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价值认同: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廉政教育出路

2015-06-11黄晓妹

2015年38期
关键词:廉政教育价值认同多元文化

黄晓妹

摘要:本文从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视角,审视多元文化对文化值观认同的影响,揭示文化价值认同与廉政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讨提升党员文化价值认同、提高廉政教育效果的有益路径,以期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揭示文化价值认同在荡涤心灵,促进廉政教育,端正党的思想,保持党的纯洁性和人民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价值认同;廉政教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思潮复杂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1]文化跨越地域与民族的界线,打破语言与文字的障碍,逐步形成一个“文化大熔炉”。文化价值认同作为身居“文化大熔炉”中的定心丸,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党的价值追求与人民的思想行为。在此背景下,正确认识文化价值认同与廉政教育的内在关联,探寻多元文化视域下廉政教育的出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党员的思辨能力,正确判断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从而形成引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重要推动力,从而共筑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一、 多元文化对文化價值认同的影响

(一)多元文化与文化价值认同

1.多元文化

文化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和变化的,并以不同的内容与形式表现在人们的价值理念、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之中。纵观当前,一方面是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迅速演变,另一方面是文化在交融与冲突中,开放性与包容性逐渐增强,文化发展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多元文化就是在这种开放、包容与扩张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集合体。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改革开放的三重作用下,我国文化由过去封闭的一元性转向开放的多元。国际间频繁的经济往来与政治交往为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涌入我国文化市场开辟了道路。过去单一的价值取向在激烈的文化碰撞与冲突中逐渐消散解体。加之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大众媒体发展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产品,人民可供消费的各种文化产品以指数倍的速度更新与传播,这在客观上加速了文化发展的这种多元化倾向。文化多元化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一元主导与多元发展并存,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交相辉映,中外文化交流碰撞柔烈并济”等特征。[2]

2.文化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对社会核心价值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是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化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保证。”[3]。面对复杂的社会思潮、众多的意识形态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人人都要选择,无法逃避。认同是选择的基础,一定价值认同是公民社会价值观选择的先决条件和出发点。公民从接触到践行社会价值观的全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认知、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民在纷繁的价值观体系中抓主避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主体一定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尺度,从而达成主体对社会价值观的思想认同与情感共鸣,将最终在主体的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

(二)多元文化对文化价值认同影响的利弊分析

1.多元文化对文化价值认同的积极影响

当前,由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国与国之间打破了壁垒,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代替了曾经一味的排斥与仇视。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文化差异的对比、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碰撞、多民族文化间的融合都能为公民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在耳濡目染的乐趣中逐渐塑造起自己的价值取向。多元文化为公民进行价值选择的实践提供可能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它是公民进行价值观念选择的前提与基础。正如《共产党宣言》中说的那样,“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4]p67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只会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因而,加强国际互动,积极开展各种经济文化交流已然成为了各国自觉的选择。这就为公民在这场国际文化交流盛宴中,面对多元价值观念与不同意识形态的交织缠绕,发挥主体意识,以原有价值观为指导,从而做出正确有效的价值判断提供了可能。

2.多元文化对文化价值认同的消极影响

造成主体价值选择混乱与迷茫。“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调整,这就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差异性、变化性、选择性不断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涌动。”[5]突然而来的变革让公民措手不及,在文化价值选择显得力不从心。相互矛盾的西方社会思潮、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各种不良文化的诱惑都给公民的价值判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公民在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下极易迷失方向,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对价值追求显示出默然的态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我们发起的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这场无硝烟战争的核心是用资本主义演变社会主义,其焦点是用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演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目标是演变社会主义政权”[6]。各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与狭义民族主义等边缘价值观逐渐抬头,导致公民价值取向扭曲,抛弃了共产主义信仰,直接威胁到我国政权的稳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

二、文化价值认同与廉政教育的内在关联

思想是指导行动的内在驱动力,廉政教育的有效贯彻与落实离不开文化价值认同的正确引领。尤其在文化多元且利益分化的社会调整期,所有的不确定性都有可能威胁到党员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信念坚守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认同。正确揭示文化价值认同与廉政教育的内在关联,是应然与实然的内在统一。

(一)文化价值认同:廉政教育的内在精神支撑

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光荣使命。这一使命的完成有赖于党员在复杂多样的价值观选择中,抵制不良文化的诱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既不被权力所绑架,也不被资本逻辑所侵蚀。党员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思想共识和社会认同,能够反过来指导党员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正确价值导向和文化价值认同是党员廉政教育的内在精神支撑,是党员信念坚守的护航舰,是始终保证对党忠诚的心灵鸡汤,是保持党员不腐化、不堕化的有力武器。党员的先进性要求他们在多元文化思潮的混战中,坚持中国立场、立足中国实践,要以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认同,清醒的认识那些鱼龙混杂的阴谋诡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巩固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增强民族自信与民族认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坚信中国梦。

(二)廉政教育:文化价值认同的提炼厂

从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来看,教育在启迪心志、型塑思维、指导行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廉政教育就是采取多种教育方法与手段,保证党员不腐化、堕化,做到心系群众、爱岗敬业、秉公执法、正义凛然、奉献社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从廉政教育倡导的核心理念来看,无论是正义、奉献、敬业,抑或是其包含的民主、平等思想,无不是我们建构文化价值认同的核心要素。积极的党员的廉政教育在塑造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的同时,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有信仰、有追求、有原则、有操守的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廉政教育就如同一个文化价值的提炼厂,在“文化大熔炉”中过滤掉一些腐朽的和过时的“有色文化”,从而净化我们的心灵,这将有助于我们党员子真正对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情感认同和思想共鸣,既广纳百川,兼收并蓄中,又坚持原则,坚守阵地。

三、廉政教育出路:建构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文化价值认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社会阶层的分化、个体利益的差异、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都为党员干部进行价值观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各种腐朽的思想意识与反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都将削弱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特色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面对这样的处境,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应该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抵制一切试图颠覆社会主义的不良思想的入侵,自觉划清与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界线,做到价值观上有意识有倾向的认同。中国共产党在多元文化的洪流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地位,牢固树立起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与信仰。

(二) 培育廉政文化,加强党员干部精神建设

廉政文化无疑是型塑党员党性修养、引导党员干部价值选择与行为选择的最好武器。各级党委与党组织应该积极通过党校、座谈会、交流会、个人报告等途径,定期或是不定期地组织党员干部的学习与近进修,加强党员对党的理解和自身的思想觉悟,积极培育廉政文化,加强党员干部的精神建设。首先,要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是提升党员干部价值认同的前提与基础。在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中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公正、责任、奉献的廉风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党員干部的责任心、公德心与奉献精神。其次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党员干部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定意志,经受各种考验与诱惑,抵制各种外来消极意识形态的渗透与侵蚀。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被权力的欲望所吞噬,不被金钱的而诱惑所遮蔽,真真切切的做到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建立一种鱼水关系。再次,要充分利用网络传媒手段,通过政府网站建设、微信平台互动以及论坛的建设,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围,将廉政之风吹遍神州大地。最后,要健全制度文化,用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去,通过各项奖惩制度的建立,严塑党纪党律,对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予以规范与引导。

(三)树立廉政典型,以实际行动强化文化值观认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如果价值认同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它的积极效应与指导作用就不能正常发挥。党员干部树立文化价值认同,目的就在于以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风向标,引导党员积极投身到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从而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因此,党员要时刻以身作则,平时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准则,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传递正能量,争作廉洁自律的先行者。各级党组织应该为党员干部深入实践的廉政服务创造良好的制度与文化环境。对像高爱红这样立身为竹、廉洁自律的廉政典范要加以广泛宣传与传播,树立先进典型,开创人人争做廉政典型的和谐局面。(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韩春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3.

[2]朱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问题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李辉,练庆伟.价值认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韩春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廉政教育价值认同多元文化
刍议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腐败行为的产生及预防
“三级”党风廉政督查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以国学经典为支点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实践性探索
广告图景中的愿景塑造与趋大众化的价值认同
创新廉政教育方式研究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创意素描,创造新意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