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城市”的新坐标

2015-06-23陈统奎

今日海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宜兰县琼海田园

□陈统奎

“田园城市”的新坐标

□陈统奎

2015年春节前,我专门去了两趟琼海乡间,看了琼海本土企业家蒋翔打造的“田园梦想”,还看了正在打造中的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开车从博鳌沿着老路回嘉积,经过小镇,看到临街铺面做了立面改造,变得雅致多了;经过田园,看到游人在草莓园里采摘,有生机多了;经过田野公园,看到工人正在修建慢步绿道,人性化多了……我真心为琼海乡间正在发生的变化点赞!

我和蒋翔在他经营的博鳌“海的故事”酒吧用餐时,他欣喜地说:“琼海市的发展方向非常好!把整个琼海看作一个‘田园城市’,切入点在小村小镇,整体性打造,全面开花,琼海的田园风光和人文底蕴就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我愿意这样理解琼海“田园城市”的理念:留住田园的乡愁,让城市回归田园。这正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的灵魂所在。

琼海的田园风情,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致来说,都是世界一流的。“田园城市”建设有必要放在“乡村再造”这个坐标上比照,这样才会更有远见和卓识去规划和实践,为琼海的灿烂未来打下好基础。

国际参考

环视国际,从乡村出发,再造新故乡,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

在法国,“生态博物馆”理念引领了这股风潮。1960年代,法国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建筑,由于久无人居,或遭拆除,或在弃置后逐渐颓废。法国人于是大力拯救这些农村建筑及其反映的农村文化,甚至连建筑内部装饰和当地动植物也极力保护,以重塑农村生活的场景。他们的理念是,“既为居民也为游客存在”。法国中央政府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巨额财政预算协助地方政府成立了一系列以“维护自然,提倡保护传统习俗(特指农业方面),鼓励研究和了解自然与人类环境”为宗旨的“地区自然公园”。后来,这些地方都成为当地主要的旅游观光景点,在促进地方经济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英国,则以“环境信托运动”展开。18世纪末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的浪潮席卷全英,原本美丽的乡野和人造景致被机器摧残殆尽。为了保存部分“旧有的”那个花木扶疏、绿草如茵、田园牧歌般的英格兰,三位关心社会的英国慈善家发起了国家信托基金会,其宗旨是扮演一个“守护者”的角色,为国家保留和维护快速工业发展所威胁的海岸、乡间和建筑,使这些具有历史意义和自然观赏价值的景点,能为全民永久使用。国家信托基金会致力于森林、围篱、农地、荒野、村落、老旧工厂、交通工具等的保护,如乡间庄园宅第、海岸线、动物栖息地等,几乎我们可以想到的,都在英国人所考虑保存与维护的范围。

在美国,引领这场运动的是“民俗博物馆”,而且成长速率至今不衰。在美国,几乎每个月都有这类博物馆设立的消息,它们的设立是基于地方居民保存祖先遗业或先民开发事迹和遗物的需要,其结果是:出现了一系列以农场、村庄、矿区或工业遗址为主题,而且通常是由当地热心义工来经营管理的民俗博物馆。它们提供了地方居民一个机会去珍藏他们的集体记忆,并展现地域文化的特异性。在美国人看来,民俗博物馆是社区民众愉悦的学习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实验室,它带动了社区与外界的交流,使社区民众在亲身参与中,体认到一个经济颓败的社区,也可以经由自己的努力和外界的协助,恢复生机,成为一个令他们引以为荣的地方——这种再造行动成功地扮演了社会变迁催化剂的角色。

台湾先例

在中国台湾地区,再造故乡运动以“社区营造”的方式发展,表现为逐渐重视地方特有的自然、人文和产业景观,诚如台湾建筑师夏铸九所言:“一段开口、一堵立面、一株老树、一片路边休息处、一口水井、一条交通路径、街角的形状、步行道的铺面……都能被保存在原处或是在新的计划里重新被应用。”琼海市的自然地理特点与台湾宜兰县非常相似,可以缔结姊妹市县,借鉴宜兰县打造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和经验。

塔洋七星伴月公园

1990年代初,宜兰县以“无墙博物馆”的理念出发,最终打造起一个“生态博物馆家族”。当时,宜兰县的现状其实跟今日琼海很相似,在市镇或乡间,仍随处可见各种具有乡土特色的空间:它可能是小尺度的一栋日据时期或更早的建筑,如寺庙或家庙、火车站、泰雅族谷仓、水圳上的清洗棚、老旧厂房;中型尺度的一条老街、小型农村部落、竹园、林业遗址、灌溉水渠;大尺度的一片农村、一段渔港及海岸、一段河流及其沿岸。这些不同尺度的空间,多半仍在使用之中,是目前的生活场所;且有简单朴素的形成,一般言之维护现状不甚良好,普遍缺乏整修与维护,且没有精致造型或细部……

面对这个现状,宜兰县与台湾大学合作,让规划小组和县政府承办人员组成团队,在1997年春亲往法国、英国考察,见证了全球生态博物馆两大先进国家的经验,包括“亚尔萨斯生态博物馆”“铁桥谷博物馆”等案例。他们提炼出的生态博物馆理念是:将地域本身自然及文化资源视为博物馆主体,地域内居民参与其中而形成博物馆。据此理念,他们将宜兰全县视为一座“生态博物馆”,以博物馆的概念综合思考宜兰全县自然与文化资产的保护、维护、展示教育与观光功能。

具体做法是,打造一个核心馆+N个卫星馆。核心馆的功能类似旅游服务中心,兼为卫星馆的管理中心和资讯中心。卫星馆的类型并没有限制,凡本域内的山、海、河川、动植物、矿山、牧场、农场、滨港、古迹、遗址、民屋、部落等都可以涵盖在内。他们的愿景是,打造一个社区文化族群积极运作,相互竞争,集体塑造地方历史记忆,体现多元价值的文化场域。

在运营机制上,宜兰县政府支持设立了“宜兰博物馆家族协会”。协会成为政府与社区、居民、博物馆协调合作的平台。尤其在人力资源方面,协会大力在志愿者招募、训练和组织管理上下功夫,既让居民有参与感,又以最低成本保障了日常运营的人力需求。目前,宜兰县生态博物馆家族成员超30个,含历史人文类、美术典藏类、产业新象类、校园风采类、社区营造类。很多大陆游客参访台湾各地博物馆,都对那些既专业又热情的义工印象深刻。用流行语来说,即客户体验感很好。

回首来时路,从1991年到2005年核心馆开馆营运,宜兰人努力了整整14个年头,规划者张誉腾先生感慨道:“一座以生态博物馆理念为发展策略的地方博物馆建设工作,绝非一蹴而就的速成事业。而需要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规划,宜兰县政府不贪事功,严谨从事的谨慎作风,是很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借鉴的。”

以目前琼海“田园城市”切入重点而言,宜兰县社区营造类案例十分值得考察与学习,其中典范有“珍珠社区博物馆”“白米木屐村”“无尾港生态社区”“二结庄生活文化馆”等。期待琼海市能在海南开“无墙生态博物馆”之先河。

返乡力量

观察当下琼海市“田园城市”运动,一方面政府做好“顶层设计”,规模化投入。另一方面,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逐渐兴起,代表性人物蒋翔,在琼海也算一个“名人”了。

蒋翔因为成功打造博鳌“海的故事”精品文化酒吧,在海南备受尊重。有记者写道:“在天堂小镇博鳌,在玉带湾那诗意的海岸,满屋海的浪漫气息引来一批又一批追逐梦想的游人。”2014年,他又打造自己所在村庄的“田园梦想”项目。蒋翔在迂回于稻田上的栈道,写了四个字:回家种田。我到访时,蒋翔正在搭两栋木屋民宿,一栋挨着田埂,搭在一棵椰子树下,一栋则搭在一棵高大的苦楝老树下。待到3月春暖,苦楝树会先开花后冒叶子,满树紫色小花,飘香满屋。可见,蒋翔是一个多么浪漫主义的本土企业家。蒋翔用他的文艺范,构建了一个由稻田、椰子树、槟榔树、琼海民居等特色要素组合而成的“田园梦想”。

蒋翔这种返乡创业的本土企业家的出现,代表着海南本土企业家乡土意识的觉醒。第一次听蒋翔在2014年返乡论坛上讲述他的“田园梦想”时,我就被感动了。不久前,我们对谈时,蒋翔提出了两个精彩的问题:实现田园梦想政府能起多大的作用?乡土再造民间行动价值多大?他对第一个问题的理解是,在政府引领下走市场化路线,大有可为;第二个问题,他认为民间应该起而行。

由地方党委政府提出一个好的战略方向,并且大投入开了一个好头,就会吸引民间人才和资本跟进,沿着市场化和社会建设的道路良性发展下去。政策制订在政府,生生不息在社会。“田园城市”要引领琼海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光靠政府,也不能依赖政府,除了引进外来力量,更要大力推动本土精英和民众的参与。琼海当地以及返乡企业家、返乡商人、返乡大学生应该成为中坚力量,政府可以支持他们,引领产业再造。只有创建一批品牌农业、品牌社区、品牌生态博物馆等,“田园城市”才真正有产业支撑。万亩田野公园的打造,其实已经反映了琼海市的品牌思维。这不仅需要更多类似万亩田野公园这种项目的出现,更需要更多像蒋翔这样人物的出现。

(作者系原《南风窗》高级记者)

猜你喜欢

宜兰县琼海田园
张红宇:持续打造中国特色的琼海模式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琼海发展的新名片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我所知道的琼海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