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标下的作文评价尝试

2015-06-02李贵玲

教育界·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作文评价新课标改革

李贵玲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学生集体批改和互动交流为主、教师抽查和点评为辅的作文评价尝试,收到了一定的良好效果。本文做了如下分析:首先,充分认识作文评价改革的理论依据;其次,作文评价方法的操作过程;最后,作文评价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作文评价 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一个人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行业,都需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而培养人的写作能力必须从小学生抓起。但眼下小学生的习作情况很不尽人意,对学生习作的批改也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家长、学生和社会舆论,几乎都要求教师做到“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任、最优秀的教师,这种认识就像锁链一样紧紧捆住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手脚。老师加班加点批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学生也只是看看总批语和得分,至于老师那样批改的原因和道理,学生很少用心琢磨,教师所做的工作几乎徒劳。

当前,教育领域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素质教育正在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中得以实施。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的批改也应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慢、差、费的做法,走出一条改革之路。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尝试,进行了以学生集体批改和互动交流为主、教师抽查和点评为辅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良好效果,愿与大家共勉。

一、充分认识作文评价改革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生作文以“交流”为核心的写作思想,教师对作文批改也应满足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小学生的作文动机是“表达”和“交流”,因此,作文批改应该成为学生们进行交流的平台,教师的评语应成为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冯梦龙老先生多年前曾经提出“三个为主”的教学原则,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观点确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课堂教学如此,作文教学及其批改评价活动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作文批评是教师全批全改,然后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尝试了师生集体评改和学生交流互改相结合的批改方式,即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认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尝试,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文评价方法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教师初步批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还小,社会活动面比较狭窄也比较相似,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什么差别,因而他们习作的水平相差不大,作文中出现的共同问题也就比较类似。我教过好多班额比较大的班级,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和总结:我辛辛苦苦对全班近80名学生的习作进行全批全改,一本本圈点、批改、写批语,最后我竟发现评语几乎雷同。鉴于此,我将班内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次批改详批一组,这样就可以对学生这次作文中存在的优劣问题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在进行第二步评改时就能心中有数。

第二步,师生集体评改。这是小学生习作评改的关键环节,在此,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先将选定的范文按照差、中、好的次序整理好,依次由同学们来进行讨论,让他们来评出每篇文章的等级及其原因。例如,有个同学写《心愿》一文,她写道:在家庭聚餐时,她时常听到爸爸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发出感慨,这辈子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就是没品尝过鱼子酱。望着爸爸满头的白发和满脸皱纹,她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争取到俄罗斯留学,为爸爸买回原汁原味的鱼子酱,这就是她的心愿。读完这篇文章,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定为“差”,因为这个同学写的爸爸一点也不伟大,只认吃;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定为“中”,因为这篇文章以“爸爸想吃鱼子酱”为线索,构思很独特,心理活动写得很好。我接着引导大家:作者写自己的爸爸为工作操劳奔波,为“我”操劳,这写出了爸爸的奉献精神和对孩子的爱心,然而“爸爸”是平凡的,他不是完美无缺的人,所以我觉得这位同学写得真实,贴近生活,这是她文章的可贵之处,应该定为“中”。这样,同学们能从中认识到:文章应该写真实的生活,还要选择好的写作技巧,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第三步,课后互批。集体评改后,同学们的情绪很高涨,教师要趁热打铁,将学生3—4人分成一小组,利用课下十分钟时间,依据课上品评的经验及标准,在同学中间进行互评,彼此写出评语,评出具体等级,并签上评价者的姓名。同学们都想让自己的评语获得最中肯的好评,等级最合乎实际,所以,个个态度都非常认真,批阅都格外仔细。这样学生品评作文的能力再次得到锻炼和提升。

第四步,教师点评拔高。学生之间互相评改后,教师再从中抽出四分之一进行检查,看同学们的评价是否合乎实际,评价的等级能否得到被评价者的认可,做到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老师及时给予奖励和表扬;对于评价有出入者,教师要找其面谈,提出问题的所在。这种点评,教师初期抽查的基数可以多些,待训练成型后,可减到八分之一。

以上四步是我尝试作文评价改革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三、作文评价改革的效果

经过具体实践,改革作文评价方法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集体评改和学生合作互改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减少了好多无益的劳动。

2.大大缩短了作文评改的周期。教师能将学生作文的成效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的新鲜感依旧,习作兴趣犹在。

3.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在品评他人习作时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点和缺陷,评出相应等级,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4.经过经常训练,学生对习作的规律能做到心中有数,在立意、选材、表达方式上的偏差明显减少。

5.在师生集体评改和生生互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同一篇文章,前后的意见出现交锋,经过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相互撞击,能迸发出很多思想的火花。

总之,经过具体实践,学生对这种集体评改的方式兴趣很浓厚。经过长期的训练,这种评价模式使学生变以前的“苦写”为现在的 “乐写”,写作能力有很大提高,教学成效非常明显,真正实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文评价新课标改革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思考
试论作文的个性化评价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