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创新方法谈

2015-06-23何玉巧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软木塞写作技巧作文

不久前,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写一张通知。被调查者中不乏高学历者,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在格式、句法、用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难道这就是我们十几年作文教学的成果?实际上,富于幻想的青少年在作文教学中被束缚得畏首畏尾,题材仓库空空如也,想象天地逼仄狭小,语言形式呆板贫乏。我们不禁要问:作文教学的出路在哪?答案只有两个字——创新。

一、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创新

在我们的视野中,创新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我们的观念中,创新似乎和我们离得并不近。“平庸之辈,如何去创新?搞尖端科学研究的人才能创新”。难道学生就没有能力创新了吗?所有的人都拥有惊人的创造力,人的创造潜能是和本身的需求相联系的。对学生来说一篇作文可能在谋篇布局、构思立意方面没有独特之处,但有一两句精彩之言,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就是成功。不可能每一篇作文都是才思横溢、文采斐然的,也不可能一上来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我们面对的不是写作能手,而是一个个可塑性极强的孩子。今天一句,明天几句,后天一段,教师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作文,多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多一些赞美的话语。当教师更新了观念,正确认识了创新的含义,你的眼中就会出现更多的创新高手。

二、处理好作文与生活、阅读、写作技巧的关系

(一)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当学生的作文整天地围绕着“让位子、推车子、送孩子、捐票子、拾到皮夹子”转的时候,教师首先感叹的是“这到底是谁的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而作文应该是生活的生动再现。将狭小的课堂与广阔的生活沟通,帮助学生打开心窗,是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途径。只要我们认真地去生活,认真地去感受,就会发现,太阳虽然每天都在升起又要落下,它却每天都是新的。写作的大门虚掩着,关键是肯不肯去敲。

(二)作文和阅读的关系。读和写是语文的两翼。阅读为作文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文成于思,思源于学”,学生凭借一系列的阅读材料,会不断地进行思考,使思维得到加强和发展。阅读也为作文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和作文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经历阅读的快感后到生活中采撷美的花朵。

(三)作文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关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但无论用什么技巧都无法超越真情。如果别人看文章时,想读、爱读,感受到了真情,这就是技巧。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思维。曾经有人提过这样一个问题:瓶子里装了半瓶酒,但瓶口有软木塞,怎样不拔出软木塞,又不弄碎酒瓶,倒出瓶里的酒?答案并不十分复杂,只要把软木塞塞进酒瓶就可以了。作文教学要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如一个普通的“0”,在学生笔下可以是太阳、月亮,也可以是碧湖、绿潭,还可以是一口井、一顶帽子……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向书本挑战,向老师挑战,不满足于对常规的认同,对既定结论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从另一角度认识,就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不是就有学生提出“精卫填海”是否破坏生态环境的疑问吗?

四、尊重个性,发挥教学个性

学生的个性具有独特性,教师当然也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呢?教学个性是一个教师区别于另一个教师的教学特色、风格,是教师人格的外化。传统教育并不尊重个性,也就谈不上教学个性。创新教育关注生命质量的提高。教师要保持自己的教学个性,就应该了解目前語文教学的动态,遵循规律,充分发挥个性。我们的学生喜欢“情绪化”的老师,不喜欢“静如止水,微波不兴”的老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原则参悟,形成独特的吸引学生的教学风格,来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的创新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也就是命题、构思、立意、写作的优化。命题要“少”,尽量宽泛地命题,提倡学生自主命题。除纪实作文外,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学生打破文体的界限,不拘形式,自由表达。作文的作和改同样重要的,而现在,教师往往只重视作,而忽略改,其实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对生活深化的过程。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步骤,以自己修改为主,辅以师生共改。教师批改时要睁大眼睛,竭力捕捉学生作文字里行间的闪光点,热情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援引一位教师对作文所作的创新性定义来结束全文:“作文应让思想的小溪,自由地流动,让语言的小石子在水底自然铺就,让感情的扁舟在小溪上任意东西。”

(何玉巧  河北省宁晋县李家营学区  055550)

猜你喜欢

软木塞写作技巧作文
“站在舞台中央”的软木塞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软木塞手工作品
红酒塞 塞出小情趣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便捷暖壶软木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