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袋盐背后的大民生
——海南省盐务局开创工作新思路

2015-06-23钟瑜

今日海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碘盐盐业总公司

□本刊记者 钟瑜

小袋盐背后的大民生
——海南省盐务局开创工作新思路

□本刊记者 钟瑜

食盐安全无小事,它是关乎每个人的民生必需品。一袋盐,看似不起眼,它的一举一动却能牵动公众的神经。

2010年,是省盐务局(总公司)的转折关键期,面对历史遗留问题、人事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走私盐猖獗、假冒碘盐泛滥等内忧外患,刚接任的领导班子有些焦头烂额。

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民意测试……以局长王凤奇为首的新任领导班子决心深入系统内部,寻找工作突破口。近年来,他们紧紧围绕构建盐业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深化盐业体制改革,狠抓产品结构、质量和确保碘盐市场的稳定供应这一目标,在困境中实现突围。

整治市场顽疾,保证稳定安全

2011年3月,突如其来的日本地震给全省盐业系统打了个措手不及,受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影响,浙江、广东等省份出现的食盐抢购潮波及海南。

针对这场抢盐风波,省盐务局(总公司)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通报了全省的食盐库存和生产、加工能力,强调海南食盐货源充足,解除了群众的恐慌心理,平抑了抢购热潮。这场及时、有效的应对,不仅保证了全省食盐市场的稳定供应,还获得了中国盐业总公司的嘉奖。

经历这场风波后,省盐务局(总公司)意识到,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建立一个食盐动态储备库成了全盐业系统的共识。筹备已久的食盐动态储备库在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5106平方米面积的仓库共完成了7200吨的食盐动态储备任务。食盐动态储备库的建立,为日后接连出现的破坏力强的“海燕”“威马逊”等台风灾害预防提供了食盐稳定供应的后备保障。

食盐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危,把好食盐质量关,是省盐务局(总公司)死守的底线。每月、每季度对食盐生产企业的惯例抽查和突击检查是省盐务局(总公司)的工作新常态。过去一年,国家质检部门对我省食盐产品质量抽样3个,行业抽样20个,样品全部合格;省盐业质检站抽样150个,合格样品为150个,省属盐场原盐产品合格率100%,碘盐合格率100%。

一直以来,走私盐是扰乱整个盐业市场的顽疾,其私人盐场的制盐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面对混乱的涉盐违法市场,省盐政稽查大队感到深恶痛绝,他们称涉盐走私贩为“打不死的小强”,时常是刚清扫完一片,又出现一片。其中,澄迈县的东水港、玉包港、兴新港等渔盐市场涉盐走私贩卖行为更是屡禁不止。

为了加强涉盐违法的监管力度,不断打击涉盐违法行为,净化食盐市场和维护食盐市场的秩序稳定。过去一年里,稽查大队多次对全省各市县的渔盐市场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检查中做到“整顿、打击与宣传”相结合,对食盐销售市场及集体用盐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打击私盐、假冒碘盐的冲销行为。2014年,全省共查处涉盐案件28件,查获盐产品42.2吨,罚款6700元。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和监管工作的扎实推进,食盐市场秩序更加稳定、规范。

莺歌海盐田

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活力

我省盐业系统的食盐销售长期停留在批发环节,未能建立起稳定的销售终端。近年来,废止食盐专营的声音日渐高涨,一旦食盐专营放开,盐业销售企业将面临食盐生产企业直接批发和外来销售企业的竞争。

为了扭转海南盐业的发展困境,省盐务局(总公司)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盐业营销方式:由盐业公司从批发逐步延伸到转批发和零售,直接占领市场终端。目前,全省已建立了4000多个销售网点。在配送过程中,只要客户需要,不论路途远近、刮风下雨,都会及时组织人员配送。并且做到配送到哪里,盐政工作就做到哪里。基层员工从“坐商”转变成了“行商”,不仅提高了职工收入,改进了服务质量,也促进了盐业营销的能力提升。

海南盐业市场产品单一,一直饱受有特殊需求和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的怨言。他们认为,海南作为海洋大省,有着非常丰富的盐产资源,但消费者仍然难以看到其他种类的盐产品。

为了改变海南食盐市场的现状,2011年,我省盐业部门推出了“日晒精制盐”“日晒颗粒盐”“自然晶盐”“日晒优质盐”等品种,培育出了“海南岛盐”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与浙江、广东盐业合作,引进竹盐、澳洲湖盐到海南市场,丰富了我省的食盐品种。截止2014年6月,全省多品种盐销售一共达到8172吨,既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层次需求,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014年,省盐业总公司净利润比2010年增长了5.1倍,国有资产增值80.1%。

尽管海南四面环海,但并不是所有海产品都含有碘元素,各市县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碘缺乏危害,8岁至10岁儿童甲肿率更是高于全国水平。

据调查数据显示,海南目前仍有662家非法小盐场(小盐田),生产面积1.1万多亩,每年能产2.7万吨盐。大部分农村地区对碘盐的宣传工作不重视,导致群众对使用非碘盐的危害认识不足。

怎样提高碘盐的普及率?省盐务局以“消费者权益日”“碘缺乏病防治日”为契机,通过设置宣传咨询点,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出动宣传车,喷制墙体广告,策划广播电视宣传、入户抽检等方式,向全省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普及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危害的知识和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少吃盐、吃碘盐、吃好盐,增强群众使用碘盐的自觉性。

此外,全省盐政稽查人员利用检查食盐市场的机会,深入城镇和农村居民家中,开展面对面宣传,做到食盐销售、盐政执法与普碘宣传相结合。各盐业分公司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在社区、农村等交通要道旁制作了普及碘盐宣传漫画、标语。经过努力,目前全省碘盐普及率已达到97.51%,摘掉了我省碘盐普及工作长期落后的帽子,实现了省级达标。

加强作风建设,深化自身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省盐务局(总公司)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党委会、局务会议、党课、党员干部大会等多样形式,及时组织传达学习,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2014年,共有400余人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盐业系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省盐务局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掀起了学习盐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吴培弟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热潮,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盐业系统的发展。

作为盐业系统的龙头,省盐务局(总公司)机关的作风建设必须走在前、做表率。近年来,省盐务局(总公司)积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执行者。

领导带头学、专家辅导学、支部深入学、个人分散学……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课堂,给党员们呈上了丰富的“精神大餐”。省盐务局(总公司)以单位曾发生过的违纪违法案件和省纪委监察厅通报的全省典型案例作为廉政教育的重要材料,开展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教育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树立廉洁自律、廉洁奉公、廉洁从政思想,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为了激发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学习兴趣,省盐务局(总公司)在廉政教育上下足功夫。制定了《海南省盐务局(总公司)廉政教育制度》,确立了“逢会必讲,逢事必提”的廉政学习制度,每月的廉政教育日制度和每季度开设的“廉政党课”制度,把党风廉政纳入党委宣传思想教育的总体规划中。通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廉政典型、唱廉政歌曲、写廉政体会、读廉政格言、重温入党誓言和重大节日向机关党员干部发廉政短信等形式,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针对影响盐业系统发展、破坏形象的积习流弊、顽症痼疾,省盐务局(总公司)先后制定了《中共海南省盐务局(总公司)委员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海南省盐务局(总公司)局长接待日制度》《海南省盐务局(总公司)督查督办工作制度》《海南盐业系统年度工作综合考评办法》等37项制度;对《公务车辆管理规定》《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10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从而有效地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了做与不做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

关心职工群众生活、帮助特困职工战胜困难始终是省盐务局(总公司)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通过对全系统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摸底,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仅2014年,结合工会系统补助,共筹措资金近100万元慰问帮扶盐业困难职工达1000多人次;盐业工会坚持开展“金秋助学”“大病救助”“劳模特殊救助”等送温暖活动,每年向困难职工发放补助金40多万元;投入50多万元对职工宿舍楼进行排水管改造和墙体补漏工程,为职工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支持盐场职工住房改革,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目前东方盐场256套保障房已经分房到户;发放“事企差”政策补贴资金57万元,妥善解决部分退休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省盐务局(总公司)对职工无微不至的关心,也换来了职工们的张张笑脸。

猜你喜欢

碘盐盐业总公司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买加碘盐还是无碘盐?看完你就知道了!
赵启三:从创造“金丝猴”到进军盐业新蓝海,七旬“剑客”为实业鼓与呼
人事专员摊上事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快递小哥的一天
发改委批复31省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碘盐的正确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