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农村基层党建“升级版”

2015-06-13苏江元

当代贵州 2015年32期
关键词:升级版农村基层小康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袁 燕 苏江元

打造农村基层党建“升级版”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袁 燕 苏江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要善做善成,需要不断创新超越,新常态下需要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只要群众欢迎的,都可以试。

贵州作为全国“三农”问题最突出的省份之一,全省9000个贫困村的623万贫困农村群众脱贫任务繁重。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各级党组织不断突破创新,抓住扶贫开发这个“牛鼻子”,破解发展难题,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基层党建“贵州经验”。

服务全面小康一盘棋

为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贵州省提出以抓组织、强产业,助推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抓结对、强帮促,统筹资源实施重点突破;抓队伍、强保障,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抓实施、强责任,为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提供组织保障。

紧紧围绕“农村需要什么”这个主题,贵州将乡镇党政班子、村“两委”和党员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等结合,有载体、有抓手,形成一套有序组合拳,一手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让“堡垒”活起来、干部动起来、农民富起来。

2013年,是贵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布局服务全面小康一盘大棋的发端。

从这一年开始,贵州统筹省、市、县、乡干部力量,以省厅级帮扶县级为抓手,整合市县资源,每个村五人建制全脱产,系统开展党建和扶贫工作。最先有3万人驻6000个村,到2015年,5.7万党员干部在1.1万个村蹲点驻帮,覆盖全省所有贫困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把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一起抓,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贵州既是山地省份,又是多民族省份,更是贫困省份,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所以贵州基层党建在实施过程中,一个天然的历史任务,就是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以脱贫为目标解决其他系列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贵州尝试通过驻村干部将省、市、县、乡干部及系列优势资源“下沉”。贵州提出跨越式发展,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加快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匹配发展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将党建力量集中在基层,把发展重心放在基层,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要义。

贵州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关键,要善做善成,需要不断创新超越,新常态下需要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只要群众欢迎的,都可以试,要给基层足够的探索空间,甚至允许他们试错。

工业化思维下的制度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是贵州农村基层组织一贯发展思路。在部署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时,要求驻村工作组组长担任所驻村“第一书记”是贵州抓组织强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全省共选派“第一书记”9498人。

变过去的“挂职”为现在的“任职”,并将其作为培养干部、考察干部、发现干部的重要途径。六盘水市钟山区文体广电旅游局选派干部寇强,到钟山区老鹰山镇仁活洞村驻村工作,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2年4月驻村期满时,316位村民代表全村1300多名村民联名按手印,要求组织上让寇强继续留下驻村工作。

各地还创新拓展了系列“组合拳”,打造服务“升级版”:安顺在原有“第一书记”基础上加上了驻村工作组、市县一把手组成的“帮村书记”,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发展优势。毕节市七星关区选聘一批“名誉支书”、“发展顾问”到村任职。578名籍贯在该辖区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经济实力突出、社会影响较大关心村级发展的体制外成功人士受邀成为“名誉支书”,“回乡服务、报效桑梓”。他们中有厅级领导干部、县级领导干部、企业业主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等,横跨交通、卫生、房地产、种养殖等行业,形成了多地力量汇聚的“豪华阵容”。

贵州农村基层党建迎来了与时俱进的“升级版”:为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针对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安顺、黔南等地开始选派金融干部驻村,带去农民最需要的资金、政策,帮助破解多年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

六盘水“三变”工作法更是在开启农村基层党建的新境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用工业化思维、项目化管理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将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引入农村,促使各类资本要素流动起来,农民从传统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以资本为纽带将集体、村民和企业利益紧密连接,三者“各持一把号,同吹一个调”,形成了工农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生态,还形成了集体经济收入的长效机制,使村级组织有了固定的财源,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方式都大大提升。这一改革符合农业现代化大趋势。

互联网+党建

贵州农村基层党建结缘互联网,肇始于玉屏自治县基层组织系统一位年轻“技术达人”。这位年轻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基层调研信息统计表,大大规范和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受到启发,一个名为“民情电子信息系统”的软件研发成功。每年一换的驻村队员要了解村情,只要打开软件,基本村情、贫困户统计、小康建设基本数据、基层党员、村支两委成员、帮扶情况等一目了然,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数据库”支撑。

“鼠标一点,民情尽显”,“民情电子信息系统”的数据包括以“户”为单位建立“家庭档案”,以“组”为单位绘制“民情地图”,以“村”为单位建立“小康信息库”。如今,“民情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掌握民情的“显示器”,矛盾化解、破解难题的“润滑剂”,科学决策,精准帮扶的“指南针”。

继网络党建、智慧党建之后,“党建红云”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领导力的重要方式。“把支部建在网上”,是互联网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措施;“把支部建在‘云’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措施之一。

贵州“党建红云”正紧锣密鼓开场,未来将打造党建大数据平台,聚集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全面提升党在互联网时代的领导力。

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村务监督机制,是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红线。图为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财务支出信息公开。(思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让“领头雁”有奔头

2013年,贵州省制定下发《关于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争做同步小康村党组织书记的实施意见》,力争通过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工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带头人队伍,培养造就一批能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的村党组织书记。

在培训上,要求每年每人500元的培训经费列入县财政经费。从山东寿光、华西村等地培训归来的基层干部感觉自己“眼光远了,底气足了,脑瓜更灵光了”。在管理上,要求村支书要“双述”、“双诺”、“双评”,所有施政纲领,大事小事都要拿到乡亲面前“说清楚”。变化是巨大的,用乡亲们的话说,这些村干部“越来越实在,越来越让人心里踏实了”。

在干部选拔上,贵州基层农村制定了“党性好、品德好”、“选能人”的标准。注意培育和挖掘乡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等先进典型。今年7月,100名受到贵州省委表彰的“文朝荣式好支书”和20名“二十佳乡镇党委书记”获得巨大关注,让基层“学有标兵,赶有方向”。

对获得省级以上表彰、连续两年获得市级表彰或连续三年获得县级表彰的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任期内从次年开始可明确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但不再享受村干部报酬),经费由县级财政统筹。对于少数真正优秀的村干部,破身份破级别“双破”进入公务员系统。目前,全省已经有32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责任编辑/岳 振)

猜你喜欢

升级版农村基层小康
我家的小康
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小康之路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
广西崇左市外贸发展的SWOT分析及“升级版”战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