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管理在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06-02江红雨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采供血效果分析档案管理

江红雨

摘 要:对档案管理在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在临床采供血工作中进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可以使血站资料更加充分,为临床用血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采供血机构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采供血档案真实记录采供血业务工作活动过程,反映出采供血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有助于无偿献血发展日趋壮大,献血者的档案资料是所有输血相关医疗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故而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安全用血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档案管理 采供血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215-01

采供血业务档案是在血液的采集、检验、离析、筛选、包装、运输、储存、发放等周转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的原始文字、图片等资料,包含了从献血者登记,血液采集、检测,血制品制备、运输、发放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是采供血中最真实的依据。规范化进行档案管理,对血站开展各项采供血工作、控制血液质量,进一步开展临床安全用血、输血研究,提升血站整体管理水平,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采供血档案的重要性

采供血档案管理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推广、实施。采供血档案中详细记载献血者身份证号、姓名、性别、献血量、献血时间、献血频次等信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执行《关于做好方便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员异地实施用血工作的通知》提供保证,为推动献血事业发展奠定基础[2]。

采供血档案是保证血液质量的依据。完整献血档案能反映献血者身体及献血情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确定血液质量,有效保护献血者、受血者健康。同时可以更好地为医疗机构、临床患者提供血液服务,同时保障突发事件的大量血液需求[3]。

采供血档案为判定医疗事故责任方、解决输血纠纷提供法定依据。临床用血后一旦发生输血反应、感染各种经血传播疾病,可通过查阅献血者原始献血资料、血液检测报告,血液在分离、筛选、包装、运输、储存、发放、使用等一系列周转过程的原始资料记录,可以帮助确定责任方,为进行事故责任定性、解决用血纠纷提供客观依据。

采供血档案资料所具有的统计分析作用。采供血档案对统计血站的献血情况、制定献血计划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统计、分析档案资料,可使決策者客观地了解管辖范围内血液供应、献血者分布等信息,制定规范合理的献血目标,科学有效推动献血工作发展,并为临床筛查血液、合理用血、进行医学统计奠定夯实基础[4]。

采供血档案具有的返还用血证实作用。我国法律规定,当献血者或其直系亲属需输血时,可依据献血者的献血档案资料,按规定返还一定量的血液。

2 采供血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2.1 归档范围

采归档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统计资料;献血者健康检查登记表;献血者检查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单;医院临床用血情况统计报表;血液、血相关制品等原始抽检记录;Rh(-)血型原始记录;阳性血销毁记录;血液出入库登记单;其他有关材料[5]。

2.2 整理方法

分类:按年度、保管期限等进行分类。排列:档案分类后,结合各种相关因素按时间排列。编号:依分类、排序逐件编号。编目:依据分类方案、编号顺序编制档案检索目录。装订:按件装订。装盒:按室编件号装入档案盒,填写封面、盒脊、备考表等。

3 采供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意识不强

档案资料对采供血相关工作有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档案资源能为医疗机构带来很好效益,但部分员工对档案工作认识淡薄,对开展档案工作所具有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深入认识。

3.2 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

档案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无统一规范,导致部分有价值档案重视性不足,收集率低下,完整的归档要求未能有效实现,加之档案检索方式原始、效率低下,在目前的检索中仍以手工检索为主,缺乏高效、精简的检索方法,导致信息利用方式单一、滞后。

3.3 硬件投入不足

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标准;设备陈旧,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较少,管理基本停在手工整理阶段,整体的利用率低下。

4 加强采供血档案管理的解决办法

4.1 领导重视

领导者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档案科学管理的前提。可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措施;加强档案管理重要性宣传等方式进行。

4.2 健全组织机构

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档案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移交。按照规范整理相关文件材料,按时移交给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安排各级领导监督相关工作实施并及时协调解决档案整理过程出现的问题。

4.3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部门既是制定部门又是执行部门。档案管理自己读的指定要科学、合理,并结合本单位具体实际情况与需求。档案管理制度既要起到规范作用,同时又要对其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如档案保存年限,档案查询、销毁制度进行明确规定,做到大与实相结合。同时注意在制定过程中要做到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做到奖惩分明。

4.4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素质提升

可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充实现有的档案管理队伍。同时,聘请档案管理专家、并结合引进的专业人才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传授档案管理相关的最新理论、观念、方法、技术给档案工作人员,促进工作人员强化技术理论提升与实际应用能力。

5 结语

采供血业务档案是采供血中最真实的依据。管好、用好采供血档案,可为临床医院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加强采供血档案管理不仅可有效保障献血者身体健康,还可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必要条件。对采供血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保证人民群众用血安全、保障血液质量,同时对避免输血过程中存在的医疗纠纷、持久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机密性和专业性,对医疗机构有序、高效、协调运行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实践表明,加强采供血档案管理意义重大,对于有效提高提供安全用血、保障血液供应,促进采供血机构的发展,提高医疗管理水平效用明显。随着近年来公民无偿献血意识提升,无偿献血在我国日益发展,献血者的档案资料是所有输血相关医疗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故而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安全用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王红霞.档案管理在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2010,7(25):94.

[2] 董鲁玲.浅谈采供血机构业务档案管理[J].经济师,2012(8):275.

[3] 蔡新华.江苏省采供血机构档案工作现状调查及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2(9): 68.

[4] 张沁霞.档案管理在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0):861.

[5] 丁蔚,建立和实施血站质量档案管理程序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 11(1):87.

猜你喜欢

采供血效果分析档案管理
血站采供血设备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的临床分析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采供血机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