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次给《党史文汇》投稿

2015-06-26陈其明

党史文汇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汇投给贵刊

陈其明

与《党史文汇》交往,至今已20余载。在贵刊创刊30周年之际,我愿将首次给她投稿的真实经历告诉朋友们。

我第一次给《党史文汇》投稿,是在1992年初春。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我在整理毛泽东早期秘书古柏的史料时,发现其中有许多老同志回忆他协助毛泽东进行寻乌调查、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资料。当时,我刚看完一本介绍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的传记,书中谈及毛泽东在寻乌写的一篇文章及其后来在反“围剿” 中丢失、建国后又失而复得的经过。这篇文章就是第二版《毛泽东选集》出版时唯一增补的题为《反对本本主义》。

我深知,毛泽东这篇文章,是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他非常喜爱和重视的一篇文章。他曾说过,丢掉这篇文章,就像丢掉一个孩子一样,时常想念。

我深深地被毛泽东这篇早期文章的强大生命力和传奇经历所震憾!我马上到单位档案室查找了相关资料,连夜赶写了一篇短文,取题为《失散多年的“孩子” 找回来了》,并加了副标题“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失而复得的经过”。

第二天,我将此稿抄正后,送几个文友征求意见,他们都建议赶紧找个刊物发表。投哪里呢?我所在南方城市的刊物发得太多了无多大意义,所属省会城市刊物也发过不少,倒是北方城市刊物很少投过稿。当时正好单位订购了全国各地的党史刊物,其中一份叫《党史文汇》的刊物给我印象特别深:传统正宗16开的版式,略显粗糙但有历史厚重感的纸张,特别是里面一篇篇精致优美的文章及恰到好处搭配的一祯祯蒙上历史风尘的泛黄图片,给人一种神圣、权威和正统的感觉。若拙作能在此刊发表也不枉文友们的期待了。在他们极力鼓动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特地用稿纸端端正正地将原稿重抄一遍,郑重寄挂号信投给《党史文汇》。

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多月后此稿发表在该刊当年第4期。拿到寄来的样刊,翻看着我那篇经过编辑精心编排仍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文稿,我感到一种久违的欣慰和莫名的冲动,贵刊编辑以文会友、不以人论稿的职业操守确实令人钦佩!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坚定了一份信念,这就是以诚相待、多写好稿。

也许是坚守了这份信念,或是我这份真诚感动了编辑们,我所有投给《党史文汇》以及全国其他报刊的文稿从没有退过稿。其中,上文提到的首次投给《党史文汇》的《失散多年的“孩子” 找回来了》,被《新华文摘》1992年第7期以《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失而复得的经过》为题全文转载;《大将风度——萧劲光落难时》发表在贵刊1993年第9期;《陈毅与阮啸仙的生死情谊》发表在贵刊2010年第9期;《中共第一次反贪污浪费风暴》发表在贵刊2013年第12期,并被《新华月报》2014年2月号/上半月以同题全文转载;《毛泽东与阮啸仙的交往》发表在贵刊2015年第4期……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一次偶缘,终生受益。对我来说,《党史文汇》为读者的“良师益友” 之美誉,确实一点都不为过!

作为一位老读者,又是一位老作者,在此也不揣冒味地给贵刊提几点建议:一是改版,即改为大16开国际流行版,这样更显大气高贵,版式也更显大方疏朗;二是可适度连载刊发一些中长篇珍闻纪实类文稿,以吸引和扩大受众群体;三是可考虑每年举行一次“好稿奖”, 重奖好稿作者,团结一帮重点作者(家),定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四是大幅提高稿酬,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这样既可征到好稿又能提升刊物影响力和美誉度。

总之,能与《党史文汇》结伴同行,确系人生一大幸事!我愿与《党史文汇》有约:多写好稿,多投好稿,多出好稿!

猜你喜欢

文汇投给贵刊
不端行为界定:一稿多投
不端行为界定:一稿多投
不端行为界定:一稿多投
不端行为界定:一稿多投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上海文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
思维之变:撬动世界的力量——钱旭红院士在文汇科技沙龙上的演讲摘录
扬州将复建“文汇阁”
何时不再“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