珀波(Dan Sperber)和英国的迪埃玗·威尔逊(Deirdre 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共同提出的。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示意—推理的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读者的认知环境和交际环境加以评估(assessment),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包括明示和暗示)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结合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Relevance Principle)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实现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何自然,冉永平,2001:32)。根据关联理论的观点,交际的目的是求得最佳的关联;依据话语的关联,确定恰当的语境假设,并获得交际者意图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的理解话语。我们在交际的过程中总是下意识地假设交谈的对象已经遵循了关联性原则,而最佳关联性原则是成功交际的关键。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处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s)与语境效果(Context effects)。这个相对概念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关联性=语境效果/处理努力。在同等的条件下,处理努力越小,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

根据付出的认知努力与语境效果的正比关系,译员会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帮助译文读者能找到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最佳关联。由于原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生活环境存在着不少差异,如语言环境,文化环境,情境环境和语用环境等的不同,这些都增加了读者对原作者意图的理解的难度,这个时候作为中介的译者就必须正确估计源语与译入语之间的差异,利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手段,引导目的语读者用最小的认知努力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翻译的目的。

格特认为,“寻求最佳关联”(“最小最大原理”—即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应该作为译者翻译的指南。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译文要“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或“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二是译文的表达方式要“让译文读者无须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Gutt,2000:107)。

三、关联理论与字幕翻译

影视字幕可分为两种: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李运兴,2001)。我们通常所说得字幕指的是后者,即在保留原声的情况下将剧中人物对白和必要视觉信息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

字幕翻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影视剧能否成功,就像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能够成功,译者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样。“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将原声的口语浓缩为书面语”(赵宁,2005)。字幕翻译包含了语言文字类型的转换和语篇的高度简化浓缩两项内容。它的宗旨是是语义信息能够最大程度的表达传递给观众,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使观众能够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在进行字幕翻译时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时空的制约,因为字幕必须与人物对白、人物动作和画面同步,即字幕声画同步,这就要求一个画面里最多出现两行字幕,而且每行字数不能超过15个。字幕随着演员的情绪、语速的变化而变化,快速变化的字幕必须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所以影视剧的语言必须要通顺、简洁、易懂。

与传统的书面翻译相比,字幕翻译更像一种即时、现场的语言交际,语音对白转瞬即逝,观众没有时间思考和反刍;作为观众和演员之间的桥梁,字幕翻译要求译者必须尽可能地去“求同”,利用各种可能的翻译策略,引导观众找到最佳关联,提供译文的最佳语境效果。字幕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简洁性、目标语化的语言、大众化和个性化。这就要求字幕翻译必须简洁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在保持影片的艺术类型、剧中人物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多地考虑观众的认知能力和欣赏习惯。译者在正确的估计源语与译入语之间的差异之后,应该将那些不能直接推导出的暗含意义转化为明示意义,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

总之,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译者要以最佳关联原则作为指导,以观众的认知能力和期待为准则,提供具有最佳关联性的信息,引导观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四、个案分析

(一)减译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被称为“保持均衡的艺术”,是受制约的翻译。因为一般从口语对白到文字的转换中,原文就要缩减1/3。通常说话速度越快,信息压缩量越大。字幕翻译者需要在“对信息接收者的认知力的判断基础上,对信息接受者在有限时空中的认知活动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关的信息可进行删减策略,以凸显相关性更强的信息。”(李运兴,2001)。根据关联理论,节略和删除是必需的,否则就会让观众付出不必要的努力,干扰欣赏过程。由于字幕的这种瞬时性和空间受限性,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要采取减译策略。翻译者要采用这种翻译手法就必须保证被缩减到的信息内容不会影响观众的理解。

例1.─Move it! Come on,move it!

──快点。

评析:这句台词是在搬运工往肖申克监狱里送日常用品时管理者说的一句话,而且前面一句和后面一句意思完全一样,就是想督促他们搬东西要快,别偷懒。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督促声都译出来,因为观众也可以从画面上,还有演员的动作上看出他们的速度很快。重复部分的省略完全不影响观众的理解。

例2.—so this big-shot lawyer calls me long-distance from Texas.

—德州的律师打长途给我。

评析:这是安迪和瑞德他们在屋顶修葺房屋时,赫德利和他的手下在讨论他的哥哥留下的遗产使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中没有翻译big-shot 这个词,因为律师是高是矮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跟赫德利想表达的意思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所以译者省略了关联性不强的信息。

(二)化暗示为明示的翻译策略

语言交际活动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但由于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原文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所暗含的交际意图,往往因不同语言读者认知上的差异而难以被译文读者识别,因此必须将“译文读者因语境差异不能从语义内容中推导出的暗含意义转化为明示意义”。(Gutt,2000:195)。化暗示为明示的翻译方法有很多,如增译、改译、意译、解释、加注等,目的是为了提供最佳关联信息。不拘泥于表面形式的机械对等和逐字直译,依据语境,灵活变通,强调译文功能等效,减少观众处理努力,获得最恰当、最快速的理解,正式关联理论翻译观所强调的。

例3.–I tell you! Uncle Sam!

—告诉你,这就是政府。

评析:这句台词直译为“告诉你,山姆大叔”,很多观众可能不理解这关山姆大叔什么事,也不知道山姆大叔是谁。经常看新闻的人可能知道山姆大叔被用来指代“美国”或者“美国政府”,但是还有很多的观众并不知道,山姆大叔指的是美国政府,所以这时译者就需要运用解释性翻译策略,告诉观众,这样观众才能更容易的理解,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信息。

(三)归化翻译策略

美国翻译学家劳伦斯·为努蒂提出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方法,即歸化法和异化法。归化法要求译者贴近目的语观众,将目的语观众的文化传统、表达习惯等考虑在内。而异化法和归化法不同,它要求译者在翻译作品的时候,应该尽量保持源语文化的特点,不刻意向目的语观众靠近。为了使观众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地理解电影传达的内容,字幕翻译者应该主要采用归化法,照顾目的语观众的文化传统、表达习惯,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很好地接受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从而促进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

例4.What they did do is beat him within an inch of his life.

他们只是把他揍了个半死。

评析:这里将within an inch of his life译为“揍了个半死”,告诉观众安迪被姐妹花揍得很惨的惨状,表达也更为形象生动。而且这一翻译更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更加地道,有利于目的语观众的理解。

例5 –Lucky fuck!

— 小人得志!

例6 —Man should have a skill.

—人总得有一技之长。

评析:四字结构简洁对称,形象生动,而且非常符合中国人的用词习惯。而两个或四个字的翻译更受中国人喜欢。这种归化策略提高了影片的感染力和亲切感,提供了最大的文化语境效果,同时也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

五、结语

关联理论的框架认为翻译是语际间的阐释运用,译者根据最佳关联原则,正确理解原作者意图,对读者的认知环境做出恰当判断和估计,采取适当的策略,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作者的意图。成功的翻译应该让目的语读者,用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获得最恰当的理解。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字幕翻译就取得很大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影片的宣传作用。可以看出译者在最佳关联原则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字幕翻译策略,将源语转换成目的语,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

【参考文献】

[1]Ernest—August Gut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M].Brooklang:St.Jerome Publishing,2000.

[2]何自然,冉永平.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胡琳.英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字幕翻译策略的应用[J].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学报,2013.

[4]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5]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

[6]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7]赵宁.试析电影字幕限制因素及翻译策略[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5.

猜你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翻译关联理论
《肖申克的救赎》后,安迪的自由之路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肖申克的救赎》:人性与权力交织的现代监狱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揭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文学特征与宗教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