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普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06-11叶敏杨悦王雪松杨晨赵璇蔡鹏月龚杰

2015年38期
关键词:普及公众金融

叶敏 杨悦 王雪松 杨晨 赵璇 蔡鹏月 龚杰

摘要:互联网金融行业近年得到极大发展,良好的完成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结合,并在2014年进入高峰期。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互联网金融将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为了满足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迫切需求,提升公众的金融素质,使互联网金融参与者更好地学习金融,运用金融,对居民进行互联网金融基本知識的普及教育变得重要起来。为此,我队在河北省保定市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了互联网金融知识宣讲,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在走访宣讲的基础上,对居民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互联网金融知识更好地服务大众。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教育

一、 居民现状

通过宣讲和走访我们发现:青年对互联网金融普遍接受,由于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基本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移动客户端,青年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余额宝和众筹参与到互联网金融,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不需要排队等候,完成业务的高效率处理,使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与体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4年达到20167元,同比增长10.1%,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老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中年人作为中国的中梁砥柱,收入基本保持增长,主要通过参与股票、P2P投资,参与程度是参差不齐的。由于股市的动荡和P2P的风险,不少人持怀疑、观望的态度;一部分居民不愿投入的原因为收入问题,可支配收入有限,没有多余资金进行投资,对互联网金融并不太感兴趣。老年人则是普遍不了解、不相信互联网金融,主要还是依赖有信用的国家银行和实体店,表示“自己已经不当家了”。

二、居民对互联网态度的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知识宣讲的过程中,队员们接触到了不同的人群,他们对于互联网金融都抱有不同的态度,这跟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和生长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青年人从小就接受高素质的教育,面对新事物相对而言更容易接受,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新型社会,对于互联网可以说是从小开始接触,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更是成为了青年人在闲暇时间的主要娱乐,网上购物也越来越成为潮流,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有一定的了解,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接受程度最大。

大部分中年人相信互联网金融,最主要的原因为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文化程度高,文化素养高,并且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资金收入比较独立。有大量的资金去进行理财、投资。但是我们发现有部分中年人不相信甚至抵触互联网金融,他们不相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认为互联网金融与现实生活中的传统金融相比可控性低,风险相对更大,安全性低,出现诈骗的几率高。绝大部分的老年人不相信和使用互联网金融。首先,他们安于现在的生活,对目前生活比较满意,已进入养老阶段,没有冒风险进行投资的必要与需要;其次,他们也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比较大,比实体银行的安全性差;最后,他们年轻时生活的环境没有网络、电脑,导致他们现在不会正确使用网络、智能手机、电脑,对金融理财、投资没有好的途径,只能依靠实体银行来储蓄。

我们在宣讲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人在投资、理财方面更相信实体银行而不是互联网金融。他们大部分时间使用银行,对银行的观念根深蒂固,而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作为新兴起的事物,人们更热衷于银行。其次,他们秉承“眼见为实”的观念,实体银行实实在在存在在他们的周边,他们能够触及的到,而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存在于网络上,较为虚拟,安全性、可依赖性、信任性较差。

三、互联网金融普及的对策

1、互联网金融的优点为低成本,高效率,但同时存在管理弱、风险大等问题,互联网自身需要增进的有一下几个方面:

(1)构建科学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并不完善,仍存在较多漏洞与风险,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及互联网实际发展的监督管理体系,维护互联网金融安全。而建立这种监督管理体系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边界,尽快将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业务纳入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中,界定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属性,设立明确监管机构,确定科学有效监管标准与制度,全面落实包括信用、流动性、市场准入、市场准出等各方面的监管内容。第二,实现征信体系与互联网金融的对接,全面建设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评估制度,提高监管的标准,全面控制互联网金融中的各个步骤与阶段,切实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第三,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使互联网金融中的权力义务与责任更加明确,使监管机构具备监管的实力与手段,以法律武器为依托。

(2)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树立互联网金融机构品牌声誉。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信用是其运转的必然要素,一个没有信用的企业难以被公众接受,而使一个行业拥有信用最重要的方式便是被公众接受的品牌,重视自己的信誉,互联网金融信用的解决可以通过以下措施:第一,规范互联网金融虚高的预期收益率,不做没有把握,不切实际的承诺,以减少违约情况的出现;第二,提高互联网金融信息的披露程度,增强透明度,使公众充分了解该产品的风险与利益。以此建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社会公信力;第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应该操作简单,便于理解,避免复杂程序、后台规则等噪音干扰投资者的判断,使互联网金融的品牌信誉能够普及大众。

(3)建立互联网金融的互助协调机制。行业互助与自律体系的建立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必要过程。而实现互联网金融互助协调措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制定互联网金融的专业制度,建立专门机构,统一整个行业的运行准则,转变互联网金融机构长期野蛮无序的发展态势;第二,政府应该搭建关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互联网金融中各个部分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效率;第三,建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相互协调机制,这样不仅可以使传统金融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又可以使互联网金融不再无所依托,增强公众对互联网金融的信心,增强稳定性。

2、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制度。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应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进行预警,监管、弥补等措施。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非常重要的是风险控制,虽然互联网金融存在极大风险,但掌握了风险控制技术,可以让互联网金融企业利于一个不败之地,使其位于竞争的最上端。各个互联网金融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利用高科技技术,借助其他平台机构进行调查监管,建立信用等级评定系统,构建内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计机制的建立,进行实时监控,全面监控互联网金融进度,明确个人岗位职责。二是进行产品创新,给予公众更多选择的机会,在网络平台上,过程简便快捷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所以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关注资金流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而投资者也应更加谨慎,全面分析产品利弊,正确认识到产品存在的风险,理性选择适合自己投资的产品,方式及方向,平衡收益与风险。三是完善准备金制度,确定准备金制度的份额,比例,保证资金流动性,承担风险出现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

3、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教育不是学校的专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全民教育并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也不是强制没有变通的在学校进行深造学习,而是要让每一个社会公民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接受自由宽松教育的权利。要想提高公众的金融素质,政府应加大互联网金融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支持互联网金融教育服务平台的搭建,通过聘请专家和邀请高校大学生开展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沙龙、讲座为公众普及金融知识,答疑解惑。政府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官方网站、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免费为公众的金融教育提供服务。金融机构作为社会的主人翁,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参与者也有责任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要注意倾听社会公众的意见,结合公众的需求制定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方案,不能一味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公众的身上,真正实现公众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动,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人才较为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普及,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培养现代应用型人才。互联网金融涉及方方面面,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水平,通过进一步普及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接受度会大大提高,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普及公众金融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