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窥镜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50例临床观察

2015-06-05孙晓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偏曲矫正术鼻中隔

孙晓琴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 400700

鼻内窥镜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50例临床观察

孙晓琴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 400700

目的:探讨和研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传统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术后3例患者出现轻度鼻腔粘连,并发症发生率6.0%;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6.0%,术后5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4例鼻腔出血,2例鼻中隔穿孔,不良反应发生率22.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够有效的解除鼻中隔偏曲,具有疗效好、视野清晰、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内窥镜手术

鼻中隔偏曲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由于鼻中隔偏曲者往往伴随有对侧的钩突、半月裂等解剖异常,会引发鼻出血、头晕头痛、耳鸣等多种症状,更是诱发鼻窦炎的常见病因[1]。目前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而且疗效一般,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微创医学的飞速发展,鼻内窥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内镜下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已经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术式。为了进一步研究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效果及手术要点,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的1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包括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9.2±12.4)岁;包括软骨部偏曲44例,骨部偏曲34例,混合型偏曲2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衄、头晕、头痛、耳鸣。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合并基础疾病者控制病情后实施手术。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前鼻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全麻或局麻均可,在鼻内窥镜下进行手术,进镜后仔细观察偏曲的部位、范围及形态,在左侧做切口,镜下仔细分离粘膜,在第一切口后方纵行切开鼻中隔软骨,将鼻中隔剥离器进入其中,充分暴露偏曲的骨质部分,用燕尾凿及轮转刀将偏曲部分切除,切口一般无需缝合,但视患者情况而定,可适当用可吸收线缝合1~2针并塞入凡士林纱布进行填充、固定,外侧用胶布固定,注意填塞不宜过紧,避免鼻中隔缺血而引发穿孔。术后常规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术后48h取出鼻腔填塞物,定期换药、清理鼻腔,出院后定期复查。

1.3 疗效判定[2]并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及鼻中隔解剖位置进行疗效判定。治愈:患者鼻中隔恢复正常解剖位,症状消失,随访3月无复发;有效:鼻中隔位置基本恢复正常,症状显著改善,无复发;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或出现加重。总有效率 =(治愈 +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愈32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统计对比 (例)

2.2 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术后3例患者出现轻度鼻腔粘连,并发症发生率6.0%,2例患者常规换药一周后症状解除,1例行分离加换药处理后症状消失,未发生鼻梁塌陷、鼻中膈血肿及穿孔等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术后5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4例鼻腔出血,2例鼻中隔穿孔,不良反应发生率2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指的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鼻中隔偏离正中位置或出现不规则偏曲,由于鼻中隔解剖位置异常,常会引起鼻塞、鼻出血、头晕头痛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在治疗方面,此类疾病多是以手术治疗为主,鼻中隔骨膜下矫正术是应用最多的一类术式,此类术式更符合鼻生理功能,手术中仅会切除少量的偏曲骨质和软骨,并不会对患者造成重大影响。

传统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在前鼻镜下借助额镜反光来进行手术操作,但由于该种手术的照明深度不足且手术视野十分受限,手术医师往往需要凭借临床经验和手感来进行操作,不但影响对鼻中隔的矫正效果,更容易造成额外损伤,甚至引起前颅底损伤,对于鼻中隔偏曲程度严重者甚至会造成骨膜撕裂,造成鼻中隔穿孔,给患者的健康造成较大的损害。而且有文献报道指出[3],为了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医师往往会选择大量切除鼻中隔,支架组织切除过多而造成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因此,传统的鼻中隔矫治术已经较少应用。

鼻内窥镜是上个世纪70年代奥地利学者制造的一种硬管潜望型内窥镜[3],具有多种型号、镜长和管径,能够适应不同手术的需求,具有体积小、视野好、光度强的特点,并且能够和外接设备进行连接,将检查结果清晰的显示和记录。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飞速发展,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已经成为治疗鼻中隔偏曲的重要手术方式[4]。鼻内窥镜能够深入鼻腔,在外接设备上显示出来,使医师能够清晰的观察鼻中隔偏曲的情况,对手术方案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在鼻内窥镜的引导下,医师能够对筛前筛后神经、蝶腭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进行精确的浸润麻醉,减少患者的痛苦,在视野清晰的条件下,医师也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止血,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在术中切除鼻中隔时,燕尾凿的切除动作能够更加精确,最大程度的避免造成骨膜撕裂,减少了鼻中隔穿孔和前颅底损伤的发生。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而且从并发症对比来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个结果和王志学等人[5]的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够有效的解除鼻中隔偏曲,具有视野清晰、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温湘玲,李永福,杨红良,等.鼻内镜下同种异体鼻中隔骨黏骨膜下植入治疗萎缩性鼻炎15例[J].云南医药,2011,2(32):221-222.

[2]吕萍,周天明,李蓓,等.萎缩性鼻炎伴发鼻窦炎的鼻内镜治疗 [J].四川医学,2008,3(29):342-343.

[3]刘军,唐平,张瑞林.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下电凝止血60例观察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5):136.

[4]汪茂林,蔡华成,鲜昆仑,等.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顽固性鼻出血212例[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5):110-114.

[5]王志学,陈忠勇,沈云彪,等.同期鼻中隔和鼻整形术 [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1,10(4):217-219.

R765.3+1

A

1007-8517(2015)13-0051-01

2015.05.18)

孙晓琴 (1969-),女,大专学历,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偏曲矫正术鼻中隔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中隔偏曲需要做手术吗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鼻中隔软骨在鼻尖整形和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耳科电钻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