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乳腺检查报告

2015-07-03余敏

健康博览 2015年3期
关键词:报告单标志物恶性

余敏

“ 报告上写着Bl-RADS3类,要不要紧?”“要不要再做一次超声?”“需不需要做钼靶?”……这几天,浙江省肿瘤医院超声科副主任杨琛接到了不少电话,都是咨询乳腺检查报告单。据医院统计,受姚贝娜患癌去世影响,最近一段时间,来医院复查,做乳腺B超和钼靶的人,比往常约增加了三成。

很多女性朋友做了乳腺检查,拿到报告单后一头的雾水,不知道各项指标代表啥意思,平时要注意点什么。记者采访了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癌防治团队的专家,为大家做详细解答。

读懂乳腺检查报告

先来了解BI-RADS分类

很多女性朋友看到乳腺检查报告上写着“BI-RADS3类”都会比较紧张。

“其实,这种紧张是不必要的。”放射科张娟副主任医师解释,“BI-RADS3类”几乎可以确定是良性病变,恶性概率小于2%。一般建议短期随访。“只要按照医生要求正规随访,或者进行活检穿刺,可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Bl-RADS各个分类意义如下:

O类:不完全评估,需要加拍特殊体位、与既往片比较、或超声、MRI检查以便进一步评估。

1类:完全正常。

2类:肯定是良性。

3类:恶性可能小于2%。

4类:需临床干预。

5类:恶性可能性大于95%,几乎就是恶性的。

6类:病理证实是恶性的。

乳腺彩超可发现

定性绝大部分乳腺病变

乳腺超声检查适合妊娠、哺乳妇女检查和乳腺疾病的普查,应用最为广泛。但很多病人常拿着到超声检查报告来门诊问,“医生,你看看我这个报告要不要紧?”

“大多数超声检查发现的乳腺结节是良性的。”医生说,但如果有非平行生长/垂直位,形态不规则,边界高回声晕,边缘模糊、毛刺、成角或分叶状等字眼的描述,就要引起警惕。杨琛介绍,乳腺超声检查可发现及定性绝大部分的乳腺病变,有经验的超声医师甚至可以定性部分小于1cm的肿块;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当超声评估BI- RADS“0类”,但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的,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有乳头溢液,两侧乳腺不对称,皮肤及乳头改变等临床症状,但超声检查无征象者。临床触及肿块,超声检查有可疑征象或无征象。术后瘢痕与肿块待鉴别的。

钼靶检查

不建议40岁以下普通女性做

“相比较超声对微小钙化的敏感性偏弱,乳腺钼靶主要就是发现腺体内的钙化灶,通过对钙化灶形态和分布来识别、判断病变的良恶性的可能性。”张娟说。

张娟介绍,乳腺钼靶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国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钼靶对40岁以上亚洲妇女的准确性是很高的,但钼靶对年轻致密乳腺组织穿透力差,所以致密型腺体进行钼靶检查时,病变容易被腺体掩盖,容易形成假阴性,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她说,所以一般不建议对40岁以下、没有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钼靶检查。

另外,钼靶摄片存在射线,所以建议一般一年只做一次。

CA15-3

单纯靠肿瘤标志物不能准确判断

很多女性朋友抽血化验,看到报告单上的指标(如CA15-3、CA125)偏高,就心惊肉跳。

CA15-3是乳腺癌最重要的标志物,但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敏感性不高,大约有30%~50%的乳腺癌患者会有CA15-3的升高,但这并不代表CA15-3高了,就一定是癌。同样,乳腺癌患者CA15-3也不是都会升高的。“一种肿瘤标志物可以出现在多种肿瘤中,一种肿瘤也可以出现多种肿瘤标志物。”检验科主任徐笑红解释,以CA15-3举例,它会出现在乳腺癌中,同时当患者患有诸如转移性卵巢癌、结肠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肺癌和支气管癌时,也会不同程度增高。

所以,单纯依靠肿瘤标志物数值并不能准确判断癌症是否存在,关键是要找到导致某个肿瘤标志物指标上升的真正原因。

乳腺癌筛查

2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

如今,I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已达到90%以上,怎样才能做到早诊早治呢?首先,你要先了解,是不是有乳腺癌高危因素?

家族遗传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1、BR-CA-2基因突变。

月经初潮年龄小、绝经晚、月经周期短,终身不育、首次生育年龄大干30岁、生育后未行哺乳。

长期服用利血平、甲基多巴、三环类止痛药。过多暴露于放射线。

高脂和高热量饮食、肥胖、嗜酒。

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

“20~40岁的女性,应养成每月自检乳房的习惯,但单纯自查不能完全发现早期肿瘤,仍需要定期防癌筛查体检。”体检中心主任吕蕾建议,40岁以下女性首选超声检查,如可疑或阳性结果,加做钼靶;40岁以上女性采用超声+钼靶:但对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体检中心朱利明副主任认为,防癌体检需要考虑整体性,如遗传性乳腺癌,因为存在某些基因突变,会引发乳腺癌和卵巢癌等几种癌症。endprint

猜你喜欢

报告单标志物恶性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别样的“报告” 意外的“收获”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效果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成绩出来了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肿瘤标志物,你该知道这些事儿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体检没问题报告单也别随手丢
学习报告单带来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