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价值论曲折发展浅析

2015-06-06王洋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价值论斯密古典

□文/ 王洋洋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一、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17 世纪,工场手工业成为英国主要的生产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高度发达,英国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工业国家,这就为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此外,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为古典经济学的确立奠定了政治和阶级基础。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家们认为,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由劳动创造,这是古典经济学最伟大的发现。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前后相继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劳动价值论思想。

(一)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是第一个发现并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人,对此,马克思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称其为“政治经济学之父”。但是,如果我们对配第的劳动价值理论加以了解,就会发现它只是简单的阐述了劳动在创造价值中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将其总结形成系统的体系,所以还只是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在配第看来,价格应该被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价格,一种是市场价格。因为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加入了人的劳动,所以商品的价值需要用在生产该商品时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这也就是配第所说的自然价格。但他并没有划分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而且忽视了抽象劳动在创造价值时的作用。配第重要的理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更是说明他的价值论是二元的,在到底是劳动创造价值还是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问题上摇摆不定,在价值论问题上出现自相矛盾。

(二)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亚当·斯密是继配第后,在英国出现的又一位重要的古典经济学家。他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里的使用价值和马克思谈论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而斯密的使用价值强调的是在消费和使用某种物品所带来的满足感,交换价值则是指由于对某物的占有取得的对其他物品的购买力。而且,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一定意义上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例如,使用价值非常大的水,它的交换价值却很小;使用价值非常小的钻石,交换价值却又非常大。此外,斯密分别对价格和劳动进行了划分:价格分为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真实价格指人们得到某种物品付出的代价,名义价格是用货币表示的物品的真实价格;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顾名思义,二者是根据劳动的难易程度划分的。但是,由于斯密没有解释利润和地租的合理性,因此他的价值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简单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中起作用的劳动价值论;另一部分则是为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价值产生问题,将商品的价值看作工资、利润和地租的综合体。大卫·李嘉图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坚持劳动价值论,马尔萨斯和萨伊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则继承了另一种观点。《国富论》是反映斯密经济思想的著作,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也是从斯密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学说。

(三)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大卫·李嘉图对斯密的经济学观点进行了扬弃,并将劳动价值理论做了概括和总结,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为了更好地解释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李嘉图在继承斯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划分的基础上,对劳动做了更细致的划分。直接劳动是指工人的活劳动,间接劳动是作用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在他看来,商品的价值由直接劳动创造,间接劳动只是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不发生价值的增减,即马克思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个别劳动是每个生产者在生产商品时各自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必要劳动指在最不利的条件下生产某种物品必须耗费的劳动。李嘉图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必要劳动而不是个别劳动。

二、庸俗经济学的价值论

18 世纪末到19 世纪70年代期间,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他们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鼓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永恒的制度,并通过不同的经济学说掩盖资本家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实质。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萨伊、马尔萨斯、约翰·穆勒,等等。

(一)三要素价值论。萨伊在继承斯密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要素价值论。前面已经提到,斯密认为劳动价值论有局限性,只适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失去了作用,商品的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斯密的这种观点很明显的将商品中包含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与“劳动价值”决定商品价值混为一谈,事实上劳动没有价值,劳动力才有价值。萨伊就从这种错误的观点出发,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是生产商品的三要素,它们通过生产过程,分别创造了工资、利润和地租,即劳动创造了价值、资本创造了利息、土地创造了地租,这三部分作为生产费用,决定着商品的价值。这种价值论的出发点是错误的,因此三要素价值论也是不科学的。但是,这种三要素价值论给利润和地租这两种剩余价值形式披上了合理收入的外衣,发挥了庸俗经济学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

(二)效用论。效用论也是萨伊的重要经济学观点之一,萨伊主张,评判一种物品有没有价值,关键在于看它有没有用途,也就是强调它的有用性。现在看来,萨伊所说的效用与我们所说的使用价值其实是一回事,效用论也就可以更通俗的理解为使用价值论。反驳这种观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首先,按照效用论的观点,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才有价值,但现实的客观世界情况却不这样运行,例如:空气应该是世界上最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但是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售卖空气的商人,经过再加工的空气除外。其次,按照效用论的观点,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具有价值,因此具有价值的物品并不需要是商品,但现在看来,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交换,真正具有价值的物品必须既是劳动产品,又能用来交换,物品要在人与人之间流通才有可能有价值。最后,按照效用论的观点,物品只要有用就有价值,不需要人的劳动,这显然也是不科学的,就像阳光对于绿色植物而言是有用的,但却并不具有价值。

(三)供求论。马尔萨斯认为,只有在仅通过劳动就能生产商品时,商品的价值才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决定,在大多数时候,商品生产不仅仅需要消耗劳动,还需要资本投入,投入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利润成为供给的一个条件,也是形成价值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和劳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商品,它的价值要通过它能购买到或支配的劳动来衡量,而不仅仅由生产它付出的劳动来衡量,也就是说,商品的真正价值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物化劳动、活劳动和预付资本的利润。而且马尔萨斯认为,商品的供给状况决定着商品的价值。此外,作为庸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还提出了著名的人口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贫困现象和经济危机的发生都是由于人口增加。人口理论主张,人口是按照几何基数增长,但生活资料的增长则是按照线性基数,因此人口增长必然会引起生产资料的不足,导致贫困或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不合理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做了掩盖。

三、综合价值论

约翰·穆勒的综合价值论指的是对上述三种价值论的综合。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相对的,并不存在真正的价值实体,把价值看作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总称。他还区分了市场价值和自然价值,不同商品的自然价值不同,它反映的是商品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价值,市场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的售卖价格,它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1]程恩富.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简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2]韩喜平.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张鹏侠.劳动价值论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价值论斯密古典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论防卫限度一一基于结果无价值论角度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被害人承诺表示之反思——以行为无价值论为基础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陈洪音乐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论评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从原始情感到道德基础:关于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思考
亚当·斯密传记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