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对比分析

2015-06-13徐勇飞

物流技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六省竞争力物流

徐勇飞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区域间的物流活动日益频繁,并且区域物流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与保障,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区域物流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04 年3 月5 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构想,并且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1]。在随后的几次中央重要工作会议中,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抓紧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将中部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009 年3 月13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此作为物流产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方案,并强调必须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2]。2011 年3 月16 日,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3]。近年来,中部六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社会物流总额呈现连续增长的态势,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各省的物流发展进程各异,其物流竞争力也存在差异,社会物流总额各有高低。

国内的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为了提升本地的物流竞争力,各地区也都采取措施积极培育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何景师等(2010)认为必须客观、准确地将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周边地区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为当地物流发展准确定位、制定物流发展战略及相关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4]。但笔者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文献得知,国内关于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专门针对一个城市、一个港口或者一个省等小范围的物流竞争力研究分析,而对于几个省市等比较大范围的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对比研究分析还比较少。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实证对比分析了中部六省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这对促进中部六省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中部六省区域物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对物流的理论研究较早,也比较全面。但是对区域物流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并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关于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从国际上现有的对区域物流及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研究来看,着眼点大多在企业、城市层面,也有一部分侧重在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发展的关系、区域物流的需求预测和规划设计等的研究,与国内的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

Jack R Meredith(1996)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供应链、区域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5]。Donald J.Bowersox(1999)从供应链的角度提出了如何进行区域物流整合的问题,他认为区域物流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很大[6]。Olive Fisher 等(2002)从区域物流系统的角度,将区域物流的系统规划分成网络规划与节点规划两部分,其中网络规划采用的是传统的运输规划的思想,而节点规划则是根据每个节点功能的不同, 划分为生产型配送、消费性配送和运输转运三类[7]。Bahram Adrangi 等(2001)在分析航空月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灰色模型不仅对航空需求进行了预测,同时对美国航空服务的非线性特征做出了合理的分析[8]。

2.2 国内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在区域物流方面的相关研究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对物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这一方面的相关研究仍比较少,并未就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理论和实证研究体系达成共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根据自身研究内容侧重点各异,建立了适合各自评价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李旭宏等(2004)提出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消费与流通类指标,社会经济发展类指标,人力资源类指标,交通运输类指标,信息发展水平类指标,政策与环境类指标这六大类,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来评价分析常州市等八个城市的物流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9]。肖艳等(2009)围绕区域物流竞争环境、区域物流竞争实力、区域物流竞争潜力3 方面,初步建立了4 层次,共48 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经过重重筛选和重组,最终确立了简化和优化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0]。景保峰等(2009)将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层,创造性地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11]。江罗凝(2011)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结合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需求条件(区域宏观经济基础)、生产要素(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和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选取11 个指标,运用SPSS 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了浙江省各城市区域物流竞争力[12]。张志娟(2012)对承接产业转移下的河南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了SWOT 分析,从政府策略、外部发展策略和内部发展策略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中河南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策略,为河南区域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13]。

3 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3.1 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文献综述,本文设计了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 个一级指标和21 个二级指标,见表1。

表1 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2 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模型

区域物流竞争力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并且这些众多的指标也存在难以量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这也给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的评价过程增添了各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基于这些指标难以量化和复杂的特性,笔者选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的评价理论模型。

4 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

以中部六省为样本,对六个省的物流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物流统计年鉴2013》、《河南统计年鉴2013》、《山西统计年鉴2013》、《安徽统计年鉴2013》、《湖北统计年鉴2013》、《湖南统计年鉴2013》、《江西统计年鉴2013》以及其他的物流统计分析报告之后,收集到的相关原始数据见表2。

表2 2012 年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相关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4.2 数据整理与运算

根据上文所构建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利用SPSS 20.0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软件,结合表2 中的原始数据对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主要过程如下:

(1)观察表2 可以发现,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相关评价指标中的各项指标的量纲各异,不利于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因此,在使用上述数据之前必须先将各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表2 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所得到的新数据见表3。

表3 标准化之后的2012 年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相关评价指标数据

(2)标准化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4。

从表4 可知,地区生产总值与农业总产值、邮政业务总量、建筑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邮政业务总量、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公路营运载货汽车拥有量、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就业人员数、电信业务总量、互联网上网人数这几个指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关系。可见许多变量之间直接的相关性比较强,证明它们之间存在信息上的重叠。

(3)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见表5。

表4 相关系数矩阵(Correlation Matrix)

表5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

根据选取主成分个数的原则,一般特征值要求大于1 且累积贡献率达85%-95%的特征值λ1,λ2,…,λm所对应的1,2,…,m(m≤p),其中整数m 即为主成分的个数。一般来讲,为了达到降维的目的,只提取前几个主成分,从表5 可知前三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9.821%,足够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因此,笔者选取前三个特征值,即m=3。

(4)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6,每一个载荷量表示主成分与对应变量的相关系数。

表6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Component Matrix)

从表6 可知,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邮政业务总量、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公路营运载货汽车拥有量、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就业人员数、电信业务总量、互联网上网人数指标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社会固定投资、电话普及率(包括移动电话)指标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内河航道里程、民用机动运输船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社会固定投资指标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三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所以,笔者决定用三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五个变量。

(5)将表6 的前三个因子载荷矩阵数据输入到SPSS 20.0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软件的数据编辑窗口中,运行软件之后得到的特征向量矩阵见表7。

表7 特征向量矩阵(Vector Matrix)

(6)计算各省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将得分进行排序。将表7 的特征向量数值与对应的标准化指标相乘可得如下三个主成分的表达式:

将旋转后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在三个主成分贡献率中所占的比例作为权重建立主成分综合模型:

利用上述三个主成分表达式和主成分综合模型,并结合数据,经过计算可得到各省的每个主成分得分,主成分综合得分以及得分排名见表8。

表8 中部六省各主成分得分和主成分综合得分以及得分排名

从表8 可知,河南省的物流综合竞争力最强,湖北省的物流综合竞争力次之,湖南省的物流综合竞争力排在第三,安徽省的物流综合竞争力排在第四,山西省的物流综合竞争力排在第五,江西省的物流综合竞争力最弱。

5 主要结论

根据评价结果,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得分有前有后,结合特征向量矩阵,笔者可以对其所选取的每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

在第一主成分F1上,河南省得分最高,这得益于河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邮政业务总量高于其它五个省。这说明了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而且物流需求规模也是比较大的,为该省的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有利于推动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第二主成分F2上,湖北省得分最高,其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社会固定投资、电话普及率(包括移动电话)方面高于其它五个省。这说明了湖北省的物流人力资源状况比较好,信息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很好地促进了该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第三主成分F3上,安徽省得分最高,内河航道里程和民用机动运输船数明显高于其它五个省。这说明了安徽省的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为该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务。

从表8 可知,主成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山西省、江西省。根据综合得分结果,可以把中部六省划分为三类:第一层级是得分最高的河南省,第二层级是得分居中的湖北省、湖南省,第三层级是得分为负的安徽省、山西省、江西省。

[1]新华网.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16/content_1369379_1.htm,2004-03-16.

[2]国务院办公厅.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EB/OL].http://www.gov.cn/zwgk/2009-03/13/content_1259194.htm,2009-03-13.

[3]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2011lh/content_1825838_5.htm,2011-03-16.

[4]何景师,桂寿平,范明明.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物流竞争力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8):115-116.

[5]Meredith J R. Transport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lobal Economy [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6,16:291-300.

[6]Bowersox D J. 21st Century Logistics: Making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 Reality [R]. Oak Brook,IL: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9.

[7]Fisher O.The Planning of Regional Logistics [J]. Journal of Melbourne University,2002,30(2):102-122.

[8]Adrangi B,A Chatrath,K Raffiee.The Demand for US Air Transport Service:Chaos and Non Linearity Investigation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1,(37):337-353.

[9]李旭宏,李玉民,顾政华,杨文东.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区域物流发展竞争态势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3):398-401.

[10]肖艳,白桦,蔡媛媛.我国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95-196.

[11]景保峰,唐琮沅.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灰色综合评价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9):82-84.

[12] 江罗凝. 基于SPSS 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物流技术,2011,30(2):101-103.

[13]张志娟.承接产业转移的河南区域物流竞争力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9):126-128.

猜你喜欢

六省竞争力物流
中部六省(湘鄂赣皖晋豫)公共图书馆联盟成立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日本竞争力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部六省的省际面板数据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