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细菌性脓胸的内科治疗方法

2015-06-02徐怀森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内科细菌

徐怀森

摘 要:细菌性脓胸属于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内科治疗该疾病主要是依靠长时间服用抗生素;胸外科做主要采取手术疗法,但是患者很难接受术后比较大的创伤面;外科主要采用胸腔镜对该病进行早期治疗,而且患者的创伤面积不大,痛苦程度也较低,但是患者家属需要付出较为高昂的费用,同时要求胸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鉴于以上原因,在临床上很难大面积使用。因此,很多的基层医院目前仍然做主要通过内科对该病进行保守治疗。基于此,针对相关的治疗病例,总结探讨细菌性脓胸的内科治疗方法,以期为相关医院的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细菌 内科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233-01

1 具体病例概述

某医院通过内科保守疗法成功治疗了一名患有细菌性脓胸的患者。该病例的具体资料:男性、59岁、病发前身体健康。因为右侧胸部疼痛一个多月,而接受住院治疗。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前10 d,精神状态和胃纳极为不佳,下降体重达10多斤;右侧胸部闷痛的感觉不断加重,并延展到了右背部,向右侧躺或者进行深呼吸时,患者感觉异常的疼痛。

经入院后的体检,患者的血压为130/80 mmHg。神志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面部颜色萎黄、消瘦。右侧胸部略饱满轮廓,而且呼吸运动、语颤都显得不是很强,呼吸音消失。患者的心率每分钟达到90次,心率比较正常。

2 具体的诊治过程

通过紧急检查血常规发现:患者的白细胞为20.35×109/L,中性89.4%,这一结果表明患者此时的感染程度已经十分严重。利用CT检查患者的胸部,得到的结果显示:患者的右侧胸部形成了均匀的面积较大的增浓影,基底宽度较大,边界清晰可见,并以半圆状态突向肺野,累及到叶间裂,表明右侧胸腔已经形成包裹性积液;通过定位的B超检查胸水,结果顯示:患者的右侧胸膜毛糙、厚度增加,其透声性不佳,无分隔,在较低的胸腔处局限性地形成包裹。在确定各项胸部检查结果的基础上,立即针对胸腔进行闭式引流,所得的穿刺液呈浑浊状态,而且味恶臭;胸水白细胞大于15.0×109/L,且中性的粒细胞为80%。这名患者最终被诊断患有细菌性脓胸。同时,采用庆大霉素和碳酸氢钠对胸腔进行反复的冲洗,对患者进行全身的抗感染治疗,并支持营养,在治疗20 d以后经过复查,患者的胸腔脓液消失。此后,对患者进行在10 d内口服抗生素,3个月后对胸部进行CT检查发现,患者的右下肺组织显示膨胀状态良好。

3 相关的治疗的体会与方法的总结

3.1 早期的确诊必须要准确及时

患者虽然患的是包裹、局限性脓胸,但是却不具备典型、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被漏诊、误诊多达1月有余。在患者第二次住院接受治疗时,其胃纳很差、消瘦得十分明显,若再次延误治疗,其病情将会持续严重,甚至会并发败血症致其死亡。所以及时进行穿刺抽出胸腔积液,是对脓胸进行早期诊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其中得出正确诊断结果的依据主要包括:胸水的颜色和味道,常规的胸水细胞分类结果、胸水的酸碱值和含有的葡萄糖量。

3.2 进行的引流脓液要全面及时,同时冲洗脓腔以促进肺部的复张

根据相关的CT和B超检查所得出的结果,要立即放置引流管进行胸液引流。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循环冲洗胸腔,所以必须设置双腔引流管。引流24 h以后,患者的胸部疼痛状况得到明显改善,5 d后再经过胸部CT复查发现,患者胸腔内的积液已经显著减少。在引流的阶段,要每天冲洗胸腔一次,以有效降低脓液的浓度,并促使其迅速被引流出体外。

具体措施包括:(1)碱化处理患者的胸腔环境。通过胸壁引流管留置,取5%的碳酸氢钠进行多次循环冲洗,直到可见清澈的液体为止,此时胸腔环境得以碱性化,消除了有助于细菌生长的酸性环境,同时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也才能够全部发挥出来;(2)利用抗生素溶液进行局部胸腔的冲洗。甲硝唑主要具有杀除厌氧菌的功效,但相对来说其抗菌谱比较窄,可以通过伤口吸收。而通常因混合感染而发生脓胸,因此临床上必须选择广谱抗菌性能好、不容易被胸膜吸收、对胸膜不具有强烈反映的庆大霉素稀释液,来对胸腔进行反复冲洗。在保留20 min或30 min后,再放开并外接引流;(3)要注意避免粘连。如果有多房分隔存在,应在抗生素冲洗的基础上,注入20 mL的生理盐水,再加上50万U的尿激酶,同时注意不能过快地冲洗,避免粘连带撕裂导致出血。在放置引流管1~2周以后,引流袋内的引流液变为清澈,每日引流量不大于50~100 mL,胸水的白细胞数量小于0.5×109/L,且通过胸部B超检查,发现胸片和胸水、胸液基本排出,可以把吸管拔出来,同时要求患者主动咳嗽并坚持深呼吸,以进一步复张肺部。通过肺的收缩把胸脓液持续地挤出来,使脏层胸膜纤维化程度降低。同时,不提倡采取胸腔常规穿刺对脓胸进行治疗,因为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可能会污染接受穿刺部位的软组织。在放置引流管的第一个星期,要坚持每天以碘对引流管周边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并取具有消毒功效的纱布加以覆盖。

3.3 结合致病菌所具有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加以治疗

常见的临床细菌性脓胸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在革兰阴性杆系列病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最为典型,直接侵入、淋巴转移、血行播散是致病菌进入胸腔的途径。该患者以往身体健康,没有因外伤而接受手术的情况,所以临床判断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是胸膜被细菌性肺炎所侵犯。在没有得出有关的病原学检查结论之前,应采取经验性抗感染的处理措施。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病菌侵入肌体的途径、脓液表现出的特征,得出诊断结果:该患者属于大肠杆菌、厌氧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混合型感染,因此应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甲硝唑进行联合治疗,经过3 d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通过对于胸水细菌的培养和化验,结果显示患者的胸水中含有肺炎链球和大肠杆细菌各达到40%,厌氧菌达到20%,这与临床的最初判断是一致的。

3.4 对患者全身进行支持性治疗

患者入院后身体消耗十分严重,摄入也明显不足,其接受治疗后,对其进行全身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补充相关的营养液,维持其体内的酸碱、水电平衡。另外,通过消化酶提振其进食的欲望,保证所吃的食物富含热量、蛋白以及相应的维生素,以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内科细菌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细菌大作战
细菌大作战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细菌惹的祸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