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山县蚕桑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5-06-15徐春苗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成效问题对策

徐春苗

摘 要:该文总结了潜山县蚕桑生产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及工作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全县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蚕桑生产;成效;问题;对策;潜山县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0-65-02

潜山县位于皖西南,地处长江北岸,皖河上游,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85个行政村,2014年底全县总人口5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 936元。近几年来,潜山县委、县政府持续对蚕桑产业进行政策与资金支持,县蚕业指挥部、县农委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按产业发展需要,以尽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蚕桑产业”为目标,紧紧围绕以下2个重点开展工作:一方面培育壮大养蚕大户、家庭桑场、蚕桑专业村组,建立规模化、区域化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另一方面支持蚕桑专业合作社、缫丝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完善产业自我服务、利益均摊、风险共担、良性发展的内在功能。

1 基本情况

2014年,全县现有桑园面积4 533hm2,实际投产面积3 933万hm2,全年发种40 700张,产茧1 920t,饲养量、产茧量较2013年持平。现有养蚕农户1.5万户,专业合作社11个,18个蚕桑专业村、42个重点组,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4个,科技示范户80户,共育户200多户,收烘企业20多家,缫丝企业4家。

2 取得的成效

2.1 增产效果显著 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平均每张种产茧量增加产量0.8kg,全县增产32 560kg,每667m2桑园产叶量提高10%左右。茧价每kg产值33.7元,较2013年每kg产值下降4.2元,受价格影响蚕农收入由2013年的7 586万元减少到6 444万元。

2.2 促进了土地流转 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奖励,全年共有216.67hm2桑园向养蚕大户、养蚕能手流转。

2.3 提高了蚕桑发展水平 全年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50期,受训蚕农3 500多人次,分发技术资料6 000份,播放科技录像80次,全面推广种蚕养蚕技术。如引进了安徽省蚕桑研究所“681×682”多丝量新品种1 200张,通过调查,该品种好养、抗病性强,较同期饲养的“青松×皓月”平均张种产量增加2~4kg;从浙江引进优良桑品种“强桑1号”8万株,建成了5.33hm2示范园。

3 工作措施

3.1 培养职业蚕农,提倡农场式经营 潜山县培养职业蚕农主要通过扶持养蚕大户和家庭桑场模式,鼓励蚕农多养蚕,通过流转桑园或流转土地栽桑养蚕,在流转桑园的同时对闲置的蚕室也进行流转。家庭农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经营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合蚕桑产业。因为栽桑养蚕无法进行机械化生产,只能一家一户手工生产,因而只有在省力上做文章。家庭桑场模式是养蚕大户或农业投资者首选的模式,如槎水镇全丰公司总经理陈结来创办的全丰农场就是这种模式。

3.2 培育壮大养蚕大户,巩固蚕桑专业村组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强化技术辅导,技术培训等措施,鼓励农户流转弃养桑园、新增标准高产桑园、增加大小蚕室,以扩大养蚕规模,取得规模化效益。

3.3 努力提升合作社能力 按照“发展、改造、提升、规范”的要求,提升蚕桑合作社的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合作社在真合作上下功夫,真正把蚕农联系起来,团结起来,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潜山县农委技术人员对全县11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加强指导和培训工作,帮助合作社在健全制度、规范化操作的同时扩展业务范围。努力提升合作社订发蚕种、供应蚕需物质、技术指导、提供市场行情、信息、蚕茧收购、订单蚕业、资金互助等全方位服务能力。

3.4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潜山县茧丝企业实力都不是很强,但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只有把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才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才能带动基地联接农户。因此,蚕桑产业的发展,一是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引导同类企业资产重组,抱团合作组建企业集团,二是引导龙头企业直接与基地与农户对接,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要素上的优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蚕农”的产业化模式,建立三者之间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有效的利益共同体,降低三者共同的运营成本和风险,促进蚕茧购销关系的协调和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2014年对全县4个缫丝企业进行了帮扶,重点支持皖韵丝绸公司投资4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投资60万元水循环处理、高薪聘请技术人才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使公司管理成本、规模效益、环境治理、废物利用、产品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3.5 努力推广蚕桑实用技术 为切实搞好蚕桑技术推广工作,要求全县蚕桑技术人员明确全年工作目标、掌握重点,分工到人,结合包村联户,明确服务范围和对象,从技术指导、新品种引进、省力化饲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产后服务、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4 存在的问题

4.1 效益不高、风险大 从2008年以来,潜山县蚕桑同全国蚕桑产业一样,产业效益一直下滑,严重影响到蚕农的积极性,目前仍在低谷徘徊,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蚕农在扩大生产规模时,不仅要增加桑园投资,还要兴建大小蚕室,相对其它种养业投资规模要增加,许多农户融资困难,同时由于目前蚕桑效益不高、风险大,也让农户不敢投资。

4.2 龙头企业带动力差,生产技术水平低 目前潜山县几家缫丝企业实力有限,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还没有建立,辐射、带动能力还有待提高。桑园多元化经营,桑蚕副产品综合利用工作起色不大,成效不显著。另外,蚕桑专用设备设施装备落后,不先进、不实用,蚕桑机械化程度低,制约了产业发展。

5 对策与建议

5.1 创新蚕桑产业的发展机制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扶持,整合县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大蚕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桑房、桑路、桑园等)。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切实引进优良蚕桑新品种,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抓好小蚕共育电气化示范点建设,推广普及大蚕简易蚕台育、方格簇自动上簇等便捷化养蚕技术。三是完善土地有偿流转机制,鼓励大户承包低山缓坡等闲置土地发展桑园,培育大批养蚕大户,实现集约化生产。

5.2 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一是健全网络服务,建立县、乡、村和示范户4级联动的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和蚕种、蚕药(蚕具)供应体系,对全县种桑养蚕户进行技术跟踪、培训、指导等服务。二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农村蚕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协会与蚕农利益联结机制,维护蚕农利益,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培育专业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乡土人才,建议县政府每年安排8万元资金用于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

5.3 建立产业化经营体制 一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收购和流通体制改革作为体制创新的突破口,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共同体,实现共赢。二是加快建设流通市场,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打造茧丝绸产品交易市场。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成效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