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教学应该以记叙文教学为主

2015-06-23周得岚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研究性议论文文体

对于写作教学来说,议论文写作是写作的高级阶段。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我们应该进行适度的议论文写作,但是,更主要的还是从熟识类文体开始,何以这样说呢?

议论文是一种高级的文体,需要学生生活阅历的增长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每个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面向实际,和学生一起去分析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引领他们去发现那些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不易让人察觉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将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通过议论文这种文体来训练。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缺乏思维的训练内容,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根本改观,就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一种误区,把分析讲解作为教学的重点,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是教师掌控着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毫无主体性可言,学生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的思考,自然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我们的语文教學就语文而语文,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一味的就文本而文本,没有能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这样难以使学生对文本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悟,导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隔膜。因此,如果不结合实际进行语文教学,不结合实际进行语言训练,无论我们运用那种文体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苍白的,毫无意义的。改变教学方式,凸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是治本之策。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这双发现美的眼睛究竟指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当然也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毛泽东说,“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理解他,但是理解了的东西我们却能深刻的感觉它”。我们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一起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在体验和感悟中生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训练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训练出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我们怎么才能拨开迷雾,看清事物的本质,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去锻炼,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总结。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思想的根须深入到生活的地下,去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的思维。如果我们停留在纸上,停留在生活的表面,那么,我们无论写什么文体,都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需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好好思考。我们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语文的实践性具体体现在语文的生活性上。学习文本,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作家的思想,还需要学习作家思考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靠传授所能得到的,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历练,不断地去总结。所以,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我们都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本质上来说,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早有论述。他在1923年就指出,语文说到底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的。语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这是由语言和思维的形式及内容这一关系决定的。

就学生的认识规律来说,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人的认识都要超越感性认识阶段而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作为叙事文来说,学生要写作叙事文,他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感性思维,相反,他更多的需要理性认识。他仅仅对生活有感受,这还不足以激发他的写作动机,只有他超越自己的感性认识,把表现的生活现象提升到一个思想的高度来认识,从感性的材料中提炼出中心观点的时候,他才能去创作作品。我们说作品的思路,其实就是作者逻辑思维的反映。同时,就叙事来说,这里面有很多的逻辑思维在里面。事件顺序的安排,语言的调整等,这都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反映和思维水平的体现。学生在作文时所以出现词不达意,语序混乱等毛病,并不是因为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足,而是学生的理性认识还不够。一个头脑清醒,思路畅通的人,他的文章的思路是清晰的,他的文章的思想是有高度的。所以,写叙事文并不一定就是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反,对中小学生来说,在形象思维的培养中渗透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形象思维发展的同时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

新课改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要学生得出结论,重要的还是要学生通过研究的过程,体验研究的方式和方法,感悟研究性学习的乐趣。研究性学习要得出结论,要推导,要概括,但是这些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就语文教学来说,任何理性认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写一些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但是,我们同样也应该让学生写叙事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写作的艰辛,学生才能感受到文章里的一些抽象的东西,并把这些化为自己的血肉。枯燥的议论文提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写,而是学生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悟。所以,他们才不可能去写作。思想认识提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语文说到底还是要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当前,人文论的泛滥,许多教师有一种倾向和错误的认识,认为新课改不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更多的倾向于让学生去感悟、体验,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忘记了体验感悟之后的认识的升华。使得语文教学停留在表面,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实人文论者并没有否定理性认识,人文论者是要求语文教师更多的注意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这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和文字的学习,通过语言和文字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进行写作训练,这种训练看起来是叙事训练,但其实质还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任何学科都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之处是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语言性即是语言文字性,又是人文性,两者的结合才构成语文教育的全部。就研究性学习来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首先是从感悟和体验入手,是感性和理性的充分结合。学生思维的培养不是通过议论文的写作来培养,而是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当前的高中新课改,改掉的不是文体写作的顺序,而是语文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是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是教师无休止的讲解和学生无休止的做一些无用的作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说到底还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应该贯穿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对一个作品来说它既是思想的,又是形象的。也就是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这意味说穿了就是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就是作家的思想情感。因此,我们认为,语文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的,但是将议论文作为一种主要的文体让中小学生来学习,这似乎有点偏颇。我们认为,语文学习要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把握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是形象化的,情感化的,而不是严密的逻辑化的。因此,写作教学不应该从议论文开始。

(周得岚  甘肃省山丹县陈户中心校  734100)

猜你喜欢

研究性议论文文体
议论文阅读专练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简谈“议论文”写作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