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34例自我管理能力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6-06杨春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健康状况护理干预

杨春黎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施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心理评分、躯体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社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健康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护理干预;乙型病毒性肝炎;自我管理;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3.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67-02

目前,据有关调查发现,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若处理不及时,易干扰其正常生活及工作。强化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护理干预,获取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对其健康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观察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 (40.16±2.53)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12.23±1.24)年。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

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及肝病学会联合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中的有关诊断标准;②无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者;③临床资料齐全,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脑血管疾病者;③伴有严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及心理疾患者。

1.4方法对照组行入院讲解、常规处理(量体温、测血压等)、健康教育宣传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入院时,肝炎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易形成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导致病情加重,故需强化心理护理,解除其心理焦虑情绪,保持其良好心态;②卫生知识宣教:入院时,耐心向患者阐述相关疾病知识,包括肝炎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治疗与护理方法,行保健指导,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树立战胜疾病信心;③病情观察:待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后详细观察患者精神及饮食状况,并分析其皮肤与巩膜颜色及尿液量、颜色变化。一旦出现腹膜炎,应强化体重及腹围测量,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针对性处理;④休养环境构建:于治疗期间,保持病房素雅整洁,确保光线明亮,保持床铺整洁舒适,重视室内外绿化,使患者心情恬静舒畅,增强对生活的热爱⑤生活干预:治疗后,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制定个性化调养方式,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当开展娱乐活动,包括下棋、听音乐、阅读、看电视等,分散其对疾病的注意力,或從病情出发,行气功锻炼、散步、打太极拳、书法等干预;⑥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若治疗后一旦发现合并重度腹水,应注意休息,强化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伴有呼吸困难、憋气者取半卧位,于病情允许时行适当活动;必要时应用利尿剂,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预防腹腔感染;控制钠盐摄人,限制蛋白摄取量,避免血氨异常升高。合并肝性脑病者需维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蛋白质,补充热能;合并消化道出血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活动,加强生命体征观察,于出血停止后可进食少量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1.5观察指标①自我管理评分:采用自行设计的自我管理量表,主要包括治疗、饮食、躯体活动及社会心理4个维度,共计28项,每项回答分4个等级,分别计4、3、2、1分,4个维度得分总合即为自我管理评分。分数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越好;②生活质量评分:应用GQOL-74量表[2],行生活质量评分,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每维度评分为0~100分之间,将总分换算成100分制。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自我管理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自我管理评分

干预前干预后

实验组(n=34)93.21±3.27100.43±4.43△

对照组(n=34)94.11±3.9597.15±3.7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在心理、躯体、物质生活、社会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心理躯体物质生活社会

实验组(n=34)86.85±19.92△72.84±16.65△54.53±13.21△83.58±16.43△

对照组(n=34)73.85±14.2960.39±15.7640.61±19.1667.66±16.8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乙型肝炎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相对较强,且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具有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征,临床上多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恶心、肝睥肿大、呕吐等,若处理不及时,乙型肝炎易进展为慢性,或过渡为肝硬化,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上,针对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除有效的治疗手段外,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护理支持,对改善其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发现,影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职业、医疗费用、病情进展情况、婚姻状况等,而强化临床护理干预,重视卫生宣教,加强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密切有关;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3]。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治疗、用药、饮食、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系统干预,消除其焦虑情绪,改善其躯体症状,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心理、社会功能与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患者生理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能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不断挑战自我;而自我管理结果易影响其躯体健康,研究证实,患者自我管理与其生活质量具有直接关联性。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接受上述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影响,与有关研究报道[4]一致。在本文研究中,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积极推行临床护理干预,强化心理干预、卫生知识宣教、病情观察、休养环境构建及生活干预,并重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可积极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从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善机体内环境,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01):2-2.

[2]李丽霞,李清华,管蕊,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习惯的院外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0,25(09):77-79.

[3]孙秋兰,潘琳,周志慧,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焦虑患者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3):134-135.

[4]姚国琴,张海芬.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04):639-640.

(收稿日期:2015.04.02)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健康状况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