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链条”教育培训助农民“职业化”

2015-06-05

农民科技培训 2015年6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培训

承德市作为全国14个整市推进示范市之一,六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县,两个县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县。市、县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紧紧围绕区域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培训需求,优选培育对象,组建梯次复合型师资队伍,将课堂、实训基地办到田间地头,加强跟踪服务,让农民接受全链条教育培训,培育了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专门劳动技能,同时懂得市场经营管理的“职业化”农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依产建班  优选培育对象

为提高培育的针对性,在遴选培育对象上,学校按照“产业定专业、需求定课程”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本市林果业、设施农业、畜牧业、中药材、休闲观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开展了深入系统的调查,摸清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现状和分类构成,建立了信息库,在此基础上,通过直接访谈培育对象,主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其从业职业技能和成长需求,以便确定施教方式和方法。经过认真审核,全市共确定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14916人,其中生产经营型8783人,专业技能型3023人,社会服务型3110人,做到了底数清、需求明,为开展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因需施教 组建梯次师资队伍

为保证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果,学校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师资培训、岗位练兵、教学研究等活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讲师团、指导员制度,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多种需求。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高端师资团队,聘请了中国农大、河北农大、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院所108名教授组成高端师资队伍,针对产业发展、高新技术进行培训。二是成立行业专家团队,聘请农林牧水等各行业专家429名组成行业专家队伍,结合承德实际,开展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三是成立乡土专家团队,聘请当地主导产业中的能工巧匠组成了乡土专家队伍,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讲解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实战式讲解。四是学校专职教师团队,在共性主导产业上,全市相互交流使用专职教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负责后期跟踪服务指导。

三、理实结合  创新培训形式

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高度融合是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的根本,是提高教育培训效果的关键。因此,承德市农广校在系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教学开展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

1. 多措并举 丰富实践授课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四大课堂,结合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在线教育培训,在承德农村远程教育网开展网络课堂学习;利用科技直通车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导师团,按产业分自然村进行帮扶结对活动,结合农时,围绕全产业链条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同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QQ群、微信平台、短信群发系统对学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在实践教学方法上,将学员划分多个实践小组,采取教师分组领队,小组互相竞技的方式进行,提高了学员的参与度,改变了过去一人动手,大家围观的做法,提升技能水平效果明显。

2. 外出考察 拓宽参训人员视野

根据产业特点,组织培育对象前往县外、市外先进产业园区参观考察,有利于学员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推动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很多超龄农民以编外学员身份积极参加培训,并能做到全勤到课,专心听课,起到了职业农民培育带动兼业农民培训的辐射作用。

3. 整合资源 拓展实践教学基地

充分发挥当地产业园区、家庭农牧场等实训基地作用,坚持课堂授课与基地现场讲解相结合、教师授课与学员互动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员动手操作相结合等方式,推行了“学校课堂+实训基地”、“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情景化专业训练、岗位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校先后与企业、合作社、协会、产业园区、乡镇等单位合作,创建实习实训基地50个。根据区域特色产业规划,发展林果业、蔬菜、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畜禽养殖等生产大户,创建了家庭农场117个。

四、规范管理  确保培育环节落实到位

在培育管理上,学校建立了三级班主任(校内、专业村、企业或合作社)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班主任的地缘优势。实行“六统一”,即统一签订委托协议书和质量承诺书;统一配备培训教材、学习包、笔记本、培训卡;统一培训台账;统一按专业规范开展培育;统一档案管理;统一组织结业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

五、加强跟踪服务  构建农民终生学习平台

参加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者,统一颁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可享受各类政策扶持和服务。在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管理上,采取动态管理,如果发现持证人不再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条件,可以随时取消其资格。同时,学校针对不同产业,进行电话回访、理论培训和田间指导等多形式跟踪服务。鼓励农民继续学习,参加函授中专、网络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构建农民终身学习的平台。

六、培树典型  营造良好氛围

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以来,承德市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如,围场县牌楼乡女青年姜宏伟与父亲姜平共同发展优质马铃薯经营,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二代;农民吴国瑞利用多年积累的资金,转产创办了果树种植合作社,目前已经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土专家;隆化县大学生白颖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她主动放弃城市安稳工作,毅然回乡创业,当起了职业农民,带领20多户农民发展蔬菜果树生产;平泉县23岁打工小伙李东博返乡创业,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自建两个蔬菜大棚,当年收入远远超过外出打工,切身感受到了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骄傲和自豪。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培养一人,带动一片的良好示范效应。《农民日报》记者专门到承德市进行了专题采访调研,以《全力培养整市推进 ——看承德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题,介绍了承德培育模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河北省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贾云祥   杨艳杰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培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