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作文立意失误例谈

2015-06-02雷艳芬

教育界·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作文题蜜蜂中考

雷艳芬

【摘 要】作文是语文中考的“半壁江山”,而立意是作文的灵魂与统帅。立意是否准确则关系到一篇作文的成败,关系到中考的成败。本文以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立意失误为例,指导学生正确立意。

【关键词】作文 立意 思想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什么叫立意呢?作文的立意,就是写作时确定中心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中心的约束,一篇作文的质量,往往取决于立意。

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习作在立意方面出现的失误常有以下几种:

一、立意失当,不准确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由于赵括是个不称职的“帅”,导致长平之战的失败,40万精锐赵军丧命。文章的主题就犹如“帅”,如果立意不准确,那么文章只会是一盘散沙。

立意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把题目当作主题、思想不健康、材料偏离主题等方面。

(一)错把题目当主题

有些作文题目与主题是一致的,如《珍爱生命》《我爱我家》《感念师恩》等。但题目不等于主题,立意不能停留在作文题的表面,而应深入地挖掘题目的内涵。我曾经拿下面一则话题给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一次关于蜜蜂的实验》一文中那些被扔到远处的蜜蜂,尽管面临恶劣的环境,但它们没有迷失方向,而是准确无误地回到家,你从这些蜜蜂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生发了什么联想?有位学生看到题目便匆忙下笔,详细地介绍蜜蜂的家族、分工、蜂窝的建筑特点等等。殊不知,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这篇文章进行立意,应该紧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你从这些蜜蜂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生发了什么联想?”来思考立意,思考蜜蜂具备了什么精神令我们感动呢?蜜蜂具备了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而在训练南宁市的中考作文题《拾起心中的珍珠》的时候,就有学生直接把文题当主题,写假期父母带自己去北海度假,自己在海边拾起了一颗珍珠,心里很喜欢。对于这种比较抽象的题目,应抓住中心词“珍珠”思考它的象征意义。“珍珠”代表的是美好的事物或情感,而关键词“拾起”代表的是“重新回忆过去的、曾经的(事情)”,因此,可以立意为:把珍藏在自己心中的一件美好的事情展现出来。这样才能透过题目挖掘主题。

(二)思想不健康

中考作文明确要求:考生作文必须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个别学生由于受家庭或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作文时思想消极颓废、愤世嫉俗,或流露出强烈的拜金主义等等。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立脚点要平等,于出头处争自由。”是“采菊东篱下”还是“会当凌绝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应该有健康的人生观。我曾经给学生训练一篇作文《我的未来不是梦》,有个女生写长大了傍大款,引用了某些低俗的话语“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并认为“有钱就是任性”。文中流露出崇拜权利、金钱等与中学生身份不相符的思想。要克服思想不健康的弊病,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三)材料偏离主题

材料偏离主题,就是立意健康,但是选用的材料却与立意无关或存在矛盾;文章虽没有偏题,中心思想却没有正确显示出来。如话题作文“亲情”,有个学生确定的主题是歌颂母爱的伟大,但文章所选取的材料却与立意存在矛盾:文中写姐姐大学毕业后没有工作,而母亲为了给姐姐安排工作,走后门送礼,后来受到领导的批评。很明显,作文中母亲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滋长了社会的歪风邪气,与“母爱的伟大”显然不相称。只有紧紧围绕中心选材,才能避免材料偏离主题的错误。

二、肤浅陈旧,不深刻

立意肤浅,就是不能由表及里、由果推因地观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浅尝辄止,看问题只停留在表面。文章的立意,贵在深远、新奇,而立意的深远,不是空口说大话,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揭示本质,分析根源,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积极开掘生发,以寻找材料的深层意蕴。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我曾经拿南宁市中考命题作文《牵挂》给初三学生训练,学生接触到题目的时候普遍都觉得容易,大部分同学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提笔就写,写出来的文章大体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大陆对台湾的牵挂等,主题落于俗套。相对于中考满分作文的立意——“牵挂别人的生命”明显逊色许多。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学生应该“打破第一思维,再打破第二思维”。也就是说,看到作文题后,你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想法,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舍弃不用,再作思考后,第二个念头,还是会有小部分人会想到,继续放弃。通过不断的思维活动,提炼一个立意深刻的主题,不落俗套,从而使作文从中心上就是独树一帜的。

三、贪多求全,不集中

就立意而言,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相反,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我们在训练桂林市中考作文题《你很重要》(提示:成长路上,总有对我们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事、物。“你”可以是父母、师长、同学;可以是一本书、一句话。“你”也许是一次摔跤、一次哭泣,也许是……)的时候,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审题,在某一个主题上,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把“你”同时定位为父母、老师、同学,从而使得已确立的中心不能贯穿始终,结果让人读后找不着北,不知所云。由于题目要求比较灵活,“你”定位为人、事、物皆可,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必须选择一个最佳角度,尽可能生发出最高的精神境界,让文章发挥出最大的思想感情的能量,显示作者认识事物的独特思路和独到见解。

总而言之,作文要做到立意的准确、深刻、新奇、集中,并非一日之事,它需要平时不断地训练才会水到渠成。因此,必须教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能用正确的态度去评价,让学生学会从平凡的小事中揭示人生的哲理,这样,才能够在作文立意上更胜一筹。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文题蜜蜂中考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蜜蜂
蜜蜂谷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