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采棉”是市场的自然选择

2015-06-15孙必成

中国纺织 2015年5期
关键词:机采克隆棉花

孙必成

全世界大约有30%的棉花是由机器采摘的,美国、澳大利亚、南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的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达100%;西班牙、保加利亚和希腊等中等农业发达国家的部分棉花也是机械采摘;农业欠发达国家阿根廷和巴西等机采棉技术也发展很快。而在中国,以2012年为例,全国棉花种植面积7,000万亩,机采率仅为8.26%,且主要集中在新疆棉区,黄淮海棉区机采试点才刚刚开始。

近两年,国内外棉花价差动辄几千元/吨,既使是在直补代替收储的2014年,内外棉价差平均也高达四千元/吨,而尽管已经如此高的中国棉价,仍旧不能让棉农得到高收益,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有一部分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但是中国棉花的植棉成本高也是普遍公认和不容忽视的。而植棉成本高如何破?大力推广机采棉无疑是中国棉花市场化的必然选择和未来趋势。

细数机采棉三大优势

优势一:解决用工成本高

近年来,随着新疆棉花产量的提高,采棉用工问题日益尖锐。每年的拾花季节,需百万劳力,存在雇工困难和棉花采摘人工费居高不下等问题。

2012年棉花亩均人工成本69 1元,是2000年的3.76倍,人工成本已占到生产成本的47.6%,而部分地区平均每公斤拾花费甚至达到2.4~2.8元(含伙食费),亩均拾花费高达900元左右,人工成本高企已成为制约今后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棉花机械化采收则能解决采棉用工和拾花费高的问题。按照采棉机日作业量70,000千克,人工采摘每人每天85千克计算,一台采棉机的工作量相当于824人一天的工作量,因此,机械化采收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节省拾花成本。

尽管机采棉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棉花产值(图b),但相比手采棉而言,其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棉花种植成本(图a),增加棉农收益,并且棉花亩产的提高,机采棉的种植成本变化却不大,因此带来的棉花种植效益会更可观,从亩产350kg的123元增加到亩产400kg的173元,再增加到亩产450kg的223元(图c)。

优势二:摆脱手采棉异纤高

异纤(异色纤维和异性纤维)高是当前利用手采棉进行生产的纺织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在清梳联车间,会有较多人员清除异纤,费用在600~800元/吨;同时,清梳过程中更有企业安装3道左右的除异纤机。尽管如此,因异纤引起的质量问题还是时有发生。而机采棉异纤含量少,在清梳联阶段过一道除异纤机即可。

优势三:缩短采花周期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新疆棉花的品质对我国纺织产业的影响甚大。新疆气候特征是夏冬两季长、春秋两季短,因此,拾花期较短。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资料显示,南疆的拾花期为70~90天,北疆的拾花期只有45天左右。而棉花采摘快慢对棉花品级有很大影响,棉铃开裂7天后纤维强力最高,10天后开始下降,在吐絮后曝晒停留40天,纤维强力会降低50%,因此必须及时采摘才能保证棉花的品质。而手工采摘棉收获期过长,一般到11~12月才能基本采净,常因采棉不及时造成棉花受损,如曝晒引起纤维强力降低、霜打引起严重降级、未及时采摘而烂在棉田中等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发生。机采棉则能保证在每年10月底前采尽棉花,减少损失。

机采棉与手采棉品质比较

据呼图壁棉纤维检验所资料,其在对2013年9月26日~2013年10月9日呼图壁本地产的898包手采棉和564包机采棉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与手采棉相比,机采棉在颜色级别、短纤维率、长度整齐度方面指标会有所降低;而在马克隆值及断裂比强度方面则会更好。

颜色品级方面:

手采棉品质基本在白棉2级与白棉3级之间,机采棉品质要比手采棉低一个档次,在白棉3级与白棉4级之间(表 1)。

短纤维率方面:

手采棉的短纤维率在小于14%和14%-20%区间的占比分别为56%和41%,而机采棉的短纤维率在14%-20%之间的占比高达83%,而低于14%的比例仅为11%,明显差于手采棉(表 2)。

长度整齐度方面:

手采棉和机采棉的长度整齐度均在80%-85.9%之间,但手采棉在83.0%-85.9%的比例为56%,高于机采棉的42%(表 3)。

马克隆值:

马克隆值是反映棉花纤维细度与成熟度的综合指标,是棉纤维重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与棉纤维的使用价值关系密切。马克隆值一般分为A、B、C三级,B级为标准级,A级取值范围为3.7~42,品质最好;B级取值范围为3.5~3.6(B1级)和4.3~4.9(B2级),品质次之;C级取值范围为3.4及以下(C1级)和5.0及以上(C2)级,品质最差。机采棉的马克隆值集中在A级,手采棉则集中分布在A级和B2级(表 4),因此,在马克隆值方面,机采棉好于手采棉。

断裂比强度:

手采棉和机采棉的断裂比强度都集中在S3级别,即26.0~28.9cN/tex的范围内。但机采棉的S2级(29.0~30.9cN/tex)比例要高于手采棉,S3级(24.0~25.9cN/tex)则低于手采棉(表 5),因此,整体来看,机采棉的断裂比强度要略好于手采棉。

中国的机采棉技术体系正逐步完善

机采棉技术是一项涉及棉种培育、棉花种植、田间管理、机械采收、棉花储运、轧花加工和生产机械等学科的综合技术。中国从1996年开始尝试推广机采棉至今,已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系统和模式。

适宜机械采收的棉花品种应具备株型紧凑,一定的最低结铃高度和结铃间距,叶面对脱叶催熟剂反应灵敏,抗倒伏,成熟期一致,吐絮后含絮力适中并可抗风和抗冲撞,纤维长度和强度较好等特点。国内目前已经培育出始节高度为18~20cm的机采棉专用棉花品种,如八师在2013年培育出的棉花新品种新陆早-50,始节高度达20cm,生长期122天、植株呈塔形、株型紧凑、叶柄绒毛少、茎秆硬、含絮力好、衣分43%以上、纤维长度30mm以上,加工性能较好,很适合机采种植。

在种植方式上,国内已经在新疆推行以(68+8)cm或(66+10)cm宽窄行相见为特征,突出“矮、密、早”的适应采棉机作业行距的种植模式,具有抗灾、高产的优势,为棉花机采技术的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础。

田间管理涉及播植、栽培、水肥调控、化控、植保、打顶和脱叶等作业,国内目前除了棉花化学脱叶催熟技术外,其他农艺技术已基本成熟。但脱叶技术却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在药剂种类、施药时间、施药量等方面都已取得进展。

棉花机采技术要求机械采收的籽棉采用“即采即轧即清理”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棉花的品级不降低或少降低。国内目前还基本采用籽棉散装运输和集中堆放的方式,运输效率低,占用场地大,若水分未控制好,还会造成霉烂。但也有兵团通过及时烘干、及时加工、预处理和压模存放等方法尝试创新,探索机采棉的储运问题。

棉花机械技术的成熟主要体现在采棉机和轧花机,随着新研股份、中收集团、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企业相继进入市场,刺激着国内采棉机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如目前市场份额占50%以上的国产贵航平水牌4MZ-5采棉机。而轧花机也正向电脑控制、智能化、在线监测的方向发展,2013年,八师拥有山东天鹅171、126和邯郸金狮168、128型这四种电脑控制、智能化和在线监测的轧花主机设备已达到棉花加工主机装备的70%。

综合来看,在全球棉花机采率普遍高于中国以及中国近两年劳动力陈本高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棉花产业要适应国际竞争必须要不遗余力的大力推动机采棉的种植和推广,棉花机械化采收可以大幅降低种植成本,是解决拾花费高、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同时具有解决手摘棉异纤高、提高棉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激发采棉技术创新等作用,某种程度上说,机采棉是中国棉业未来发展先进程度的一面镜子,中国棉花产业的未来一定要走集团化种植,机械化采收的道路。

猜你喜欢

机采克隆棉花
棉花是花吗?
雪白的棉花堡
名优绿茶手工采与机采相结合模式初探
新疆阿克苏地区三种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比试验
新疆发展机采棉的有利条件及策略
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Cloning Pets克隆宠物
线性克隆系统的数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