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会穴的配伍应用研究概况

2015-06-30梁珍惠范郁山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综述

梁珍惠 范郁山

关键词:八会穴;配伍应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6-0099-04

八会穴为脏、腑、筋、脉、气、血、骨、髓之精气所会聚之处的8个腧穴。八会穴的名称首见于《难经》,由于八会穴能治疗本经病症之外,还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且与机体内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联系紧密,因此脏腑组织发生病理变化,那么相应的八会穴会出现反应,通过针刺相应的八会穴而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正如《普济方》所记载:“燥烦药饵而难极必取八会”。而在临床上八会穴配伍其他穴位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应用广泛,颇多文献值得总结,现对近5年来八会穴配伍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中脘临床配伍应用

吴风华[1]观察针刺中脘、内关等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其选取中脘穴进行悬灸,操作时间为10 min,并取足三里、内关、太冲等穴位进行针刺,留针30 min。结果显示,治愈患者6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提示中脘穴配伍足三里等穴可通调脾胃气机,以达止呃的功效。任媛媛[2]采用以中脘穴为主的腹四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将7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和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中药组采用口服麻仁丸,治疗组选取腹四针(天枢、中脘、关元)进行针刺。2组便秘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果表明,中脘作为腑会,可调理肠胃,配伍天枢、关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谢瑜[3]观察辨证取穴对妊娠恶阻的疗效,其选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等主穴,辨证取穴方面:脾虚者加地机,痰湿者加丰隆,肝胃不和者加太冲,经治1个疗程后,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等腧穴可以调理肠腹气机、降逆止呕,结合临床辨证治疗妊娠恶阻疗效显著。

2章门临床配伍应用

柳兰敏等[4]针刺章门、天枢等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53例。对照组的患儿采用服用ORS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在ORS口服液的基础上,选取章门、天枢、足三里、脾俞(以上腧穴均为双侧)进行针刺。研究结果显示,ORS口服液+针刺组显效102例,有效27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8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6%。章门为脏会,可调理脏腑气机,配合足三里、脾俞以健脾化湿,具有较好的止泻作用,比单纯采用ORS口服液疗效显著。刘亚丽等[5]针刺章门、足三里等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将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分为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患者各20例。西药组口服孟鲁特钠,每天1次,每次10 mg,连续服用20 d。电针组选取章门、肺俞、脾俞等穴位进行针刺,针刺治疗后,在夹脊穴拔火罐,治疗2个疗程。研究结果显示,2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利等[6]选取章门、中脘、天枢等腧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留针40 min,每日治疗1次,总有效率为85.42%,其中,痊愈2例,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7例。临床结论表明,脏会章门及腑会中脘可调节胃肠运化功能,改善肥胖患者的饮食习惯,从而具有降低其体重的效果。

3阳陵泉临床配伍应用

舒丽华等[7]选取阳陵泉透刺阴陵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透刺深度为3寸,并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0 min。治疗结果显示,47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总有效率为95%。结论表明,阳陵泉为筋会,阳陵泉透刺阴陵泉,一阴一阳,可以调整阴阳两经的气血,从而达到改善痉挛、缓急止痛的功效。刁永红等[8]针刺阳陵泉、期门等穴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研究人员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22例和30例,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片,每日3次,每次150 mg,在脂餐3 h后,服用33%硫酸镁溶液30 mL。治疗组在脂餐后2 h,选取阳陵泉、支沟等腧穴进行电针治疗,针刺结束后,服用33%硫酸镁溶液30 mL。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口服熊去氧胆酸片组总有效率为63.6%,2组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闫博景等[9]针刺阳陵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0例。方法:选取对侧阳陵泉、患侧肩髎、肩髃、肩贞、肩后、肩前、臑俞、天宗、肩外陵、肩内陵进行针刺,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2例,好转2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2.3%。提示针刺阳陵泉和肩三针配合余穴可通络止痛,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4悬钟临床配伍应用

陈庆宝[10]针刺悬钟等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选取悬钟为主,并配合大肠俞、环跳、阳陵泉、委中、风市、承山、昆仑进行针刺,留针45 min,同时结合TDP局部照射治疗。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治愈率为41.3%,显效率为38.3%,有效率为11.3%,无效率为9%,总有效率为91%。提示针刺夹脊穴配伍悬钟等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吴晨[11]采用温针灸悬钟等穴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和观察组(针药组),观察组采用药物和温针灸结合,在服用维生素D钙片的基础上,选取悬钟、足三里、命门、肾俞进行温针灸治疗,在针刺得气后,选取上述穴位进行温灸。对照组单纯服用维生素D钙片治疗。研究数据显示,2组治疗后骨质疏松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观察组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症状。刘艳平等[12]采用针刺悬钟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0例。其用电针疗法,在悬钟、阳陵泉、解溪等穴位直刺得气后,进行断续波电针治疗,留针30 min,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研究结果显示,痊愈率为32.5%,显效率为50%,好转率为12.5%,无效率为5%,总有效率为95.0%,悬钟为髓会,配合筋会阳陵泉及局部取穴足三里、解溪、昆仑,诸穴配伍,即可疏通局部气血、又可增加患肢肌张力,从而达到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之功效。

5膈俞临床配伍应用

朱宏等[13]探讨针刺膈俞、血海、肾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其取膈俞穴,向上斜刺15~20 mm,行捻转泻法,留针30 min。研究人员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评价量表评价其针刺疗效,20例患者中,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为90%,提示运用膈俞配伍肾俞、血海等穴位针刺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良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阿尔茨海默患者ADAS-cog的得分。杨来福等[14]针刺膈俞、心俞等穴治疗顽固性失眠。观察组选取膈俞、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等腧穴进行针刺。对照组选取四神聪、百会、安眠、三阴交、神门进行针刺,辨证取穴方面,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补泻。2组针刺时间均为30 min。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3例脱落,在365例顽固性失眠患者中,痊愈率为55.1%,显效率为23.0%,有效率为14.5%,无效率为7.4%,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1例脱落,总有效率为73.1%。“调阴阳五脏配穴法”针刺法以脏腑背俞穴为主,并结合补关元、泻大椎可以平衡人体阴阳,调整脏腑功能,从而恢复失眠患者的睡眠规律,缓解失眠症状。王光安等[15]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痤疮66例。方法:132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观察组)和埋线组(治疗组),药物组口服四环素、红霉素,每日3次,每次0.25 g,配合外用0.05%维甲酸霜。研究人员选用膈俞、肺俞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并根据临床症状辨证选取阴陵泉、足三里、悬钟,进行常规消毒后,采用7号羊肠线进行埋线,每个月做穴位埋线1次,观察组和治疗组均连续治疗30 d。研究结论显示,埋线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85%。穴位埋线相较于普通针刺,可维持较长的治疗时间,针刺血会膈俞可清泻血分之热,针刺肺之背俞穴肺俞可调理肺气,从而改善痤疮症状。

6大杼临床配伍应用

陈仁年[16]观察针刺背三针(大杼、风门、肺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选取双侧大杼、肺俞、风门,针刺得气后,上述3穴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35例患者中,治愈率为51.43%,显效率为22.85%,好转率为14.28%,总有效率为88.57%。骨会大杼可疏通太阳经气,肺俞穴善于疏风解表、宣通肺气,因此针刺大杼和肺俞等穴位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吴耀持等[17]针刺大杼、后溪等穴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07例。方法:420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电针组各210例,药物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20 d。电针组选取大杼、后溪、大椎进行针刺,其中,大杼向脊椎斜刺0.5寸,留针20 min。研究结果显示,电针组3例脱落,在207例中,治愈145例,好转5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5.7%。药物组2例脱落,在208例中,总有效率为88.0%,结论表明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杼为骨会,“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既可疏通局部气血,又可补肝肾、强筋骨,善于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等筋骨方面的病证。王婧等[18]采用电针大杼穴配合后溪治疗颈肩肌筋膜炎,将颈肩肌筋膜炎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2例,针刺组选用大杼、天柱、后溪、肩中俞、肩外俞、肩髎、肩髃、肩井、风池进行针刺,每日1次,1周6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每日2次,连续治疗4周。结果:针刺组32例中,痊愈9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药物组32例中,总有效率为75.0%,提示大杼配伍肩髃等穴位可活血通络,达到止痛的目的。

7太渊临床配伍应用

王文艳[19]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35例。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平喘药物及常规吸氧,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穴位选取太渊、脾俞、尺泽、大椎、定喘、膻中、天突、风门、肺俞,留针30 min。临床数据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太渊为脉会可通调气血,膻中为气海可调理气机,针刺太渊、膻中等穴宣降肺气,改善肺功能,缓解哮喘症状,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李永春等[20]针刺太渊、膻中等穴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35例。方法:针刺治疗前,患者均有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等药史,近3月内用药未变,治疗期间嘱其保持不变。取穴太渊、中脘等腧穴进行针刺。研究结果显示,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结论表明,针刺太渊配伍膻中等穴可宽胸理气、活血止痛,对于治疗心绞痛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赵烨等[21]运用针罐治疗顽固性呃逆15例。方法:取穴双侧太渊、内关、太溪进行针刺,留针20 min,起针后嘱患者俯卧位,在膈俞闪罐至皮肤潮红,然后选取膈俞、肝俞、肺俞留罐10 min,持续治疗1周。研究结果显示,痊愈率为93.33%,无效率为6.67%。其认为呃逆的病机主要为胃失和降、气机不利所致,膈俞为局部取穴可宽胸降逆,太渊为肺经原穴,可增强气化功能;“心胸内关应”,内关善于治疗心脏及胸膈方面疾患。诸穴配伍可和胃降逆、理气止呃。

8膻中临床配伍应用

陈杰[22]观察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其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施以针灸治疗,取穴膻中、中脘、百会、关元、足三里、内关等进行针刺,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痊愈22例,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89%,气会膻中善于调理气机、腑会中脘通调肠腑、关元补益元阳、足三里补益脾胃、内关宽胸理气,诸穴配伍可调理机体脏腑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力。董瑞兰[23]针刺膻中、肺俞等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9例。其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和治疗组(针刺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西药治疗组)采用孟鲁司特钠片10mg,每日1次,并且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剂,每日2次。治疗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选取膻中、天突、定喘、肺俞、列缺进行针刺,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取穴。留针45 min。临床结果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膻中穴可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善于治疗肺系疾患;天突为局部取穴,也可降逆止咳,结合经验穴定喘及络穴列缺、背俞穴肺俞,能够缓解咳嗽喘息症状。王芳等[24]观察针刺分经取穴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将76例梅核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和治疗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口服维生素B1 20 mg,每日2次,配谷维素20mg,每日3次。针刺治疗组选取膻中、天突、廉泉、列缺、照海、外关、足三里等腧穴进行针刺,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40例,治愈24例,好转11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67%,2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梅核气与气机郁滞有密切关系,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可宽胸理气、散郁结,结合丰隆化痰降浊、足三里健脾化湿,对于改善梅核气胸闷、咽中异物感具有明显疗效。

9结语

综上所述,八会穴治疗疾病的临床报道很多,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表明八会穴治疗疾病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和运用。目前有部分学者对八会穴进行相关的研究,张永臣等[25]从主治、操作、配伍等方面论述各八会穴的临床作用。罗裕兴[26]通过整理针灸古籍和1998-2008年期刊文章,总结出八会穴常用5个高频主治症。从八会穴相关研究来看,尽管针灸八会穴治疗多种疾病有一定优势,但目前仍存在一定不足,关于八会穴配伍效应机制的研究少,因此对八会穴的配伍规律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八会穴配伍组穴进行系统化整理研究,有利于针灸的科研和临床。而目前临床研究中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组,有待进一步严格设立有效对照组,加大样本量,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研究设计,以提供更多的理论用于指导临床和科研。

参考文献:

[1]吴风华.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8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4):255.

[2]任媛媛.腹四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热秘型70例[J].陕西中医,2011,32(9):1228-1229.

[3]谢瑜.针灸辨证取穴治疗妊娠恶阻32例[J].陕西中医,2014,35(5):597-598.

[4]柳兰敏,柳长池.针刺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53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12):108-109.

[5]刘亚丽,杨桂桂,王晓宁.电针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40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192-193.

[6]陈利,刘浩飞.特定穴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48例[J].中医研究,2013,26(8):50-52.

[7]舒丽华,蔡伟.阳陵泉透刺阴陵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2,4(2):54-55.

[8]刁永红,刘文娟,马华,等.电针募穴为主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8):1-2.

[9]闫博景,许军峰,李美玲,等.巨刺阳陵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0例[J].河南中医,2014,34(4):679-680.

[10]陈庆宝.针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9):68-69.

[11]吴晨,鲍晓敏,施丹,等.温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5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081-1083.

[12]刘艳平,田培良.电针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90-91.

[13]朱宏,董克礼,吴岳,等.针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异构前列腺素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30(1):18-19.

[14]杨来福,刘建武,和青松,等.“调阴阳五脏配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J].中国针灸,2013,33(7):591-593.

[15]王光安,陈树涛.穴位埋线治疗痤疮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198):1695-1696.

[16]陈仁年.针刺背三针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35例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9):1038.

[17]吴耀持,张峻峰,孙懿君,等.电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2):1035-1036.

[18]王婧,刘敏,时国臣.电针颈肩部阳经穴加针刺后溪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5):445.

[19]王文艳.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35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26):4462-4463.

[20]李永春,郭丽.针刺通补宗气法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35例[J].中国针灸,2013,33(2):173.

[21]赵烨,麻秋雷,李平.针罐并用治疗顽固性呃逆15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11):158-159.

[22]陈杰.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3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56-57.

[23]董瑞兰.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9例[J].陕西中医,2012,33(7):881-882.[24]王芳,吴昊.分经取穴针刺治疗梅核气4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5):378-379.

[25]张永臣,贾春生.针灸特定穴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73.

[26]罗裕兴.八会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118.

猜你喜欢

综述
银行网络间风险传染研究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我国工业遗产档案研究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关于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的文献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发展路径研究综述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发展路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