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践现状及创新策略探析

2015-06-11陈玉飞

2015年38期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陈玉飞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作为我国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财政的精细化科学管理。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化改革,在县级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资金的运行效率以及使用透明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较好地规范了预算单位的财务行为。在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基层财政人员在如何完善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践的现状,提出了相应方面的创新策略,旨在于促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发挥其最大效能。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财政专户

一、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践的现状

(一)预算编制不够精细

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要求就是具备精细合理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在预算编制和管理方面的要求则更为严苛。但是,在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的过程中,由预算定额标准不恰当、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预算审批滞后以及频繁的追加调整等因素引起的问题频发,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落实和实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财政专户管理有待改进

目前,财政专户管理已经普遍应用于项目支出预算以及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管理中。由于财政国库部门管理的财政专户较多,涉及的金额较大,并分布在各个金融机构,其财政专户的资金支付仍停留在专户实拨方式支付阶段。这种较为传统的实拨支付,难以体现出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中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改革的要求。

(三)县级国库动态监控薄弱

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下的动态监控意义重大,高效合理的监控纠错机制有利于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实施。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县级国库动态监控职能受到限制,监控较为薄弱。首先是支付方式的调整,增加了集中支付业务的监督难度。县级国库在集中支付的影响下,财政的资金结算方式从由之前的逐笔拨款轉变为事后集中清算,而事后集中清算的缺点就是难以把握清算资金是否符合预算的标准和要求,使得资金的结算丧失了主动性地位。其次,国库人员不足,导致执法检查的现场工作难以开展,对借用人员的监督工作也存在多方面的阻碍因素,增加了许多潜在的风险。这使得资金的用途核实只能通过银行受理后所提交的报告进行,不利于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削弱了支付部门的监督力度。

(四)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在国库集中支付下,由各级财政单位负责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因此,财务的管理、支付和会计核算在方式上等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对于各级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等要求也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县级财政单位中,传统的核算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思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难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规范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有所下降。此外,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一些县级财政单位财政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强,其业务水平往往无法满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不利于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的实行。

二、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尽管在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在探索中前进的过程,本文认为基层财政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应对改革实践过程中的挑战。

(一)增强县级可用财力

可用财力是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水平,促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践的基础。以西部地区为主的县级可用财力不足,是我国一直以来的财政问题,这成为了阻碍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直接因素。因此,本文认为,县级财政可从以下途径来探索扩大县级可用财力。首先,应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切实推进建设县级财源税源,鼓励和支持企业的投资行为,提高地方企业的经济实力,以此增加县级财政的发展潜能。其次,应继续深化调整分税制改革,增加县级分成,从经常性收入方面充实县级可用财力。最后,应增加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支付县级财力,将一般性转移支付扩大化,科学整合专项转移支付。总之,基层财政应致力于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前瞻性与科学性,进行及时准确的部门预算编制。例如,通过制定合理的分类支出定额来调整基本支出预算,促进项目预算管理的精细化,为预算执行的落实打下基础。

(二)精简财政专户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是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最终目的。根据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现状,做好支出类的财政专户精简工作尤其重要,有助于促进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进而切实提升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从根源上处理好资金分散沉淀等浪费的现象,促进国库集中支付的清算对接。精简财政专户,就是要定期进行考察,将具备清算功能的财政专户保留下来,同时撤销缺乏清算功能的支出类财政专户,以便于集中增加具有清算功能的财政专户的资金。此外,基于精简财政专户的成效,县级财政可利用国库集中支付来管理财政专户资金。这种财政直接支付的模式,能帮助县级财政较快地适应改革过渡期。第一,这种将资金流转变为指标管理的方式更为精细,透明度较高,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总体目标;其次,缩减了财政资金在银行的中转环节,有利于减小财政资金运行周期;第三,支付系统中的指标调整使得财政专户资金的横向再分配更为便捷,纵向再分配或者支付在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下,也可以直接通过代理银行与具有清算功能的财政专户结算;最后,通过支付系统可以实现财政专户会计的实时查询,有利于促进国库集中支付效能的发挥。

(三)健全监控纠错机制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有效的监控纠错,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监控纠错机制是县级财政单位的当务之急。监控纠错机制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动态监控能力。财政单位应立足于现有的动态监控系统,加大动态监控的力度;其次是科学的动态监控指标。财政单位应不断进行动态监控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重视动态监控系统的功效性;第三是可发展性。监控纠错机制的健全离不开实际的检验,财政单位应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调整监控纠错方法:最后是规范性。财政单位应制定监控纠错工作的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自我纠错与强制纠错行为。

(四)提高财务行为的规范性

首先,财政单位所配备的财务人员应具备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的业务能力,以此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财务行为的规范性。其次,应规范现金支付的流程,建立相关制度定期考核通报现金支付量,根据现金支付量与授权支付总量的关系来确定考核通报的具体期限。最后,要切实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尤其是领导层要率先带头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发挥模范榜样作用。加大财务审批的力度,加大整顿不按规定进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的现金支付现象。

结语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国县级国库的单一账户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总体上来说,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尚未达到财政部的目标,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财政部门作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主要力量,有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主动性,统筹协调财政改革的各方面工作,切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而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作者单位:子洲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参考文献:

[1]韩梅:《强化基础管理 规范运行程序全面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经营管理者》2014年第23期。

[2]刘海燕:《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现代商业》2012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论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
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对策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