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2015-06-16李妍芃

大众健康 2015年6期
关键词:长寿

李妍芃

自古以来,养生之道虽然没有一定的模式,但有规律可循。古今许多名人的诗歌中,都涉及到养生的内容,是对长寿经验的总结,让我们从这些诗中汲取一些养生智慧吧!

诗中的睡眠经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这是宋代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诗句。这句诗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透过花间竹影的幽窗,一位老寿星正在酣睡。他睡得很香甜,世界上的一切俗事都暂不理会了。这位老人就是华山处士陈抟。王安石晚年隐居在江宁(今南京)半山,有感于五代时陈抟的睡眠养生经验,故作此诗。全诗通过对陈抟高质量睡眠的赞誉,道出了他的长寿秘诀——“不觅仙方觅睡方”。王安石的这首诗还寓意着自己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只好暂时“与世相忘”,像陈抟那样隐居,但无意中却道出了养生的一个重要秘诀——良好的睡眠。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四句长寿诗。“早寝以当富”,是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早睡早起,是人体培养气血、修复机体的重要保证,比获得任何财富都更加珍贵。

诗中的饮食经

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做的《偶作二首》写道:“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梁。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这首诗提到了饮食养生中粗细搭配和饮食适量的问题。粗细搭配可以增强粮食的营养价值,提高营养吸收,并能有效防止多种富贵病。饮食适量,不多吃,不挑食,不吃太多肥腻之物,饮食清淡,也与现代养生观不谋而合。

“食惟半饱无兼味, 酒止三分莫过频”,这两句诗出自明代名医龚廷贤的《摄养诗》。龚廷贤活到92岁。《摄养诗》是根据他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总结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规律。

苏东坡对于他的诗中提到的“晚食以当肉”作了具体解释:“已饥而食,蔬菜有过于八珍。”就是说肚子饿了才吃饭,但食不可过饱,这样的饮食,即使是蔬菜,也胜过皇帝吃的山珍海味。

“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清人马齐的《陆地仙经》中也提到了一日三餐合理配比的健康饮食习惯。

正如俗话说:吃饭吃半饱,无病活到老。李时珍也告诫众人:“饮食不节,杀人顷刻。”

诗中的生活经

洗脚

陆游在一首诗中写道:“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肠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雅孙渐长解烧汤。”这首“洗脚”诗,是其晚年生活的写照。人至老年,体力渐衰,不能再从事耕地、采桑等体力劳动了,但养鸡、喂猪之类的家务,还是可以胜任的。晚上,由小孙儿烧一锅热水,伺候着洗脚,然后上床睡觉,好不痛快!陆游一生历尽坎坷,但仍享高寿八十又五。五十一岁时,陆游曾遭贬谪,但他对此毫不在乎,反而以家务劳动为乐,认为正好活动筋骨、通利气血、豁达情志。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每一个渴望长寿的人学习。

临睡前用热水洗脚半小时,可令气血通泰,阳气温煦,筋骨肌肉舒缓,有利于入睡。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足寒伤心。”人的足部保暖对维护心血管的健康至关重要。诗中末句“稚孙渐长解烧汤”中流露出的满足、幸福感,又提示我们,人到老年,儿孙的孝顺、敬老爱幼的家庭气氛,是健康长寿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短短一首小诗,却让我们在养生上受到了很多启发。

苏东坡也有诗云:“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乾隆皇帝信奉“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都提到足浴的重要性。

梳头

传统医学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与百脉相通。《黄帝内经》中有“一日三篦,发须稠密”之名言。在《养生方》中说到梳头具有“发不落而生”和“头不白”的神奇效果。因此,常梳头,刺激头部穴位,有助于延年益寿。

陆游深谙此道,曾作诗云:“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客稀门每闭,意闷重梳头”。可见,除了晨起梳头之外,在心情烦闷之时,陆游也喜欢借助梳头来排解忧愁。

在宋代的士人中,梳头与洗脚是两件事关养生的大事。宋人郭尚贤就曾经说过,养生者在“服饵引导”之余,梳头、洗脚都是“养生之大要”,他还作有一诗,大赞二者的益处:“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

自然,梳头贵在坚持,至于时间、方法等都因人而异。

诗中的运动经

“闲扫萧斋静扫蝇,修行何必定如僧”,这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偶成》诗中的诗句。他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的事,既可活动筋骨,又可创造清洁的环境。袁枚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

此外,袁枚的长寿经中,把旅游列为很重要的一条。有诗云:“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形象地诠释了他对名山大川的渴望和生命在于运动的认识。

陆游养生的一个要点就是多运动。他在看书写作之余,常常扫地:“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气血,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一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他还会种花:“芸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还会与曾孙嬉戏:“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故放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练气功。他在《负冬日》诗中写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

苏东坡也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他提出的“安步以当车”,也指出不要过于讲究安逸,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肢体、通畅经络、活气活血。

诗中的预防经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北宋经学家邵雍的这首养生诗对后人很有启发。“治未病”的观点是整首诗的核心,正如《黄帝内经》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内容。最主要的还是“未病先防”。加强身体锻炼,适度养生,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追求健康长寿,这是古今中外养生保健的终极目的。

诗中的养心经

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练气养性之理。在他的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今人常用诗中的“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善于养神,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饮酒》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妙不可言。

家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年月里,颠沛流离,备受艰辛,体衰神伤。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体贴,小儿亲昵,这在他的《江村》诗中得到印证:“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才使他的晚年一度过得安闲而自在一些。?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北宋名家程颢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

“万病皆可治,唯无治老药”的白居易,在长期与病痛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摄心情,终于感悟到:“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他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保持一个和顺舒畅平静的心情,调精养神,以逐步增强本身的免疫功能,何尝不是一种治疗?这确确实实是一味“除老病”的“药”。?

明代开国功臣、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军师刘伯温作过一首养生自娱诗:“买条黄牛可耕田,结间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世间万事皆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刘伯温刚满六十岁,即看透世事,归隐山林,给自己身心一派绿水青山,实现了返璞归真,怡养天年。去过那“能诗能酒总神仙”的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日子。

清光绪年间,东阁大学士阎敬铭给名人留下一首《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语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气病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从此永不生真气。”可谓雅俗共赏、妙不可言的健身养性座右铭。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写了一首《好了歌》,也颇耐人寻味:“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家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爱,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还当把念医,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来时。”这是林语堂写的诗,指出减少妄念、怡心安神能够养生。

“不拜耶稣不参禅,不信气功不练拳。人间哪有长生药,顺其自然过百年。”这是世纪老人、爱国学人袁晓园女士在百岁华诞时写的一首《百岁感怀》。袁女士曾经长期旅居美国,85岁时回国定居,实现了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夙愿。她把文房四宝作为自己的养生之道和精神寄托。良好的生活环境,开朗乐观的性格,健康的个人爱好,一切顺其自然,是她颐养天年的长寿秘诀。

“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这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在垂暮之年,为东北大学同学会刊题的词,这也是他的人生态度。张学良于2001年在美国夏威夷溘然长逝,享年101岁。在他百岁华诞时,有记者问他养生秘诀,他笑答:我不过在过简单的生活,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这短短的“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八个字,就是他的“长寿秘诀”。

正如一位禅师所作的一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季节。”是说春天的百花开了,秋天的月亮特别皎洁,夏天吹拂着徐徐凉风,冬天飘着皑皑白雪,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假如我们能将生老病死的无常、荣与辱的得失,都不挂在心上,那就是人间最好的季节了。

猜你喜欢

长寿
走路是最好的长寿药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破解”《养生堂》里的长寿密码
美丽的长寿花
长寿秘诀
最长寿的猫
基因遗传决定你的寿命
世界最长寿的人
长寿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