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海南两会议什么
——代表、委员共话改革六大重点

2015-06-23钟瑜曹秋秀

今日海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海南旅游建设

□本刊记者 钟瑜 曹秋秀

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海南两会议什么
——代表、委员共话改革六大重点

□本刊记者 钟瑜 曹秋秀

2月9日上午,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省人大会堂隆重开幕

怎样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大做文章?海南旅游这块招牌该怎样擦亮?如何让百姓吃上放心菜、便宜菜?怎样缓解交通拥堵难题……在2015年海南两会现场,一个又一个关乎发展全局和民生大计的问题被接连抛出,并引发热议。截至2月13日大会闭幕,大会组共收到议案提案830件,件件议案直指问题根源,篇篇提案关涉民生社情。

保护生态“金饭碗”,造福子孙后代

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201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墨强调生态立省。这是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海南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建设国际旅游岛,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责任与要求。生态保护,当仁不让地成为今年全省两会热议的话题。

海南的母亲河南渡江,是海南第一大河,流经7个市县。近年,南渡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沿江居民及下游群众的身体健康。对此,澄迈代表团杨思涛等代表建议,制订南渡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方案,明确相关市县政府的责任,建立流域断面水质目标责任制,全面开展南渡江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建立全省统一的治理领导机构,由县环保、国土、水务、林业、水产、交通航运、供水、供电等有关部门与流域地方政府领导参加,以统一指挥、协调推进各地的治理工作。与此同时,严格控制沿岸各个污染源的排放,禁止在江河两岸贮存、堆放和向江河倾倒垃圾,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严格控制新建、扩建高能耗重污染项目建设,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

金色的沙滩、碧蓝的海水,是海南最具标志性的名片,也构成了环岛美不胜收的海岸带。海岸带资源丰富且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既是高生产力地区,又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然而过去,我省海岸带和海洋开发活动缺乏系统和整体的规划,生态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农工党海南省委会建议保护海岸带湿地,限制无度开发,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机制、滨海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保护泻湖生态环境;开展海陆过渡区生态建设,营造海陆生态缓冲区,建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森林防御体系;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加大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区、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陵水新村港-黎安港省级海草特别保护区的保护力度;提高保护滨海生态多样性的认识,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地,建设滨海原生态公园等。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都是海南的“金饭碗”,不管是陆地生态,还是海洋生态,海南都有责任保护好,这样,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建设海洋强省,海南更应有所作为

在2015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被提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

按照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5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0%;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86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以上。为实现目标、更好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未来几年,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南海油气业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将一一开展。

在人大代表吉明江看来,我省陆地资源有限,绿色崛起依靠海洋。以海钓、冲浪、帆船等为代表的海上休闲产业具有耗能少、污染小等优势,符合海南绿色崛起的发展要求。为此,吉明江建议,一是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机遇,尽快制定我省海上休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打造我省海上休闲产业世界品牌;二是加快出台三沙海域旅游、游轮管理、海岛管理等管理办法,破解制约我省海上休闲产业发展的法律瓶颈;三是加快海岛的开放开发力度,拓宽我省海上休闲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海上休闲产业由“海岸”走向“海洋”。

在发展海洋经济一项中,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扶持水产良种场建设。省政协委员李小北认为,我省拥有2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海洋面积和1823公里的海岸线,海域中有1000多种鱼类和其他丰富的海洋资源,把渔业等资源发展好、利用好,是破解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选项。李小北建议,要拓宽渔港多元化功能,加快渔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结合我省沿海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加快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停泊、避风、渔民休息及医疗、补给及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滨海旅游、城镇建设为一体的渔业经济区建设进程。

托稳菜篮子,让百姓吃上便宜菜

“菜篮子”工程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菜篮子”不稳,则人心不稳。2015年,海南针对高菜价做出有史以来“最强硬表态”。省政府工作报告明文指出:“坚决把过高的菜价降下来,真正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便宜菜。”

正在南海作业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图/赵亮

菜价关系到千家万户,是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图/张茂

事实上,海南近几年为应对高菜价,已频频出招,譬如:2012年,海南省力推“菜篮子”工程,按每人1天1斤菜的标准新建3万亩常年蔬菜基地;2013年初,海口市实施平抑菜价11条举措;2013年底,海口建成4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然而,享有全国“菜篮子”美誉的海南,菜价依然比北上广还贵,为何?代表委员们认为,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蔬菜基地建设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市场建设与管理滞后,产销渠道不畅等问题,正是阻碍菜价下调的道道门槛。

如何迈过这些坎坎,让老百姓吃上便宜菜?

文昌代表团林青山等代表,从生产、流通、市场等环节提出建议,譬如:健全交易法则,为买卖菜提供一个公平交易平台;保护生产基地,实行保护价政策扶持瓜菜生产和经营;发展电子商务体系,创建网络销售平台,重点推动龙头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做好线上和线下的分销对接,把区域性、分散性的瓜菜集中到平台上,以适应消费者多变需求,缩短交易时间,降低分销成本,拓展分销渠道等。

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员会则从加强“菜篮子”建设顶层设计,建立新抓手的高度提出了解决办法。建议探讨建立海南菜篮子产业集团,委托海南省农垦总局操作并运行;建设大西南蔬菜绿色通道,强化与云南基地的对接,增加对海南淡季叶类菜的供应量。同时,抓实本地常年蔬菜生产,建设省级常年蔬菜保供基地,探索鼓励和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采用水泥立柱平顶网棚和简易网棚蔬菜大棚种植瓜菜,以利于遮阳、挡雨、通风降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农业部门要加强对政府扶持的常年蔬菜基地的监管,要以签订协议合同的方式,要求基地按照要求种植叶类菜为主的多品种常年蔬菜,并保证优先供应本地市场。此外,要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如“菜篮子”产品动态储备机制、产品调控目录机制、重大灾害稳价应急机制、城乡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菜篮子”工程,既不能全盘依赖政府,也不能放任市场。托稳“菜篮子”,需要政府与市场合力,寻找最佳平衡点。成立机构,落实抓手;健全法则,加强监管;建设通道,拓展平台;扶持生产,应急保障……代表委员们的建议若能实现,相信老百姓的餐桌将不再沉重。

“里外兼修”,打造幸福之城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知名度的逐步提高,海南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带来新压力,给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新课题。

近年来,海南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市县新修的道路越修越宽,楼房越造越高,广场越修越漂亮,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光鲜的城市“面子”,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功能,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也给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大便利。然而,幸福之城,不光注重“面子”,还要注重“里子”。

城市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担负着传送信息或输送介质的工作,是城市的“生命线”和“血脉”。为此,琼中代表团薛良燕等代表建议,建设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升级为现代管理模式,为城市各相关部门专业管线系统的开发提供接口和数据基础,为各类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详细、真实的管线分布情况及各类参数,避免在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施工,有效减少因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而引起的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建议各相关政府部门要厘清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查询利用制度,促进地下管线安全信息化建设。

多年来,海南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尽管成效显著,但相较经济发展要求仍显薄弱,特别是交通、水利、信息、节能减排设施等方面的滞后,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不适应。潘家德委员认为,主要原因是市政设施建设、管理,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投资单一,缺乏稳定、规范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他建议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引入市场机制,强化资金监管。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力量的投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有效保护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只有“里外兼修”,才能造就“幸福之城”。

星级服务易识别,全省旅游一盘抓

今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第六个年头,同时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回望前五年,我省在旅游业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了相当多的探索和努力,比如26国入境免签、离岛购物、离境购物退税等一批政策的先试先行,出台了包括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等7部法规,为打造国际旅游岛积攒了宝贵经验。

但海南旅游业依旧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省人大代表吴岩峻在两会上提出,对待旅游,治理、管理和发展同等重要,必须同步并进。为打造旅游精品城市,三亚市将今年确定为“城市治理管理年”,全力打好交通环境、旅游市场、涉海旅游、市容市貌、违法建筑治理管理五大关键“战役”。

省人大代表、三亚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军认为,目前海南的旅游仍然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景区的通达能力不足、市县旅游发展差距较大、旅游市场的综合监管和整治良莠不齐等瓶颈。因此,旅游市场的治理需各市县的联动配合,将全省看作一盘棋,共同治理。李军建议:一要实现旅游交通一体化,扩大全省旅游公交体系,开通琼南和琼北区域的旅游专线,将所有景区串联,打破旅游车一日游的限制,放开旅游车的管理局限,并出台琼南、琼北旅游开发相契合的旅游车运营政策,缓解交通成本带来的压力;二要治理旅游市场秩序全省一盘棋,市县之间联动治理,旅行社与导游一体治理,企业与从业者协同治理;三要集合多家优势资源,不断推陈出新,推出更多更好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丰富游客的度假体验,提高重游率。

根据媒体报道,欺客宰客现象在海南仍有发生,如何出重拳治理?省政协委员朱鼎健认为,应加快建立与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旅游市场管理、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旅游诚信和旅游标准化体系。他建议,由省旅游委牵头推动,加快建立海南本省的“优质旅游服务”评定标准,让来访游客轻易识别出值得信赖的商户,让欺客宰客现象无处遁形。

让大数据聚变,成就智慧海南

2015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海南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启动“光网智能岛”工程建设,实现光纤宽带全岛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省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国内中下游水平,与内地发达省市之间有较大差距,与日本、美国等网络发达国家更是相去甚远。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必将对通信网络和信息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如何将海南打造成一个国内领先的光网智能岛?薛良燕建议,将光网智能岛纳入我省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光网智能岛战略落实。通过集政府、电信运营商、社会各方之力,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共同推动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省份。同时,各市县政府也应尽快将4G基站建设纳入市政建设规划,以有效解决基站征址难问题,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应对光网智能岛建设项目设立绿色通道。

让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是海南打造光网智能岛的第一步,如何为我所用才是关键。加快推进信息应用在提升和支撑海南政府公共管理的工作尤为重要。对此,民盟海南省委员会建议,一是优先发展基于旅游大数据的特色应用,采用“信息聚合”的方式,依托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数据目录聚合政府、企业、网络三方面信息,设计开发旅游大数据分析专题应用,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提供更精确的管理、服务和营销决策支持;二是依托大数据发展具有特色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汇集各类人群的动态信息数据,构建公共医疗卫生大数据平台;三是探索海南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突破口,力争经过两到三年的培育,在全国的大数据产业地图上,可以看到具有鲜明特色和产业优势的海南产业。

猜你喜欢

海南旅游建设
砥砺前行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