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末画梅名家陈继儒书画册赏析

2015-06-29彭建李笙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5期
关键词:梅树梅花

彭建+++李笙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的一首咏梅诗,道出了北宋王安石笔下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那种超凡脱俗的魅力风采。梅花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又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其开于岁末早春严寒之时,花色绚烂。因其所具有的坚强忠贞、气韵高洁的品性而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或为之吟诗作赋,或绘之丹青。如北宋爱梅成痴的林逋,在草庐前遍植梅树,终年与梅、鹤相伴,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在我国绘画史上,历代画梅名家层出不穷,如被称为“墨梅始祖”的北宋衡州画僧释仲仁,号称“梅花屋主”的元代画家王元章,南宋的杨无咎,元代的王冕,清代“扬州八怪”中的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都是画梅的一时名家,留下不少以梅花为主题的传世作品。明代画梅高手亦层出不穷,如刘世儒、陈宪章、王谦等。被誉为明晚期吴门画派中坚人物的陈继儒,亦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代表性画家。

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雪堂等,别号空青子、白石山樵,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自幼聪颖过人,才情四溢。通经史诸子百家之说,古文、诗词兼工,精于鉴别书画。与同时期的书画大家董其昌既为同乡,又在画法和理论上志趣相投,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晚年筑室于佘山,朝廷屡征不仕,有“山中宰相”之名。陈继儒山水师法宋元,笔墨简朴清逸,多水墨云山,追求生拙空远的情趣。翰墨丹青之外,尤致力于书画理论著述,有《明书画史》《书画金汤》《眉公秘笈》《陈眉公全集》等行世。他最擅长的是画梅花,一生画梅无数,千姿百态,多册页小幅,并配有多首题画诗,图诗并茂,相得益彰。《图绘宝鉴·续纂·卷一》中对之评价:“善写水墨梅花,即其制创,无不堪垂后世也。”传世的多件梅花作品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武汉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陈继儒的《梅花图》书画册,是陈氏诗画结合、情趣横生的一件代表作品。此册已著录于文物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八卷。

此《梅花图》册共计八开,纸本设色。每开纵60厘米,横40厘米。其中梅花图每幅纵30厘米,横20厘米;题诗页每页纵30厘米,横20厘米。每开以一画一跋分列左右,右侧为画,或纸本水墨,或纸本设色;左侧以草书题诗,均书于金笺纸上。作者撷取了梅的八种不同姿态,分别描绘成八幅梅花小像。书有八首题画诗,诗意画情相向而对,相映生辉,雅然成趣。

第一开绘的是一幅墨梅图(见图1),只见一株苍劲的老梅从画右角处斜生而出。老干一长一短,顶端仿佛被霜风截去,分出两股枝桠。枝干遒曲铁骨,呈反S形弯曲回环地向上延伸,展现出老梅不屈的精神。老干上又长出新枝,朵朵梅花俏立枝头,竞相绽放,令人感受到一股正在怒发的生命和力量。树干分出的枝桠似乎不甘示弱,紧挨主干向上生长,数朵梅花傲立枝头,与高处的梅花遥遥相对,似乎在媲美争芳。作者以水墨画梅,干勒湿晕,墨色淡多浓少,深浅自然,老干新枝,苍古润厚。枝头梅花,浑然天成,充满写意神韵。与画相对,作者以草书题有一首七绝题画诗:“山复山兮梅复梅,每逢花处便衔杯。即教风雨应无恨,一日看花一百回。”落款“陈继儒”。用笔洒脱不羁,结字饱满丰润,一气呵成,宛若龙蛇奔腾,有苏、米书法笔意。诗意契合图画,“梅复梅”三字更是诠释了一树两枝梅花争艳的画意,表达了作者“一日看花一百回”也不厌倦的怡然心境。跋后钤有白文篆书“眉公”“陈继儒印”二方印。这也是此八开册上唯一钤盖的印鉴,字体圆劲秀逸,文雅疏宕。

第二开绘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梅花图(见图2)。此图一改第一开中梅树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长规律,而是独出心裁,在画之左上方绘一蜿蜒下垂的梅枝,其下侧绘以一株矮矮的、向上的新梅。两株梅树上下相视,花朵对开,似有尽发芳华、不让对方独美之意。枝干劲健挺拔,铁骨铮铮,用笔简率谨饬而不失法度。光秃秃的枝条上,新蕾点点,一朵朵大大小小的白梅傲立枝头。有的含苞待放,娇羞可人;有的迎风怒放,风华正茂。梅枝旁有柳丝垂下,柳叶青绿,生机盎然,暗喻着季节已越过寒冬步入早春时光。长长的柳丝婀娜轻拂,与梅树一静一动,让人感受到凛冽的寒风中,已弥漫出一缕春天的气息。观画可见,作者对梅及其周边环境的观察细致入微,以新生之柳来映衬梅之“宁耐岁寒,不以盛衰改”的精神秉性。与画相对的金笺上书有草书七绝一首:“种梅三万六千顷,月泼花光香更发。自古英雄多负心,也应难负梅花月。”诗句清新雅致,渗透出一种豪迈之气。句句语意含蓄,与画意息息相关,耐人寻味,表达了作者隐居山野、种梅自娱的淡泊心态。

第三开绘的是红梅水仙图(见图3)。画面上不见梅树根部,只是截取了梅树的两枝,辅以一丛青绿的水仙和数朵绚烂的水仙花。只见梅树分开为大小两根枝桠,呈左右相对向上生长。左边的为梅树的分枝,枝条虽然没有主干粗壮,但亦有数朵红梅吐蕾绽发,分外妖娆。主干部分弯曲着伸向画面顶端,中间又分出数根小枝,花团锦簇,就像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风姿绰约。一丛水仙簇拥着梅树,在风中轻摇腰肢,显出万般风情。数朵洁白如棉的水仙花,在寒风的摧残下枝叶泛黄,茎干弯折,花瓣上仿佛还有来不及融化的积雪,散发出一缕诗意的清香。画左金笺上书有草书七绝一首:“少年雪里能调马,蹀躞寺门路上沙。只有老夫无气力,小舟随路看梅花。”诗意与画意紧密相连,将人生行将年迈垂暮但依然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心态袒露无疑。北宋苏轼词曰“老夫聊发少年狂”,陈继儒与东坡居士晚年心境若合符节。此画想象丰富,对比鲜明,以怒放的红梅暗指诗中的“少年”,朝气蓬勃;水仙素有“长寿花”之称,诗中陈继儒以“老夫”自比,暗喻弯折的兰花,虽然不耐凛冽的严寒,但依然充满顽强的活力。虽然画上没有落款绘制时间,但通过诗意以及老辣稳健的画风推断,此册当为陈继儒晚年作品。

第四开绘的是一幅墨梅竹叶图(见图4)。画面布局较满,留白极少,但繁而不乱。作者别出心裁,从画面中部靠近左侧的地方开始布景,绘一株苍劲老梅,树干撑破画面顶部。然后从顶部垂下一段梅枝,枝尖夸张地垂临画底。枝上梅花朵朵,傲霜斗雪。尽管没有五彩斑斓的色彩,但已是暗香浮动,有如元代画家王冕《墨梅》所吟哦的那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之高风亮节的精神写照已是一览无余。梅干之下,一枝嫩竹从画面左侧斜斜伸出。枝节细而劲健,竹叶宽大饱满,形状似箭,与竹枝的纤细形成鲜明的反差。此图构图简练而丰满,几乎没留下多少空间。临空垂下的梅枝,不知是否为别的梅树上的枝条,使人浮想联翩。梅树的干、枝、花都以淡墨勾勒,竹叶施以浓墨,墨色丰富,层次分明。一虚一实,浓淡对比十分强烈,令画面产生了浓郁的艺术效果。画左金笺上题有草书七绝一首:“远见松边雀款扉,到来衔住薜萝衣。鹤声未了琴声发,催得梅花冻欲飞。”初看其诗,有些语句似乎与画意并不相连,如松树和鸟雀,在画面上并未出现,倒是多了一竿新竹。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画面上有了竹、梅,作者让所缺的松树在诗句中出现,构成诗与画的水乳交融,可见作者独具的匠心以及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猜你喜欢

梅树梅花
煮梅
路边最美的风景
杨梅情
梅花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梅香
桂花与梅
白梅树往永恒之所纵身一跃
与黑暗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