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2015-06-09何育静

科教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历程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

何育静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硕果累累。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进一步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历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35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verview

HE Yuj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ruitfu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histor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rofound grasp of the law and the natu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very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story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高低、素质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改革开放的深入快速发展,不但经受住许多严峻考验和挑战,而且开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变革最深刻、发展最迅速、成绩最瞩目的重要历史时期,许多宝贵经验教训都值得认真总结和学习借鉴。总结这一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划分为奠基恢复、曲折前进、巩固开拓、创新发展四个阶段。

1 奠基恢复阶段(1978-1985)

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中国高考制度,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的历史篇章。经过真理实践大讨论,高校思想战线打破了文革禁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新纳入高校工作范畴,标志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奠基恢复阶段。

(1)恢复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当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是通过专题讲座、会议、班会、谈话、书信等简单形式来开展,方式粗糙、方法零散,更没有系统化理论指导。1980年开始,有部分重点大学率先为大学生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志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式启动。随后,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形势、思想,人生观和道德教育。党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共十二大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了重要部署和规划,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得到重新定位。

(2)初步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1981年教育部开始组织高校编写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先后制定《四项基本原则教学大纲》和《道德品质修养教学大纲》。1982年教育部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1984年教育部颁布《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开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设置和规划,紧接着教育部印发若干规定指导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随后,全国各地高校迅速开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1985中央制定高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案(简称“85方案”)。该方案增设3门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重点加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此基础上,高校全面恢复了马列主义课程设置和教学并组建马列主义教研室,标志着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初步建立。

(3)初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制度。党中央1978年在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规定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首次设立辅导员岗位和职责的制度性文件,对大学生思想工作起到重要作用。1981年教育部发文要求高校配置辅导员与大学生比例为1:120,专门从事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最重要内容之一。辅导员制度建立标志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2 曲折前进阶段(1986-1991)

受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及和平演变阴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件影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严重挫折走向低潮。但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成功扭转反败为胜的历史使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1)继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根据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变化,党中央继续深化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制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适应了大学生的思想工作需求。1986年中央全面启动高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中宣部、国家教委根据形势需要联合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1987年国家教委进一步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先后下发多个文件都旗帜鲜明地指出: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学时、教学任务与大纲做了详细规定,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用性与时效性,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政治工作主战场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2)继续加强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党中央深刻总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学运事件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努力纠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误。党中央决定继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确保党对大学生思想上的绝对领导。1987年党中央先后印发《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要加强领导,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教育,把爱国、集体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召开,江泽民在全会强调要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思想信仰、人生价值、道德信念等思想问题。由此可见,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得到切实加强。

(3)首创“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党中央、国务院1989年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通知》,首次创立“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199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意见中重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1991年国家教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出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充分体现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给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 开拓巩固阶段(1992-2003)

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进入开拓巩固阶段,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体系。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党中央进一步深化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中央在制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都提出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爱国主义教育和改进学校德育作了重要部署。1995年国家教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并制定高校德育大纲等指导文件,全面规划中国特色的高校德育体制。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共同制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简称98改革方案),98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日益完善。

(2)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水平与层次。1999年6月,党中央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培养和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觉悟高、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进行第四次调整和改革,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4年5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全部建立,并建立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全面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

(3)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把党的理论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切实同党的理论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法宝。

4 创新发展时期(2004至今)

全面加强和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中央重要战略之一。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发16号文件),党中央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放在重要且突出位置,标志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1)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座谈会在京召开,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教育部长周济分别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党中央领导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把全面加强和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战略。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2006年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辅导员培训计划,全面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全面启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道路探究。学历教育方面,2008年开始教育部委托重点院校培养辅导员骨干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工作;同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为高校创造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育人体系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下转第105页)(上接第73页)

(3)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中发16号文件精神,中宣部和教育部2005年全面启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新方案(简称05方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4门课程作为普通高校本科生必修课。2008年教育部在05方案基础上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三门课程合并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合形势发展需要合理调整、深化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才能符合时代要求。

此文是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资助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与导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ZZ010)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秦宣.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2] 文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2009.

[3] 李春晖.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一期):245-252.

[4] 杨振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十年历程、特点与启示[J].教育评论,2010(1):48-52.

猜你喜欢

历程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的历程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