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判别分析方法在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2015-06-23潘新宇李洪会

唐山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判别函数绩效评价分类

潘新宇,李洪会

(唐山学院a.经济管理系;b.纪委办公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判别分析方法在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潘新宇a,李洪会b

(唐山学院a.经济管理系;b.纪委办公室,河北 唐山 063000)

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判别分析方法在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在明确公共研发机构特点的情况下,从理论层面建立了绩效评价的概念模型,并筛选出了主要评价指标。然后将概念模型应用于陕西省29家公共研发机构进行实证分析,明确判别分析函数,并结合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探讨了模型的适用性。最后针对我国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判别分析方法

0 引言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科学技术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第一生产力”,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较量也逐渐转化为了科技实力的较量。因此,各国均在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并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将科学技术作为国家综合实力及竞争能力的重要保障[1]。

2012年11月,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也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研发机构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汇聚了大量的研究人才,承担着国家科技创造的主要任务,不仅创造了各类科技成果,更在结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做到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为国家经济效益的提升作出了贡献。因此,我国对研发机构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各个研发机构能力不一,若不对其进行衡量评价,将会造成国家资源浪费。另外,对科研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对国家科技投入具有指导性作用,同时,在社会各界组织和科技研发机构进行项目合作时,此评价也将成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本文在梳理和归纳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公共研发机构绩效定量评价方法——判别分析方法的应用问题。首先分析了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从理论层面给出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概念模型,并挑选主要评价指标;其次对陕西省29家公共研发机构进行实证分析,明确判别分析函数的相关系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总结模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人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丰富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利于各研发机构进行内部评价,了解自身定位,为进一步提高科研效率作出努力,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国家对科研机构的管理,实现国家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1 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在我国,公共研发机构即以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创造性活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科技部曾经将我国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划分为下列四类:政府部门所属独立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所属研究与发展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所属技术开发机构,以及集体、个体办技术开发机构。从广义上说,这四类均属于公共研发机构,但若从狭义上说,则仅有独立科研院所更加符合公共研发机构“公共性”的定义。公共研发机构的研究内容覆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推广等方面,其科研活动旨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而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企业管理中的绩效,是指企业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在私人企业中,绩效评价相对容易,如通过计算利润或一段时间的营业额来进行。新古典主义理论将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私人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而行为理论却以保持令人满意的行为作为主要指标[2]。

公共研发机构与私人企业不同,很难界定其绩效水平。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公共研发机构提供的科研成果及服务具有公共性,市场难以对其供给和需求进行有效调节,因此,科研成果的提供存在市场失灵。

第二,公共研发机构的目标不仅仅是利润或效益,而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甚至更应当注重其社会效益,因此,对它进行绩效评价要更加复杂。

第三,公共研发机构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其资金相对匮乏,增加了其测量的难度。

所以,深入研究公共研发机构从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从现实层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对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进行评价是为了维护财政资金的正确使用。每年国家通过纳税获得财政资金,为了保证科研创新能力的竞争性,则对各公共研发机构投入了巨额经费,这些经费中包含着社会责任,必须要保证其合理进行分配和使用。通过绩效评价,国家可以明确区分公共研发机构绩效水平,从而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最有效的机构中,以确保社会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对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进行评价是为了激励机构自身的发展。通过绩效评价,各机构可以明确自身定位,并不断努力,最终完成自身评价-回馈-激励的一系列过程,在绩效评价之后通过诊断发觉自身缺点,并加以改进,以实现完善自身发展的目的[3]。

2 基于判别分析函数的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模型

2.1 评价方法简介——判别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又称“分辨法”,是在分类确定的条件下,根据某一研究对象的各种特征值判别其类型归属问题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具体可以描述为根据一批分类明确的样本在若干指标上的观察值,建立一个关于指标的判别函数和判别准则,然后根据这个判别函数和判别准则对新的样本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回代判别的准确率评估它的适用性[4]。

判别分析方法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气候分类、农业区划、土地类型划分等领域中。在绩效评价方面,其应用也相当广泛,如何晓晴等[5]就曾将其应用于工程项目合作绩效影响要素的分析中。

2.2 模型构建

Coccia[6]在对意大利200多家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进行研究后,将公共研发机构分为高效和低效两类。表1列出了高效和低效公共研发机构的特点对比情况。

表1 高效和低效公共研发机构的特点对比

通过特定指标将高效机构和低效机构的绩效数据进行归类,建立判别分析模型,确定其判别函数,同时确定其绩效转折的临界值。

构建模型的基本思想如下:

从两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个指标的样本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思想构造一个判别函数。

其中,系数c1,c2…cp确定的原则是使两组间的区别最大,而使每个组内部的离差最小。

在代入高效机构和低效机构的绩效数据后,将得到判别函数系数值及绩效转折的临界值。

将新样本数据代入判别函数,并将求出的判别函数g(x)值与绩效转折临界值对比,从而确定其类别归属,明确此机构是属于高效公共研发机构还是低效公共研发机构。

2.3 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在明确了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基本模型后,必须对其模型中的指标进行确定。李强等[7]研究认为,公共研发机构可以被视为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公共研发机构“投入-产出”系统

(1)投入:系统投入知识资源,包括人力、信息、设备、经费等。其衡量指标可分为3类,即经济投入、物质投入和知识能力投入。

(2)处理过程:通过此过程,系统将投入转化为产出,具体包括人员培训、研究活动、实证检验、参加会议等过程。

(3)产出:系统的产出主要包括出版的书籍、报告、项目、外界培训及其他实物成果。其衡量指标可分为研究产出、经济产出、资源产出3类。

(4)接受者:系统产出的结果由接受者最终获取。其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包括与之相关的私人企业、公共行政组织、高校甚至其他相关国际组织。

(5)结果:系统最终导致的结果应是一种提升,比如提高私人企业竞争力、提升文化层次、扩展知识传播范围、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等。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明确一点:公共研发机构的绩效评价必须维护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因此可以从“经济性”角度进行指标的选择。

本文从“经济性”角度进行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指标筛选。经费和研究成果是公共研发机构重要的投入和产出,公共研发机构的产出主要来自收入和科研成果两方面,同时,在科研院所的产出中,技术性收入一定程度上反应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所以也可将其作为一个衡量指标。绩效评价选取的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指标

3 基于判别分析法的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上文建立了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基本判别模型,并确定了衡量指标。在这个函数中,由于每个指标所占权重并未进行明确,因此仅为一个概念模型。本节将通过具体实证研究,确定函数系数。

3.1 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

本文共选取了陕西省29家公共研发机构作为分析样本,各项指标数据均采用2013年数据,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科技厅提供的R&D活动报表资料。因此,数据来源可靠。本文选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判别分析。

3.2 数据处理

3.2.1 数据初始处理

为了使所选取的各样本(即各机构)具有可比性,我们对上节构建的评价指标进行处理,选取人均科研活动经费支出、人均总收入、人均技术性收入、人均科研成果作为基本指标,29家机构基本指标的数据情况如表3所示。

3.2.2 初始样本情况

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选取6家公共研发机构作为高效和低效标准样本,对其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初始样本情况如表4所示。

表3 各机构基本指标数据表 千元

续表

机构详细名称人均科研活动经费支出人均总收入人均技术性收入人均科研成果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304.7308902.5192200.05770.307692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158.0303237.939400陕西省纺织器材研究所245.375358.406300.09375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677.2923734.6423296.54230.403846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57.17778133.61.6666670.288889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118.1977127.290799.511630.37209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315.9145339.2637272.1140.909739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97.744261186.84200.500766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2378.0912703.3622591.7341.2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59.116791166.467.1532850.175182轻工业钟表研究所18.41892245.081116.918920.189189轻工业西安机械设计研究所18.37097103.774212.661290.096774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289.21571666.09869.666672.058824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68.72667319.066700.433333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77.3871459.9677152.66130.209677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117.9333227130.43330.033333陕西省电子技术研究所96.25316105.772200.050633西安公路研究院302.6654355.0038286.26620.136882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11.40496345.190100.322314陕西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126707.100

表4 初始样本及相应指标 千元

类别1表示高效,类别2表示低效。分类结果为:6家公共研发机构中3家高效、3家低效。

3.2.3 Fisher判别分析函数

对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在进行判别过程中,选择全变量法(Enter independents together)进行分析[8]。结果显示,由于判别函数的特征值很大,表明建立的判别函数具有很强的判别力,回代样本的准确率是100%,所以可以利用判别函数和判别法则对新的样本数据进行分类。所得的典型判别函数系数如表5所示。

最终建立的线性判别函数为:

g(x)=0.067x1-0.019x2+0.062x3+40.084x4-10.394。

其中,x1代表人均科研活动经费支出,x2代表人均总收入,x3代表人均技术性收入,x4代表人均科研成果。

3.2.4 判别分析结果

运用所建立的线性判别函数对其他23家公共研发机构数据进行代入分析,得到的分类结果:高效和低效公共研发机构分别为13家和10家。因此,29家公共研发机构中16家高效、13家低效。

表5 典型判别函数系数

3.2.5 模型回代检验

运用SPSS 20.0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如表6所示。最终发现高效公共研究机构(类别1)分类的正确率为92.3%,低效公共研究机构(类别2)分类的正确率为75.0%,模型对所有案例的82.8%进行了正确分类。

表6 按照案例顺序的统计量

注:**表示错误分类的案例。

3.3 研究结果分析

3.3.1 模型适用性分析

通过对上文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判别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高效公共研发机构和低效公共研发机构进行分类,但是这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判别分析模型的指标选择对最终模型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指标体系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判别函数,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有可能大相径庭。另一方面,此判别模型的建立仍有待改进,应提高对案例的正确分类率。因此,判别分析模型适合应用在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中,如对科技成果绩效进行初步评价时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若进行全面评价,则准确性相对较低。

3.3.2 实证评价结果分析

判别模型区分了高效公共研发机构和低效公共研发机构,但是,其分类特征还仍待讨论。通过对上文模型区分出的16家高效机构和13家低效机构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分类特征的争议主要有:

第一,高效公共研发机构与低效研发机构的收入均值水平基本相同,因此收入水平不能作为衡量公共研发机构绩效高低的评价指标。但是,技术性收入水平却出现差异,高效公共研发机构的技术性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这说明高效公共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较高。

第二,从科研成果的转化角度来看,高效和低效公共研发机构两者的差异程度也不明显,并非高效机构的科研成果就完全多于低效机构。

第三,高效公共研发机构普遍拥有更高的知名度与威望,这与Coccia对高效公共研发机构的特征描述相符。因此,在对高效与低效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中,应当考虑到机构的知名度,但这却增加了绩效评价的难度,因为这是一个很难量化的变量,同时,这也有可能是其他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或是影响其他变量的原因,这样会造成指标间的相关性增强。

因此,对公共研发机构进行高效与低效分类时,应当更进一步确定其分类特征,这对判别分析模型的建立及解释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4 研究结论

针对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判别分析模型适用于辅助评价,即作为其他评价方式的辅助工具对某一侧重方面进行绩效评价。这样可以针对某一方面进行指标筛选,确保最终分类的正确。

(2)判别分析模型依赖于初始样本,因此初始样本的分类特征应当进一步明确,本文对高效样本与低效样本的选择依据了Coccia的研究,这种分类特征过于概括,应当结合我国情况描述出更确切的分类特征。

(3)在将判别分析模型应用于我国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时发现,我国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从思想上不重视绩效评价过程;第二,评价指标体系混乱,缺乏权威统一的标准;第三,实施过程不规范且评价方法单一。以上这些问题应当予以重视并改进,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过程。

5 改进我国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国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上文实证分析的结论,本文对我国公共研发机构的绩效评价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5.1 转变思想,重视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作用

传统观念对绩效评价的认识不够深刻,我国更多时候甚至将其视为一种程序化任务。但是,对公共研发机构的绩效评价是集改进、提升于一体的过程,而不单单是为了排序,必须充分认识它的激励作用[9]。同时,对公共研发机构的绩效评价是制定合理科技政策的基础,因此,重视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将有助于我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5.2 尽快完善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我国对公共研发机构的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并不统一,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公共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任务。

(1)评价内容中对科技成果的重视程度多高于研究过程本身,主要是由于多数研发机构将绩效评价的结果用于内部激励,这很容易导致对科学研究过程本身追求的缺失。因此,评价内容中应加入体现科研过程的评价指标。

(2)评价过程中多存在“数量决定质量”的认识误区,导致很多评价指标中成果数量占比过大,而忽略了投入所占的比例。因此,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成果数量,更应考虑成果质量。

(3)由于各类公共研发机构所处环境不同,研究领域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时,应当予以区分,不应一概而论。

5.3 规范评价实施过程,评价方法更加多样性

首先,公共研发机构的绩效评价应做到长期效益与短期效果的结合[10]。仅关注短期成果,则会造成研发能力的下降,因此在绩效评价时还应当进行长期考核,以综合评价其绩效水平。

其次,做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通过研究发现,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公共研发机构进行绩效评价才更规范,结果也会更加准确。

最后,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只有将绩效评价结果真实地反馈给机构本身,才能有效地实现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这需要依靠机构本身、机构主管,甚至其他相关团体间的共同努力。在完善反馈机制的同时,公共研发机构也要完善自身激励体系,让绩效评价的结果真正作用于机构内部,使得科研人员得以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总之,公共研发机构的绩效评价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力的有力途径,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1] 杨丽霞,简毓峰.国内外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甘肃高师学报,2007,12(5):122-124.

[2] 舒红娟,宁宣熙. 公共研发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8(12):14-17.

[3] 吴俊卿.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在科研机构的实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12-114.

[4] 刘章起,赵静珍,刘波.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6,23(1):54-56.

[5] 何晓晴,曾志坚.工程项目合作管理定性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7(3):110-113.

[6] Coccia Mario. New models for measuring the R&D performance and identifying the productivity of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es[J].R&D Management,2004,34(1):267-280.

[7] 李强,韩伯棠,翟立新.公共科研机构绩效评价测度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2):243-248.

[8] 邸冉. 谈如何做好科研机构绩效考核[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07-108.

[9] 李晓轩. 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工作研究,2005,20(5):395-398.

[10] 黄建国. 中国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9(5):90-92.

(责任编校:李秀荣)

Application of Discriminant Analysis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PAN Xin-yua, Li Hong-huib

(a.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 Discipline Inspection Office, Tangshan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discriminant analysis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with the help of theories combined with demonstrations. First they expl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establish a conceptual model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select the main evaluation indexes. Then they carry ou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nceptual model by applying it to 29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Shanxi Province to, clarify discriminant analysis functions, and discus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defect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hina’s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y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discriminant analysis

C24;C03

A

1672-349X(2015)03-0100-06

10.16160/j.cnki.tsxyxb.2015.03.031

猜你喜欢

判别函数绩效评价分类
分类算一算
Fisher判别法在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游乐设施事故与危险量化判别函数的构建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探究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数学模型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