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开放建筑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2015-06-11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变体使用者住宅

肖 盟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1 开放建筑理论

“开放建筑”理论源自1960年代荷兰的约翰·哈布瑞肯教授提出的支撑体理论,支撑体理论在当时的建筑界引起了巨大反响。1980年代提出的“开放建筑”理论是支撑体理论的继承者,两者具有相同的基本观点。

(1)开放建筑是一种扎根于日常生活环境的建筑设计策略。“开放建筑”理论认为“建筑及其环境不是静止不变的。在社会和技术的变迁中,建筑需要使自己保持功能不落后。”其思想体系包括两方面内容:社会、生活的动态发展要求建筑形态必须是一种开放的体系,以达成建筑形态与社会生活的互适;建筑创作应包含多层次和多角色,由政府、建筑师、公众参与组成的开放系统。

(2)开放建筑体系的内容用中国的古话讲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其中不变的部分是其“支撑体系”,作为建筑骨架的支撑体系受到各种技术和材料条件的制约是不可变的,而其中万变的部分是其“填充体系”,这一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以提供灵活、自由、弹性的空间。

(3)开放建筑概念具有不同的阶层性,它不仅是房屋内部的设计而且涉及城市设计的内容,以适应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和城市的发展。对于建筑而言要充分发挥使用者的创造性,提倡“do it yourself”,便于高效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使空间极富个性;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它使地方建筑学的发展成为可能,以形成具有地区的历史和民族形式特色的地方经济构架,形成明显的地方特色,从而促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方文脉的延续。

(4)开放建筑为建筑的工业化生产和低造价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建筑工业的大力发展与建筑部件的工业化与标准化生产。

2 开放建筑案例分析

2.1 开放建筑搭建方案实践

该方案是笔者在大四时与同学一起完成的一个实体搭建。其方案的设计思路与“开放建筑”理论有一些共通之处,笔者通过对该方案的反思与整理,对开放建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进行设计之前,笔者所在的团队参考了大量理论,其中马特·斯坦姆的研究对方案的设计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他对住宅中每日不同时段的家庭活动做了统计分析,发现普通家庭中的成员在白天和晚上的活动有着很大的差别,而其中的一些主要活动是不会同时出现的,例如睡觉和会客,这就为某些特定功能空间的叠加奠定了理论依据。一些可活动的分隔构件或折叠式的家具出现在实验性住宅中。譬如柯布西耶设计的最小化住宅(见图1),通过折叠床的放下和收卧室之间的转换,原本46m2的小住宅一下子获得了71m2的功能空间。

图1 柯布西耶设计的最小化住宅设计图

另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施罗德住宅(图2)。依据蒙特里安的绘画艺术设计的这一小住宅,除了其强烈的现代构成主义风格的外观,最大的特色是在内部使用了大量可移动的分隔构件。通过这些移动构件的不同组合方式,白天住宅的二层平面变成一个除卫生间以外完全开敞的大空间,施罗德太太可以很方便地从自己的工作台观查房间里孩子们的活动情况;晚上则变成几个独立的卧室,施罗德先生和太太可以继续工作而不影响孩子们休息。

图2 施罗德住宅设计图

基于上述理论,团队完成了搭建的方案设计。该方案是一个设置在城市中供市民、环卫工人等休憩的构筑物。由四个相同的模块组成,其中两个模块是固定的,另外两个模块可以推拉,改变空间的形状,以适应不同时间段对功能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构筑物内部的家具也是可变的。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街道上行人的研究,方案对构筑物的形式作出一些构想使其迎合不同的功能需求。下面简单列举几个具有明显特点的形式:

(1)凌晨4点

在这个时间,构筑物的主要使用者为环卫工人,构筑物应为他们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四个模块呈闭合状态,同时室内家具组合成床的形式,满足使用者小憩睡觉的需求(图3)。

(2)早上8点

到了这个时间,工作的人们开始外出上班,街道忙碌了起来。为了不影响来往行人的通行,将可移动的模块推出去,形成走道空间,而余下的空间依旧可以提供一个停下来休息的场所(图4)。

(3)晚上7点

晚饭后,家家户户都外出散步玩耍,街上重新热闹起来。这时构筑物重新闭合,形成一个开敞的大空间,提供一个交流嬉戏的场所,促进人与人的交往(图5)。

图3 凌晨4点设计效果图

图4 早上7点设计效果图

图5 晚上7点设计效果图

总体而言,该设计旨在通过可变模块与不可变模块的不同组合以及不同形式下室内家具的相应变化产生的诸多可能,满足不同时间段内街道对构筑物的不同需求,实现“开放”的效果。

2.2 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

路易斯·康是一位在现代建筑的演变中居关键地位,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重要启迪的学者,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一个理论、实践皆极为出色,无愧于现代大师的人物。在他的建筑哲学中,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的关系都在某种程度上与“开放建筑”理论存在着共通之处。

路易斯·康自屈灵顿游泳池更衣室开始分清了“服伺空间”和“被服伺空间”,在这之后的作品更加成熟。笔者也试着通过对康的作品的分析窥得开放建筑之设计手法。

(1)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

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是康的代表作之一。始自屈灵顿游泳池更衣室的“服伺空间”和“被服伺空间”的关系,至这一工程而达到相当成熟的理性高度。

他设计了三座研究塔楼,使人们可在他们的“辖区”内工作。每个工作室既有疏散用楼梯塔楼,又有废气排放塔楼。三座塔楼环绕另一座建筑而立,中间这座建筑中是服务设施,其中有新鲜空气进气口等,是与废弃排放塔楼相隔离的。

康认为,“实验室的通常设计是在走廊的一侧设工作室,另一侧设楼梯、电梯管道间等等。这样一来,走廊就成为有害气体排放和新鲜空气输送的共用通道。而这一设计,考虑了空间的特定用处,以及这些空间是如何‘被服伺的’,形成了他们的特色。其原则是,人们吸入的空气绝不可与排出的气体相混;人们在实验室中的工作环境就像在艺术工作室一样,不受公共交通的打扰。这些简洁的理解,给设计确定了虽然不熟悉,但是却是正确的形式。”

这座建筑中,形式来自其空间的特征以及空间怎么“被服伺”的特征。平面形式也因回归它的时代。

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从实质上来讲,是三个单元围绕中心的“服伺空间”而建。而在每一个单元内都明显地区分了固定不变的“服伺空间”以及可变的“被服伺空间”(图6)。“服伺空间”在外侧,保证了“被服伺空间”的完整与开敞,使其在下一步实际使用时可以由使用者做出自己的设计。在这一点上与“开放建筑”理论是存在共同之处的。

图6 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平面图

(2)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最初的方案有四个组成部分:实验室、会议中心、休憩活动中心和居住区。而其中的实验室最初为两个组团,经多次修改称为四座平行的实验楼,两两相对,其间各有花园。定稿方案中,改成两座实验楼,楼间是一个开敞的花园。康解释道:“一座花园比两座要好,因为它成为与实验室、研究室有关的场所。”

实验室的南边是服务走廊和五个服务塔楼,是建筑的主要进入通道。北边是五个研究单元。该方案的平面(图7)中 “服伺空间”环绕“被服伺空间”,获得了一个开敞的大空间。而在剖面图(图8)中,设备层与格构梁空间相间布置,格构梁空间布置管线。在个别实验室中,可以根据需求拆除设备层的下部楼板,从而获得一个更高的实验空间。使得建筑在竖向上也获得了“开放”。

图7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平面图

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为开放建筑提供了方法跟思路。单元模块的处理手法保证了开放建筑的理性,使建筑置于一套完整的逻辑之中;“服伺空间”与“被服伺空间”的理论为开放建筑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手法,即将“服伺空间”与“被服伺空间”分离,保证后者的完整与开敞,使其有足够的空间供使用者后期进行整改布置。这些东西都对开放建筑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图8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剖面图

2.3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该学校由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项目已于2014年8月31日举行落成暨开学典礼。该校区占地约45,000平米,建筑面积51,000平米,为36班完全中学,包括大礼堂、食堂、体育馆、图书馆、游泳馆、宿舍等完备的配套设施,将成为国内第一个绿色三星认证的中学建筑。

新学校的设计将教室和实验室等普通教学空间架空于地面以上,排列在根茎状的空间组织结构内,构成高效联接的教学空间。个性化的大体量公共空间,如礼堂、体验馆、食堂等,则置于半地下。校园的地面被解放出来,成为开放的生态公园和花圃。教学空间漂浮在屋顶的农田和地面起伏的花园之间,让学生在田园和土地之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3 结束语

开放建筑是由“不变体”与“可变体”组成的,由“可变体”实现其“开放”的含义。其中,“不变体”多为建筑中固定的要素(如楼梯,厕所,设备等服务空间),而“可变体”多为建筑中的被服务空间。“可变体”的可变应该能随着使用者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功能的不同而做出改变,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又不可以单纯的称一块大空间为“可变的”,建筑师应该为并不懂得如何设计空间的使用者做出暗示,帮助他们利用好自己的空间。

单元化、模块化是开放建筑的一个实现前提。同时在单元内,应该合理的分析“不变体”与“可变体”的关系,或环绕或相间,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形式。其次,充分利用柱网的变化做出提示,为使用者提供多个可能的方案以供选择。

[1]何曼·赫兹伯格.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大夏.路易·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原口昭秀.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江盈盈,贾倍思.开放建筑发展回顾与对中国当代住宅设计的启示[J].中国住宅设施,2012,(6):18-27.

[5]鲍家声,鲍莉.动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建筑研究[J].建筑学报,2013,(1):27-29.

猜你喜欢

变体使用者住宅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Jaffa住宅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抓拍神器
《庄子》成语的隐喻转喻特点及其变体的认知构式研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