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

2015-06-30王小广

老区建设 2015年10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院校高职

王小广

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

王小广

[提要]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相差迥异,决定了其对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存在明显区别。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为教学一线的主力军,但这些青年教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实践知识,所以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在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过程中,应注重多种形式的结合,除了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之外,还应该通过与企业联合的方式对青年教师加以培养,从内部培养和外部培养两大路径出发,提出了若干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中国当前高职教育多次提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紧迫性,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又要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高水平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并面向基层一线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初衷。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提升。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及能力提升的现状

1.青年教师的特点

(1)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特点

在高职师资队伍的构成中,青年教师(35岁以下)的数量在增加,他们当中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实践知识和岗位知识,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主要依赖书本知识,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学习接触过职业教育学相关知识,也没有较多教学实习经历,所以他们的教学能力薄弱。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偏离培养目标。

(2)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特点

事业单位改革、教师竞争上岗,各种竞争机制相继出台。在这种环境中,青年教师受到的冲击最大,他们在职称评定和竞争上岗等方面都受到在职年限和资历的限制。收入也因职称、资历等拉开了档次,而且随着生源规模的扩大,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周课时超20,一人讲授几门课或一个学期同时讲授几门课,属正常现象,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有科研任务,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超负荷运转,使忙于应对理论教学和其他工作,较难有实践技能的提升。

2.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因缺乏企业经历,导致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已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性,采取多种途径来提升。通过对省内外的6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调研,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组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师资培训;二是下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三是校内新老教师“传帮带”;四是鼓励参加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建设等。其中企业顶岗锻炼是最佳途径。

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

1.培养措施不到位

一些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缺乏长远性;急功近利,缺乏计划性;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投入不足,缺乏激励性。许多高职院校制定了促进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和管理办法,但可行性和科学性尚有欠缺。如缺乏一定的监控和评价机制、激励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很难达到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

2.教师对实践能力认识欠缺

(1)思想认识模糊,缺乏主动性。在锻炼过程中,青年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的机会较多,但由于不够积极主动,项目的层次也较低,且完成的质量也不够理想,更谈不上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编写实训教程等,青年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走过场。

(2)重学术、轻实践,利益倾向明显。职称是当前衡量高职院校教师水平的直接砝码,教师个人收入与职称紧密联系。长久以来,评定职称的关键是科研成果,这使青年教师把精力主要投入到课题和论文中,从而忽略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甚至有些青年教师错误认为具备技能证书即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把技能证书看作是技能的代名词,因此,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得不到重视。

3.企业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

企业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仍存在一定问题,产教结合不紧密。企业讲究经济效益,大多不欢迎青年教师深入锻炼。企业大多因私人关系而被动接纳。因为企业是经济实体,追求经济效益企业,对高职专业教师来企业岗位实践没有太大积极性,不愿意教师参与关键岗位的工作,对技术和生产整个过程也不大愿意对教师开放,这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效果很小,并不能真正通过岗位实践锻炼来提高岗位实践技能。

4.学校政策导向性不够

面对企业参与度很低的局面,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具有积极作用的导向性政策。就青年教师而言,企业锻炼是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必要一步,而这意味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学校相关的待遇没有跟上,缺乏鼓励政策,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出击呢?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1.加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政策导向,强化意识,统筹规划

增加现有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并以此逐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和重点之一。高职院校要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重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要紧密联系地方产业,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支持,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最大化地发挥人才优势,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针对师资短缺,无法派人参加实践锻炼问题,学校应从长计议,统筹规划,分批次安排。可五年一个轮回,分批派出;可安排寒暑假实践锻炼等。

2.在制度上完善激励机制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学校也应明确规定下企业锻炼经历是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申报职称的教师,需有3~6个月不等的实践锻炼的经历;学校给予实践锻炼青年教师优先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科研课题,提供一定的研发经费给横向课题等。使青年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

3.转变观念,主动接轨、明确目标,夯实内容

青年教师要有针对地选择企业锻炼,选择的企业应是行业内领军型企业,能代表地方主干产业,上规模、有档次,能提供实践所需岗位,有校企合作和开展职工培训经验的企业最佳。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只有在领军型企业实践锻炼,才能以最快速度把握行业企业发展现状,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到教学实践中,使学校专业发展主动与行业发展接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毕业生。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前必须明确锻炼目的和内容。制定的锻炼目的和内容应保证可考核性,如明确在锻炼期间或锻炼后发表多少论文或申报什么级别和什么内容相关的课题等,尽量做到可量化。青年教师需带着符合该专业总体要求和各自技能需求的目的和内容,积极主动锻炼,以便取得最佳效果。

4.用专业优势服务企业,达到校企合作,双方共赢

青年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学校的科研优势,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或解决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难题等。还可以在企业人才紧缺时,为企业推荐优秀的毕业生。同时企业要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积极主动参与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并在培养过程中加强管理。比如在实践锻炼时,企业有义务为青年教师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企业可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实践提供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充分信息,必要时提供实现项目目标的条件及市场环境的平台,高职院校可提供人力、物力和必要的财力、实践时间等条件,使企业的有限资源优势和高职院校人才智力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双方共赢。

[1]郑志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 2013,(9).

[2]孙光,沈会超.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2).

[3]范雯芩.关于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1,(20).

[4]熊柳,唐家州.浅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J].科学导刊(上旬刊),2011,(5).

[5]王维.职业教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失语与建构[J].职教论坛,2008,(24).

[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李佳佳]

王小广(1980—),男,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江西南昌330095)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院校高职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