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管理和心理干预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41例中的应用

2015-06-06王少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餐后糖化空腹

王少敏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干预和自我管理干预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糖监测和降糖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糖尿病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对病情控制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39-02

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糖尿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有报道指出,我国当前糖尿病患者占到全球总数的1/5[1]。社区门诊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的控制中同样有重要责任。近年来笔者对社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和自我管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社区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和依从性差的患者。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63~74岁,平均(68.25±2.86)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61~75岁,平均(68.31±2.79)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血糖定期检测、糖尿病治疗方案制定等常规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和自我管理干预:①心理干预。社区医生应积极与患者交流,增加医患好感,鼓励患者面对疾病,查找病因,并针对性解决问题,以更好的治疗疾病。同时,积极稳定患者情绪,对疾病的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家属给予心理干预技巧培训,使心理干预从社区门诊到患者家中全方位进行。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讲座,使其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病情进展、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等有一定掌握,进而在疾病治疗中更为主动,心理更为稳定,以促进病情康复。② 自我管理。通过“健康课堂+俱乐部交流+行为实践+上门回访”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教育培训。自我管理培训内容覆盖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并发症防治、运动疗法、饮食控制、不良生活习惯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在每次教育培训后现场对患者进行行为实践指导,同时对患者疑问进行解答。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优秀的患者可给予一定奖励措施。此外,每个月上门随访1次,结合患者实际,对患者的生活习惯、用药方案等内容进行纠正。

1.3观察指标在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后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格式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内干预前后比较行配对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x±s)

组别例数

空腹血糖(mmol/L)餐后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实验组418.54±3.026.01±2.74*#10.58±2.878.23±3.09*#8.17±2.316.36±2.03*#

对照组418.49±2.878.19±2.9110.44±3.129.15±3.26*8.19±2.387.41±2.15*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加剧,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其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级生命健康都有较大影响[2]。社区门诊作为我国医疗体系最底层的机构,直接承担着社区内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合并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年轻糖尿病患者高。因此,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积极进行干预有着重要意义[3]。

有研究指出[4],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病情不了解,病痛的长期折磨可能导致其对治疗失去信心。这就要求社区医生积极与其沟通,讲解相关健康知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素养,也解答了患者的疑惑,治疗依从性得到改善[5]。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按时用药、运动治疗等都是控制病情的中药手段[6]。但医生无法一直监督患者,因此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是关键。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健康课堂+俱乐部交流+行为实践+上门回访”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患者强调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并发症防治、运动疗法、饮食控制、不良生活习惯等内容,促使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干预和自我管理干预对控制糖尿病病情有积极意义。自我管理能有效规范患者行为及生活习惯,心理状况是影响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对病情好转能提供有利条件。

综上,在常规糖尿病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对病情控制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丽琼,谢小兰.生命力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2):104-106.

[2]赵芳芳,杨丽,刘玮玮,等.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04(19):5547-5549.

[3]高焱,贾竹敏.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34-36.

[4]解东,代维松,卞淑芬,等.合理情绪疗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57-158.

[5]郝东鸽,郭振云,杜宜洋,等.看图对话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及病情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12(3):162-164.

[6]刘静,王春梅.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4):283-286.

(收稿日期:2015.02.14)

猜你喜欢

餐后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