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文化聚集区呼之欲出

2015-06-13

当代贵州 2015年18期
关键词:荔波县瑶山荔波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付 松

全域旅游文化聚集区呼之欲出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付 松

随着一批批有特色、有载体、有亮点的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推出,荔波旅游,从内到外,逐渐演变成一部“厚重的书”。

这里汇天地之灵气、集秀美之山川于一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茂密的原始森林,书写着生命的神秘传奇;多彩的民族文化,记录着历史的交迭更替。

这里是贵州荔波——世界遗产地,地球绿宝石。

产业之本:打好生态牌

生态文化是荔波最亮的文化符号。

大自然的恩赐,造就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奇观,“地球之花,山水天堂”成了荔波的真实写照。

在浩瀚苍茫的喀斯特峰丛中,樟江蜿蜒穿过,两岸险峰夹峙,峭石突兀,张驰相济,尽现“百里画廊”。

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虫对物理因素的反应而达到预防害虫的目的,如利用光照、高温、湿度、红外线、超声波等驱逐或杀死害虫,其好处是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证小麦不受病虫害威胁。

秀美的小七孔、雄奇的大七孔、幽深的水春河,充分展现出水体的纯静之美、森林的灵秀之美和峰丛的壮丽之美。

集山、水、林、洞、湖、瀑于一体,聚峻、秀、幽、险、美、奇于一身,构成了一幅充满原始野趣、古朴纯真的山水画卷。

石在林中藏,树在石上长。大自然的神秘奇特与生物种群的仪态万千,成就了荔波在地球同一纬度的“生态孤本”。

2007年6月,由贵州荔波喀斯特、云南石林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共同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在新西兰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使荔波走在全省甚至全国“世遗”的前列。

这块闪光的金字招牌,不仅使荔波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少女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而且让更多的游客能够分享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自然美、科学美和人文美。

在荔波243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列入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如何把散落的珍珠连成一串,对生态文化进行提炼和亮化,并使之升华为旅游的精髓?主政者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

“必须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做法,注重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相结合、生态景观与设施建设相结合、决策效率与专家评审相结合,在擦亮世界级生态品牌的同时,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这是一条保持和提升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竞争力的可行之路。

为此,荔波县不遗余力地推动保护区开放式经营管理,创造性地将文化多样性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系,以拓展生态旅游为重点和方向,搭建起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桥梁。

这不但有效解决了社区发展、人地和谐、文化传承等保护区的普遍难题,还为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的实施提供了范例。

“生态是荔波立县之本、富民之基、幸福之源、永续之根。”荔波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霖说,面对已经到来的高铁时代,致力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有机融合,是荔波面向未来的“赶考”。

旅游之魂:念好文化经

“无论你从哪里来,又将要到哪里去,荔波,都是你深情的向往。”一曲大型山水实景歌舞剧《水韵樟江》,把荔波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演出分为“樟江谣”、“布依风韵”、“水族密语”、“苗风婀娜”、“瑶山豪意”五个部分四个篇章,充分利用现代光影设备和舞台艺术,向外界展示出荔波布、水、苗、瑶等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和丰富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苍白无力,行而不远。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荔波有着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是荔波构建全域旅游的主要方向。

从2006年起,荔波县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梅花节,就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每到冬季,位于荔波县东南部的洞塘乡,25000多亩野生梅花竞相开放,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往观赏。

以梅花节为载体,荔波县强力推出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及特色文化旅游,充分展示荔波世界遗产地各季节自然风景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荔波有着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是荔波构建全域旅游的主要方向。图为荔波县大型山水实景歌舞剧《水韵樟江》演出场景。(荔波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3年11月,“千户瑶寨”项目推进会在荔波县瑶山乡召开,拉开了瑶山瑶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的帷幕。

被誉为“瑶族文化博物馆”的瑶山乡,是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地。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瑶生活、鸟文化,可以参观瑶王府、禾仓群,可以领略古老习俗和现代时尚,还可以欣赏《瑶山风情》等原生态文化演出。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世居于这片土地的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文化的富矿,为荔波的旅游赢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使荔波县在打造全域旅游的过程中,不断推出有特色、有载体、有亮点的文化旅游品牌,营造出“乡乡是景区、寨寨是景点、处处是风景、人人展风情”的良好氛围。

在即将召开的黔南州第七届旅发大会主会场水扒村,记者看到,道路、广场改扩建基本完成,古老的村落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美化、绿化、洁化、香化等工程,全县已先后推出拉柳、木朝、白岩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荔波旅游正逐步实现从单一的生态观光游向多元的民族风情游、民俗体验游、休闲度假游转变。

发展之策:打造升级版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各地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

2013年,荔波樟江景区被列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中的21个重点示范景区,迎来了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

同年11月,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在相关专题调研报告上批示:“荔波景区是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的重要品牌,要全力支持其做美、做优、做强、做亮。”

汇聚着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金字招牌的荔波,在谋求旅游升级版的大潮中开始精心作答。

如何做强产业,打造旅游升级版?荔波县开出了四道处方:大兴交通实现“内优外快”,加密酒店实现“三级配置”,升级运输实现“高速低价”,强化服务实现“内强外联”。

“荔波县坚持以生态文明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为战略核心,以文化形象塑造与旅游项目开发为主要内容,不断推进旅游业态创新。”叶霖说,“做美”景区,就要加快景区扩容提质;“做优”业态,就要打造全新城市形态;“做强”产业,就要打造低碳智慧城市;“做亮”文化,就要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

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必须有扎实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

为此,荔波在县城与大小七孔景区之间,规划建设了15平方公里的旅游产业园区,一个“交通多元、山水相映、四季花果、村城一体、旅居融合、智能服务”的全新生态城市雏形初现。

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樟江旅游景区成功实现了品牌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客源拓展的“三大跨越”。

2014年,景区接待游客555.31万人次,同比增长31.1%;经营收入14260万元,同比增长34.3%。

目前,荔波县还围绕茂兰和大小七孔两块招牌,规划建设甲良思凡谷、佳荣七彩河、瑶山千户瑶寨等10个新景点,使荔波形成一个全域旅游的文化聚集区。

坚守两条底线,立足县情实际,认清发展形势,走好经济、社会、环境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荔波旅游正在逐步实现社会发展好,人民过的好,游客玩得好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荔波县瑶山荔波
A New Species of Odorous Frog Genus Odorrana (Anura,Ranidae) from Southern Guizhou Province,China
瑶山党支部
荔波县委常委会研究部署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荔波县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中国共产党荔波县代表大会
荔波县开发研究促进会召开2021年第四季度理事联谊会
良渚考古学文化瑶山遗址出土玉器的统计学分析
荔波国际儿童动漫节
探析贵州省荔波县瑶山陀螺的发展
荔波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州纪委文件精神
荔波县油菜开花盛期预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