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健身方法

2015-06-02周毅敏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株洲市

周毅敏

摘 要:野外远足是在一种自然环境中或者说是一种非体育环境中进行,让参与者从中体验到战胜自我和挑战自我的心理体验的一种新兴的休闲运动形式,具有增进健康,提高社会适应,掌握生存生活的技能,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的作用。该文通过阐述野外远足运动的发展以全面了解和掌握野外远足的概念、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以及目前远足锻炼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社会休闲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株洲市 野外远足 锻炼活动 健身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219-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较快,社会竞争激烈程度的日益加剧,人们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工作,加上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渐远离了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渴望自然的冲动,远离城市喧嚣,忘掉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重新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温馨和享受,已成为现代人需求的一种趋势。

1 野外远足概念的界定

远足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走路锻炼,徒步也是户外运动中最为典型和最为普遍的一种健身活动方式。由于短距离徒步活动比较简单,不需要太讲究技巧和装备,经常也被认为是一种休闲的活动。野外远足作为户外运动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野外远足是在一种自然环境中或者说是一种非体育环境中进行,让参与者从中体验到战胜自我和挑战自我的心理体验的一种新兴的休闲运动形式。

2 野外远足的发展概况

2.1 校园野外远足运动的发展

在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野外远足训练也是青少年必备的一项生活技能,并且很多国家也建立了相关的训练基地,而我国校园野外远足的发展相对比较晚,高校的野外远足训练课程的实施实验先后于2002年和2007年组织参加了中日韩三国大学生的野外远足教学的实践活动。在学校体育课程中,野外远足是一门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中进行锻炼。现在,野外远足运动已经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学内容,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当中,被称之为野外生存训练课。是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部分,实现了体育教学范围由校内走向校外,学生可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的时间来进行野外远足锻炼,丰富和拓展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时间和空间,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思路。

2.2 民间团体野外远足运动的发展

随着我国户外运动的不断发展,形式的日益丰富,而野外远足的形式比较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参与的人数也较多。因为野外远足对于装备的要求不高,只要具有挑战的勇气就能完成超越自我的生理极限,从而在实现跨越障碍的同时,收获成果的愉悦。从中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户外运动的其他形式,比如:攀岩、冲浪和一些空中运动项目等,对普通人群来说由于技术的要求较高,难度相对较大也难以普及。

3 野外远足的作用

3.1 增进健康,提高社会适应

在一些知名的公司和企业当中,有60%以上的经理和高层管理人员曾经有过野外远足的实践,并且他们希望能够在余暇的时间对自己和公司的员工进行野外远足锻炼,以此来提高公司职员的团队意识,掌握生存技能,塑造顽强的意志品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人们在进行野外远足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提升他们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心理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

3.2 掌握生存生活的技能,促進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野外远足是参与者在野外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环境中进行锻炼,掌握野外生存和生活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野外环境与现实生活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参与者除了携带一些必备的工具之外,很多情况下都是靠他们自己动手来解决。并且在自然中摄取物质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也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参与者的分工协作,并利用大家的力量来实现生存的目的,这样除了掌握一定的生存生活的技能以外,还有利于还能培养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责任意识,并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4 远足运动的健身价值

国际徒步联盟主席罗纳德·汉的瑞克说:“不积极锻炼和缺少锻炼已经给各年龄段的人们带来极大的健康威胁,而徒步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运动方式。但我仍然要说,如果只是带着自己的狗在后院走走,这可不能被看作是徒步。”2008年1月2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King Camp首届国际徒步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十大徒步人物评选上,以一席风趣的发言抛出了论坛的讨论焦点,同时也博得了台下众多听者的认同。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中国总部、《户外》(outside 中文版)、《人民日报·健康时报》、新浪网、乐途旅游网站等联合举办。

《在徒步中感受自然,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文中还记载,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世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远足活动可以说是最佳的锻炼方式,适合的人群也是最广泛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一种积极的锻炼方式,对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从增强心肺功能到缓解慢性病,都有着它独特的作用,只要坚持从事,定会看到效果。[1]

健身专家赵之心教授谈到有效的走步锻炼是遏制衰退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对于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并且,步行能缓解人的紧张心情、释放压力,走步锻炼能促使体内分泌更多的“快乐激素”,让人心情愉悦,减少不良情绪的出现。[2]

王浩认为野外远足活动一点也不枯燥,徒步过程中,可以往前走走看看,不知不觉很长的路途就走完了,既锻炼了身体,欣赏了风景,又有满足感。除此之外,在行走中可以更好地和别人交流,倾听别人的观点,倾诉自己的看法,这种及时的交流恐怕是其他运动项目所难以做到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力行地将远足这项运动方式贯穿在生活的每个阶段:走在白雪皑皑的南北极点,走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远足山清水秀的江南美景,远足充满宗教色彩的高原神湖……即便是就在家门口的健身乐园中徒步,也是用双脚丈量土地,“乐土,乐途,乐徒”就是对徒步健身最好的诠释。

5 远足运动的教育价值

远足运动能让人拥抱大自然,挑战自我,培养人的毅力、团队合作精神、人的野外生存能力。汪玲玲说远足运动它不但使人类个体身心健康愉悦,而且给整个社会环境也带来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机。[3]现在很多参与者来自不同的阶层,大多数人日常工作过平淡,而远足运动富于激情,充满冒险与对极限的挑战,很多人经济上不太宽裕,但闲暇时间较多,再加上现在的爱好者大多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锻炼意识,聚集在一起从而促进了野外远足运动发展。很多爱好者最初是对远足运动的爱好参加进来的,不仅需要人们一些基本的户外技能和理念,同时也培养人们具有一种攀登不止、永远前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品质,让他们能够把这种精神和品质带到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去,真正塑造着一种体育的精神。

6 野外远足运动的安全问题

6.1 远足锻炼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戶外运动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经验的过程。面对的是大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融入其中,反之可能惨遭惩罚。野外远足大多是在复杂多样、相对较为特殊、陌生的自然环境性中进行的,野外远足运动参与人群在安全防范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贫乏,在野外如何保护自己方面的经验不足,对风险的规避意识非常低;另外,还有野外远足运动组织者的原因,团队的组成一般都是临时组成的,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一定的合作能力;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安全隐患来源的必然结果。组织者如果没有按照参与者的个性特点来安排路线,安全系数将会降低,易增加危险发生的系数。远足运动路线具有不稳定性。由于远足运动的具体内容、路线和性质等不一样,各个场地景区的安全度也有区别。组织者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了运动的危险性。[5],野外运动本身和安全救护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大了风险的存在,参与者也必然面临一定的风险挑战。很多野外远足运动参与者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野外生存、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参与者在进行野外远足运动时缺乏相应的投保意识。尽管当事人(户外运动活动者和户外运动组织者)事前做好了周密“万无一失”的安排,但是在客观上“万一”的事情也难以避免,因此,安全救援体系的构建是必须的,这是发展户外运动的需要。

6.2 远足锻炼过程中如何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在野外远足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危险,为了安全起见,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参加野外远足的人最好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另外,要求每次活动之前要对参加野外远足活动的人进行备案统计,科学管理好每一位参与者的信息;针对参与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野外远足计划,确定指导体制,指定组织体系图和明确任务分工;提前现场勘查,了解场地情况,制订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排除不安全隐患及提高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组织行前会议,让参与者了解计划、具体内容等情况让组织者掌握参与者的基本情况和身体状况;开展现场调查和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活动小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整理活动资料,只有这样健全的野外远足运动安全保障措施才能更好的保障远足的顺利进行。

7 结论

(1)野外远足是在一种自然环境中或者说是一种非体育环境中进行,让参与者从中体验到战胜自我和挑战自我的心理体验的一种新兴的休闲运动形式。(2)野外远足具有增进健康,提高社会适应,掌握生存生活的技能,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的作用。(3)远足运动是一项很好的健身项目具有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能让人拥抱大自然,挑战自我,培养人的毅力、团队合作精神、人的野外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在徒步中感受自然——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J].体育博览,2006(2):38-40.

[2] 王璐.徒步的路上收获健康[N].科学时报,2008-01-31.

[3] 汪玲玲.论休闲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6(1):70-71.

[4] 黄亨奋.对我国普通高校户外运动意外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56-57.

[5] 张惠红.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安全[J].中国学校体育,2003(6):31-33.

猜你喜欢

株洲市
书法
牵牛花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
槐庭槐花开
——湖南省株洲市秋瑾故居之歌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2020年株洲市复用餐饮具专项抽检结果分析与安全状况评价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株洲市高职院校为例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湖南攸县煤矿事故确认18人遇难
创新生活多姿彩——记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学生刘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