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大代表的媒介素养

2015-06-16周建军

浙江人大 2015年5期
关键词:议案民意人大代表

周建军

每年全国“两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都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对代表委员“围追堵截”,场面蔚为壮观。之所以要“堵”,很多时候,是有些代表不愿意面对媒体,怕答不好,出漏洞以致授人以柄。当然其中也有以一个腔调、一成不变的神态面对公众的,以“标准语言”接受采访,一套官话,空洞无物。还有一种极端现象就是毫无媒体意识,发言过于随意,其中一些“雷人”的话语或议案一经亮相,立刻引爆舆论,继而被公众诟病。

人大代表“不愿”、“不敢”和“不会”发言,显然是媒介素养不高的表现。大众媒介是政治传播的“扩音器”,作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人大代表的媒介素养亟需“补课”,这是人大代表更好履职的需要,也是人大制度与时俱进的需要。

人大代表的媒介素养可以从信息的“获取”、“筛选”、“呈现”三个层次去培养。“获取”即利用移动终端上网、安装客户端,或者是运营微信公众账号把代表征集民意的平台搬到互联网上、智能手机上,借助新媒体手段把“热腾腾”的民意带进人代会。

“筛选”即比较过滤,去伪存真,并将这些内容加工整理成履行代表职务所需要的准确、客观、深入的信息。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真假难辨、泥沙俱下。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常常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这就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排除“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干扰,理性、客观地将从网络中获得的信息放到宏观的政治及经济背景中来综合考量,“淘”出有价值的部分。

“呈现”即坦然面对媒体,将自己的观点建议抛出,回应老百姓的权利诉求。人大代表如何保证站在公众立场发声,如何保证自己的意见契合公众的意愿?这自然不能随心所欲,我行我素,而必须在充分了解民意、汇集民意的基础上随时感知民众对其意见建议的反馈。这就需要代表多与媒体打交道,多从媒体上看到民意的诉求和民意对自己建议议案的评价,吸纳民意,完善对策,进一步提高建议或议案的质量。如果一名人大代表总是担心舆论,或者害怕成为舆论焦点,那他(她)就可能缺少与舆论沟通的自觉和能力,从而产生应对媒体、行权履职的“本领恐慌”。

说到底,媒介是代表与公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对待媒体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公众的态度。人大代表如果胸怀坦荡,出于公心,那么,其所提意见建议,自然会赢得选民的支持和信赖,有利于推动“一府两院”的工作。因此,人大代表应当敢于面对媒体,尊重媒体、善待媒体,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不断提高媒介素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

猜你喜欢

议案民意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议案
关于制定特殊教育法的议案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