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2015-06-02党义富

教育界·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积极性体育教师师生

党义富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倾向。运动兴趣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后天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初中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比较有限,并且不太稳定,大多尚未形成兴趣中心,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改变和发展,新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通过教师教学上的引导去培养、发展、巩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那么如何在体育课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个人看法。

一、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从对体育教师不信任开始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关心、热爱学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自然会尊敬、拥戴你,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发挥巨大的表率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从而燃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以及相关知识的拓展游戏的渗入,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

新颖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多层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程度不一。学生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越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多。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上球类课时,他们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他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以及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

三、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要结合学生与时代信息相关的个性特点,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其次,体育教师还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新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灵活运用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和兴趣,并感受体育活动为自己带来的快乐,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体育教师要合理运用自己的言行,及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多用表扬、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当学生练习成功时,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练习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焦躁不安时,及时给予安慰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但如果表扬不当,言过其实,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多运用良好语言刺激,增强学生情绪的正向变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而采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这样做,有利于防止负面作用的产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这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因为,体育教学是以教材为媒介的师生相互“融合”的过程,当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和运动满足基本相同时,学生就会渴望学习,并产生积极的动机和行为。如果在“玩”中采用了多样的趣味游戏,这些游戏会对学生的体育动机产生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从学生的运动倾向和兴趣看,具有游戏化的活动形式更能激发他们的运动动机。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把一些体育项目改成游戏的形式,就会增强他们对该项目的了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最后产生兴趣。要在“玩”中学习并能感受快乐,就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讲解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较长的练习时间,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要求。

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提供发挥他们潜能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总之,体育具有别的事物和别的学科所不具有的乐趣,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该学习和领会课标精神,及时更新观念,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知趣的更高认识。只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才能达到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极性体育教师师生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