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价值探究

2015-06-11张春红

2015年38期
关键词:租赁价值

张春红

摘要:公共自行車租赁系统产生于西欧,应于我国现代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引进这一新型公共交通系统,以期发挥其价值。本文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产生的背景,其具有的价值,以及运营中出现阻碍其价值实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达到有效实现其价值的目的。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租赁;价值

一、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产生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私家车保有量高速增长。据资料,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其中私家车7000万辆。虽然私家车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城市问题,比如交通事故增多、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城市道路投资力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公认方式就是增强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汽车在城市公交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站点布局和线路设计的局限,公交体系不能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以至于在公交系统的两端,适合乘客短途出行需要的小循环系统比较缺乏。因此出现了 “最后一公里”问题,为黑出租、摩的泛滥提供了温床。

“公共自行车”或“自行车共享”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20世纪六十年代荷兰首先推出了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三十年后,在丹麦出现了第二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欧洲开始将计算机、互联网和无限通信等技术运用到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最终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运营,这被称为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被引入我国。

二、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的价值

(一)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在我国的必要性分析。根据轨道交通运营标准,轨道线路站间距不宜短于一公里。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网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说,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密度仍稀疏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因此,从出行起点终点至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成了出行盲区,迫切需要解决公交系统末端“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公交小循环系统。

自行车一般适用于短距离的出行。它相比于私家车,其具有更为环保、更为灵活的特点。而且能实现点对点的出行,提高出行效率,缩短步行距离。基于这些特点,自行车能够很好地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若乘客自带折叠式小型自行车,会占用原本有限的公共交通空间,增加公交负担,但是租赁自行车的优点在于无需自备车辆,可减少乘客与公交运营者的负担。对于乘客来讲,还可减少中途换乘的不便,在到达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仍有可使用的交通工具。

(二)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在我国的重要性分析

1. 创新城市公共管理理念,促进政府职能改革。从以往经验来看,发展城市公交体系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在打造规模化、全覆盖的公交网络中,还可以促进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提高,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这既体现了效率,也体现了政府的人本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不同于以往完全由政府分配、投资、管理运营的社会公共服务类型,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由政府指导。政府在其中只发挥基本的政策支持、协调的服务功能,具体的投资、运营、收益及分配业务等,则全部交由企业在市场规律支配下运作,来达到公交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的目的。以此来彰显创新的政府公共管理理念。

2.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公共自行车事业,是一种对城市绿色交通呼吁的回应。自行车出行,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根据资料,若投放1万辆公共自行车,按照每天每辆使用6人次的保守估计,可直接服务6万人次,每日减少燃油消耗达4万升,累计下来可节约能源数量十分可观。因此,公共自行车带动的社会价值潜力将会十分巨大,若适用于全国,不仅可以减少财政支出,更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带动自行车相关行业的发展。自行车作为一种极为绿色的出行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喜爱,这是一种观念的革新,健康、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会引领人们的追求。而对自行车的政策倡导,则会带来相关行业的发展。若抓住这一良机,我国的公共自行车租赁事业将会得到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也将得到较好的发展。

4.扩大就业渠道,解决部分再就业问题。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是新增的便于人们出行的服务体系,其自然能够提供相关就业岗位,解决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如果按照运营要求,每个站点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就会需要2人,如果以每个城市200个站点计算的话,可直接提供岗位500左右,有助于创造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谐。

三、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营中出现的制约价值实现的问题

(一)缺少统一的租赁自行车系统的标准。目前我国已经有城市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租赁这一项目,包括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但在我国这一项目还未达成规模,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由于标准的缺失,每个城市自定一套,不能有效地保证公共租赁自行车的质量和安全。也导致运营成本较高,入不敷出,依赖政府补贴等现象的出现。

(二)不足以应对“潮汐式”交通现象。“潮汐式”现象是指在居民集中上下班的高峰期出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独特之处是时间短、方向性强、强度大。但目前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应对“潮汐式”交通现象上,具有租车难、站点间车辆难以均衡、换车难等不足之处。

(三)对有车族的吸引力较弱。据资料,在有的城市使用公共租赁自行车的主要人群平均收入约2500元,而收入较高人群则较大程度上依赖私家车。这反映了使用私家车出行的成本并不高,不能够带来有车族出行方式的变更。

(四)租赁系统设施建设投资巨大。我国现有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采用的是一对一刷卡方式,这加大了设施建设的成本。单辆租赁自行车再加上停车柱的占地面积较大,而在公交枢纽站等对公共自行车需求量较大之地,由于用地较为紧张,寸土寸金,这也增加了投资成本。作为政府,建设、维护该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唯一的广告收益途径对于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些资金远不能解决问题。

四、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营中问题的解决和价值的提升

(一)统一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标准。统一设计租赁自行车、设备及相关配件的安全标准、强度标准和寿命标准,提升公共自行车的安全性能和耐用性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零部件的规格设计需有别于普通自行车,以防偷盗。

(二)合理配备自行车,提高每个站点的服务能力。初始站点规模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及平均分配性,为应对“潮汐式”交通现象,在追加投资过程中应该根据各个站点服务能力的高低来决定投资额的高低。

(三)创造良好环境,扩大自行车使用规模。在道路规划中,优先考虑公交系统的道路需求,包括打造有利于自行车出行的道路网络;在政策的设计中,将公共自行车并入公交体系,鼓励乘客换乘公共自行车,为自行车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环境。(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帅.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模式分析及改进提案[J].科技信息,2011(24).

[2]王志高 孔喆等.欧洲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案例及启示[J].城市交通,2009(07).

[3]孙颖.法国巴黎自行车租赁业务及对我国的启示[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0(06).

[4]王毅.公共自行车如何一路走好[J].交通管理,2007(12).

[5]李正浩.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站远期发展规模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0(02).

[6]王玉园,李芳.城市准公共物品的管理困境及对策分析——以武汉市公共自行车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1(22).

猜你喜欢

租赁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贸易型企业黄金、白银租赁业务会计处理问题探析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基于java 的汽车租赁平台
国际租赁准则最新进展及其实务影响
租赁模式:高校学生宿舍空调解决之道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