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015-06-11李波

2015年38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监督

李波

摘要: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单位,他有自己固有的特点。它是非营利性的服务性社会单位。我国早在1997年就发行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准则制度不能很好的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所以,在13年又颁布了新版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本文就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进行讨论,主要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优越之处和具体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监督

前言

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的服务性社会单位,它为满足群众的文化,卫生,教育等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出行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起一定的监督和规范作用。

1.事业单位内部会计调控存在的问题

1.1会计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导致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单位领导大权独揽,排斥监管。《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的调动、任免应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但实际上财政和主管部门并未起到相应的作用。另外,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职业道德严重滑坡。多年来,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会计工作在低水平徘徊,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各单位曾一度出现会计人员严重短缺的现象, 因而很多低素质的人员进入会计行列,有的人甚至与违法乱纪者同流合污,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和解体的利益。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外部群体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问责机制,这使得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可有可无。有许多单位虽然有自己的各种规章制度,但是不落实,不考核。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单位经济活动及财务工作本身均处于监督不利的状态。

1.2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高

原先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主要目的在于反映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过程,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并没有像企业那么高。会计工作在低水平徘徊,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比性关系到会计主体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可见,事业单位对会计的内部调控工作做得很不到位。

2.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实施

2.1实施背景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我国曾于 1997年正式下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越发明显,事业单位所面临 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因此,1997 年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已无法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求。鉴于此,我国审计署、财政部等部门于2012 年年底,分别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并统一于2013 年1 月1 日起正式对外实施。其中,修改完善的内容包括了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报告等重要事项。其对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具体调整: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应当反映受托责任,同时兼顾决策有用;合理界定会计核算基础;强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四是明确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等。

2.2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实施成果

首先,会计核算的范围被扩大。老版的准则在关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方面 并未详细列明会计核算的要求和规定。不仅使这部分的会计发展较为迟缓 , 而且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统一会计核算。准则和新制度在这些方面做了适当改进 ,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更为全面和规范。而且新准则正式引入了职权发生制。在此之前,除个别情况之外,我国事业单位大多都是采取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计量基础,由此所产生的问题不胜枚举。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权责发生制的正式引入,正是市场经济环境和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治理,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 財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推进事业单位的绩效治理。而且存货管理得到了加强[1]。旧准则和制度对事业单位材料物资的采购领用消耗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对单位物资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是市场经济环境千变万化,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剧,在这一背景下,旧准则与制度已难以清晰划分事业单位的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而事业单位新准则和制度则统一将它们全部作为存货处理,使存货管理更为完整和统一。也有利于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3.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3.1职权发生制的应用

事业单位在实施权责发生制的过程中,应借鉴国外的经济实体在转变会计基础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控制改革过程中的成本耗费。对于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应当继续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但对其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则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对于财政部分拨款的和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则应大胆进行权责发生 制的改革。并且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谨慎的、有步骤的推行。

3.2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

首先,事业单位应在年底根据原账目 编制“ 科目余额表 ”。其次于新准则实施后根据新制度和新准则成立新账,并对原账目和科目余额进行相应调整,编制新 的科目余额表。而且,财政部 门应加强宣传与培训, 保证新准则与新制度的顺利实施。财政部门事业单位对相关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管方。所以 ,财政部门应做好新准则和新制度的领导和引导工作,继续做好新准则与新制度的培训与宣传。虽然新准则与新制度已正式实施,但是依旧不能放松相关的培训与宣 传工 作 。

3.3加强事业单位财政人员的队伍建设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无论是从会计科目还是到报表结构,都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2]。鉴于这种情况,事业单位应专门组织财务人员进 行一定的知识培训和业务学习,深入了解新政策对于财务工作的影响,更新固有的财务核算知识,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而且还要提高准入门槛 ,在财务人员招聘考试中,修改过去事业单位考试的固有模式加强对于财务专业 相关知识的考察力度对于财务会计方面的改革,单位的老员工往往会存在抵触情绪。首先应端正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制度改革的态度。通过不定期的宣传和培训使员工们认识到改革带来的正面作用,让他们得到亲身的体会。而且,可以通过变相的施行一定的奖惩措施,逐渐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

结语:

会计准则是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事业单位内部进行一定的调控,其中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予以了明确的规定。准则的发行也有利于对会计工作进行一定的监督,这样才能减少一些财政事故出现,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的稳定。可以确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会 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甸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彭欣,胡志勇.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的必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12):45-46

[2]梁丽香.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及启示[J].国际商务财会.2012(7):69-70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事业单位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