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西风颂》的文学文体解析

2015-06-11曾屹君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4期

曾屹君

摘要:《西风颂》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著名代表作,整篇诗歌表现了雪莱语言功底的卓越、思想的深邃。整部诗歌在创作中表现出了作者对比喻和音韵的重视,利用独具匠心的设计将诗歌所要表达出来的意象和音韵之美表达出来。近些年来,《西风颂》在语言学、美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对诗歌《西风颂》的文学文体解析更多地停留在了基础的层面,因此,本文就从《西风颂》的创作出发,对《西风颂》的文学文体以及其代表的艺术理念做出深入的探究和论述。

关键词:《西风颂》 文学文体 艺术解析

引言

所谓文学文体,并非只是指文学体裁。很多人把诗歌、小说、散文等理解为文学文体,这是不全面的。根据笔者近几年对文体的研究发现,文体更多的是包括文体、语体、风格、格调和用笔方法等。中国古代所记载的文体二字也代表风格和文风的意思。所以文体不只是文学体裁,更多的要从文风与创作进行分析和论述。《西风颂》作为世界诗歌范围内的佼佼者,在引起各方面专家对其研究的同时,也需要对《西风颂》本身的创作理念以及创作风格加以研究和论述。所以笔者先从诗歌《西风颂》的创作谈起,具体引出其文学文体的解析。

一、文学文体的定义与分析

文学文体并非只是指文学体裁。而是包括文体、语体、风格、格调和用笔方法等。所以,很多人把诗歌、小说、散文等理解为文学文体,这是不全面的。那么对文学文体的具体研究方向和方式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对文学文体的研究方向应该主要集中在文体的文风、写作手法和美学表现力上。而对问题的研究方法则更多地通过文学的对比和归纳方式进行。下面笔者就对文体的文风、写作手法以及美学表现力三个方面进行分别解析。

(一) 对文风研究的意义

一篇文章的文风可能直接反映出来作者的写作功底,文学修养,写作特点等主要内容。一般来说,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风。而通过他们自己独特的文风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对自身思想加以表现和推广就是文学创作者的本质创作理念。除了雪莱的《西风颂》之外,还有但丁的《神曲》《新生》、莎士比亚的悲剧集、哀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等,都是这种创作的代表。

(二) 对写作手法的研究意义

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由小见大的创作方式。由小见大是一个写作高手的必经境界。很多东西的把握都是从细节开始的。作者通过对五花八门琐碎的细节的描写,让大世界都进入到一本书中,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典型写法。而且,作者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的把握也是极有技巧。

(三) 对文学文体的美学研究意义

文体的选择和运用对于作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文体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决定了整个文学作品的发展趋势和写作特点。笔者认为,一部诗歌的创作,其思想的赋予与艺术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如何将艺术合理地应用在诗歌的创作之中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内容。

二、诗歌《西风颂》的创作概述

《西风颂》创作于1819年,是雪莱在意大利遇到暴风骤雨后创作的千古绝唱。然而正如所有的创作需要灵感一样,暴风骤雨只是激发了雪莱的灵感,雪莱面对暴风骤雨而发出西风颂的感慨正是由于雪莱本人对放荡不羁的推崇以及对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那么诗歌在创作时具体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呢?下面笔者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一) 作者雪莱的个人性格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雪莱于1792年出生在英格兰,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第二年因为发表《无神论的必然》而被牛津大学开除。在18世纪的英格兰,处于对神非常崇敬的阶段。很多科学家在认知科学的同时都相信有神的存在,对科学无法解释的内容就冠以神的名义。然而雪莱对无神论的支持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的挑战。所以可以看出,雪莱的个人性格就是充满了反抗和放荡不羁的,所以雪莱的创作继承他这种性格也是必然的事情。《西风颂》的创作本身就是雪莱性格的一种体现。

(二) 时代发展的模式对雪莱创作风格的影响

雪莱生活于19世纪的西欧,此时的西欧与北美利用工业革命促进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得以诞生和重塑。但是在这些工业国家发展的同时,又生产武器进行殖民统治。并利用各种方式对古文明造成一定的破坏。而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主要向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发展,传统的古典艺术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遗弃。所以时代的发展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促进,也成就了雪莱的创作和流传。

三、《西风颂》的文学文体解析

根据上文所说,对文学文体的研究方向应该主要集中在文体的文风、写作手法和美学表现力上。所以笔者就从这三点对《西风颂》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论述。

(一)《西风颂》文风的具体表现

《西风颂》的内容时刻充满了对陈腐事物的批判,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迎接。所以《西风颂》本身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雪莱在文中具体描写了西风将枯叶横扫除去。让西风吹响春天的号角,通过播种,迎接新的的生命。经过西风的吹扫,污浊而残破的东西被全部清除,只剩下拥有勃勃生机的生命种子。诗人对西风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自己优美的想象力,配上恢弘大气的诗句,对每一位读者都具有强烈的冲击作用。诗人通过对枯枝败叶的描写,表明了旧世界的残破,通过对西风的赞美表明了对新世界的渴望。所以整部诗歌的文风处于一种斗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之下。

在全诗中对于音律的应用,主要采用的是十四行体、五步抑扬格、双偶句以及三行体,整部诗中将这些音律结合应用,从而塑造了整首诗明快的节奏,让读者可以一下子领略到西风的恢弘气势。

(二) 《西风颂》写作手法的具体表现

《西风颂》连续性的写作手法。所谓连续性的写作手法以思维的连续性为创作的主要特点。利用不同感情的相對性和互相渗透性为写作主线,将不同的思想串联成整部的诗歌。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整部诗歌虽然是由不同的思想组成,然而各种思想的交织却总体表现出了作者的放荡不羁和桀骜不驯。应该说连续性创作手法是《西风颂》诗歌的整体特点。整部诗歌的感情藕断丝连,将作者的本身感情融入到每一种比喻的描写手法之中。作为读者,我们自然顺着其每一种比喻的方式去寻找作者的基本思想。最终在读完《西风颂》整部诗歌之后,也会感觉到整部诗歌的确以西风为主人公,以无形但是强硬的风格扫遍人间的丑恶。所以这一描写方式无疑是成功的。由内及外的叙事方式。《西风颂》由内及外的描写方式也是整部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作者以自己本身的思想为切入点,利用比喻手法进行具体表现,从而引出整个思想理念的构成。一般不注重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与前提条件。更多的是对整个思想演变过程的侧面描绘主人公从思想变化当中所受到的另一段思想启发。一般来说,新的思想启发与作者本身的性格特点有一个互相辉映的作用。具体在《西风颂》的创作中可以发现,作者利用诗歌本身将自身桀骜不驯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 《西风颂》文学文体的美学表现

《西风颂》的艺术表现主要是对美学研究的表现。而传统美学研究已经具有较高的成果,所以笔者就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出发,对《西风颂》加以研究和论述。接受美学的提出改变了读者对传统文学的认识。其核心理念在于美学要以读者为中心,说的通俗点,就是一本书在出版发行之后也只是半成品,只有在读者读了之后才真正意义上称为一本书。不可否认,这一接受美学的提出多少有点唯心理论的成分。读者读之前书就不是客观的书了吗?笔者认为,提出接受美学这一理论的德国姚斯教授的原意并非如此,而是姚斯教授认为,文学著作应该加入读者的评论这一参照系数。所以接受美学理念的引入,让《西风颂》的文学价值以及文学文体研究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西风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动描写了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这些事物在西风“破坏”和“保护”下的形态,西风的意境跃然纸上。细致选择了恰当的音韵和词汇,使得整首诗音乐感和节奏感很强,便于阅读,琅琅上口。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自己对于自然界的浪漫主义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西风颂》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西风颂》的创作不仅仅代表了浪漫主义文风的创作理念,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西风颂》之所以被翻译成不同语言不同版本的基本原因。通过对《西风颂》的研究,笔者充分认识到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新生事物的渴望。比如诗歌中有“我跌倒在生活的荆棘上,让我鲜血直流!”的一句。这句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在反抗旧世界所做的努力和牺牲。但是,诗人转言便说喜欢被西风吹拂,说明了诗人对未来新事物的坚定信心。所以,西风在诗歌中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种打破旧世界的精神力量,而诗人以西风自居,更是表明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以及诗人立志改变旧世界的决心。

所以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西风颂》代表了一种反抗精神。这也是《西风颂》被很多学者重视的原因。每一个遭受苦难的民族都應该像西风一样,无形中扫除旧事物的污浊,让新生命充满人间。这是《西风颂》的主要表达手法,更是诗人雪莱桀骜不驯、放荡不羁性格的具体体现。

结语

《西风颂》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著名代表作,整篇诗歌表现了雪莱语言功底的卓越、思想的深邃。本文具体从《西风颂》的创作出发,对《西风颂》的文学文体以及其代表的艺术理念做出深入地探究和论述。笔者认为,文学文体并非只是指文学体裁。而是包括文体、语体、风格、格调和用笔方法等。所以笔者提出了创作应该以文体的文风、写作手法以及美学表现力三个方面进行分别解析。同时,由于《西风颂》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批判意义,也为《西风颂》的流传和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语

参考文献

[1]龙毛忠,颜静兰,王回慧.英美文学精华导读[C].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智慧.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语言学视角下《西风颂》的浪漫主义赏析[J].语文建设,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