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的实践研究

2015-06-01徐松张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术委员会学校

徐松++张军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学校专业化发展要求日益提高。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成为学校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无锡市市北高中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索:一是去行政化,建立多级学术骨干团队;二是引领推动,唤醒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三是参与管理,确保学校进行科学决策。

关键词

中学 学术委员会 学校管理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已经让广大中学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已经不再是要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与如何提高的问题。这意味着学术研究已不再是大学的专利,课程改革的呼唤、教师成长的需要、学术信息的畅通,使学术研究正在走向数以万计的中学。

作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市北高级中学有着80年办学历史,近年来,通过积极发掘学校学术资源,运用学校学术力量,对学校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获得了一些成效。

一、去行政化,建立多级学术骨干团队

学术委员会原指在我国高等院校、专门科学研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所属的科研机构中设立的学术评议与审核机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近年来,一些中学,主要是名校,也相继建立了学术委员会。作为一所市属普通高中,要不要建立学术委员会,一开始我们认识并不统一。不少基层教师甚至个别校级领导认为,这有“追大流”和“叠床架屋”之嫌。通过教代会反复酝酿、讨论,无锡市市北高中“学术委员会”于2011年10月正式成立了。在成立之初,我们就恪守“去行政化”准则,并未采用个别中学将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一概作为学术委员的做法。我们认为,这种“泛学术化”的行为,恰恰是不尊重学术的行为。学术应该是严肃而神圣的;学术委员的评选标准,必须是学校公认的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及具有一定专业荣誉称号的业务骨干。在我校制定的《学术委员会章程》上明确指出评选标准:“学术委员会在组织上应充分体现学术上的权威性。学术委员会成员原则上须有教授级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和大市级学科带头人等资格。科研或教学成果突出者可破格当选。”坚持“去行政化”是学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的重要特征。通过集体推选,最终我们建立起由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科研成果突出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值得说明的是,我校普通青年教师刘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丰厚的科研成果,尤其在学科网站建设方面有突出成就,他创办的课题研究网站——思想者园地(http://www.sxzyd.net)网站目前汇集各类文科综合类教学资源超过150000条,注册用户突破100000人,资源累计点击超过4500万人次,获得无锡市网页设计比赛二等奖、“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三等奖、江苏省德育课件评比中学组网页网站类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组教育专题网站二等奖。因此,他不仅顺利当选为学术委员,而且同时被大家推选为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这种学术为上的评选标准,使得学术委员会从一开始就在全校教师心中刻下了“去行政化的学术机构”的印记,从而树立了学术权威,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在各年级领导小组、各学科组及各备课组,先后设立了学术研究小组和学术研究员。如我校采用的是年级领导小组制,学术委员会就聘任在该年级任教的学术委员、学科组长及科研骨干为学术研究小组和学术研究员。学术研究小组注重探讨本年级及备课组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应方案,供年级领导小组工作参考;学术研究员则注重收集备课组各教师教学需要的有关教学资料,供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体备课时参考。各学术研究小组和研究员,每周开一次简短碰头会,相互交流、探讨,学校学术委员会每月例会一次,负责收集归纳各年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条分缕析,送呈校级领导层决策时参考。

建立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多级学术骨干团队,它的意义就在于向全体教师表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再仅仅依靠行政一套体系来管理,而是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引进第二方力量,即学术力量,让学术说话,让学校管理和教师成长更专业化。

二、引领推动:唤醒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广泛和深刻,教师已经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整体提高的专业水平成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广大教师经常面临着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如何有效促进教师发展成为时代性的命题,也是学校管理必须关注的领域。同时,在“教师即研究者”的教师观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普遍共识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促进教学、教育与研究三位一体,注重研究态度和反思能力的形成,将研究植根于日常教育实践中。我校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学术评价的最高权威机构,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一方面,学校一切重要的学术评价工作,如教师职务聘任、新聘教师、骨干教师考核、课题管理、各种学术奖励和学术推荐等,都必须通过学术委员会。另一方面,我校学术委员会注重引导教师通过自主学习、自我规划、自我实践实现自我发展,通过撰写教学日记、同行交流、行动研究等加强教学反思,同时加强专家引领、同行合作、在职培训和进修等培养途径的综合运用,收到了较好的培养效果。具体而言,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加强教师管理,完善考核体系。我校学术委员会全程参与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骨干教师考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学术评价作用。例如,在教师评聘工作中,先由学校党政管理系统负责对申请人的基本条件进行审核,符合基本条件者提交学术委员会进行学术评价,通过评审者由学校推荐或聘任。同时,学术委员会每学年都会从教书育人、教学工作、公开教学、业务讲座、教学测评、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对骨干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让他们在学科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制度设计既能体现科学民主决策,又可以保证行政管理高效运转。二是组建教师发展学校,实行梯队培养。我们前瞻性地组建了教师发展学校,形成了青蓝工程、名师工程、阅读工程等专业方向,通过公开课教学、主题班会、课题研讨、论文撰写等形式构建全面的培养途径,把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实现各层次教师培训的全覆盖,着力建设一支“名、特、优”教师领军、一线教师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的科研骨干队伍。三是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助力专业成长。骨干教师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力军,我校通过召开“名师从这里起步——”参评市“教学新秀教师会议”和“追求专业成长享受职业幸福——申报市教学能手推进会”,把骨干教师经验介绍、评比材料制作要求、参评教师材料展评、学术团队全程磨课等环节有机融合,形成了骨干教师培养合力。

2013年以来,在学委会和教科室的协同作用下,我校共有10名青年教师获得市属学校和无锡市教学新秀荣誉称号,语文学科徐松老师和历史学科刘波老师顺利评为了江苏省第十三批特级教师,一个普通高中一次性评上两位特级教师,为江苏省中学首例,这标志着我校骨干教师培养跨上了一个历史新台阶。

三、参与管理:确保学校进行科学决策

中小学建立学术委员会应该在学校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在现实中也往往存在着学校领导兼任职务、难以保持学术权威,附属学校行政部门、难以独立开展工作,活动开展重在管理、难以体现服务职能,学术指导重在评比、难以发挥全面优势等现实问题,这严重制约了中小学学术委员会功能的全面发挥。因此,我校自建立学术委员会之初,便依照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制定实施了《无锡市市北高中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从总则、组织机构、职责和附则四部分对学术委员会进行了清晰界定,明确指出:“学术委员会是在学校领导下的最高学术研究指导机构。负责制定和修改学术委员会章程,审议学校的学术研究方向及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负责有关学术审议、评定、咨询等工作,如审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研成果,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等各项重大决策,对学校教育科研实行宏观指导,并对学校教育科研成果进行鉴定、推广等。”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学术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学校管理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政策、发展规划等必须由校长向学术委员会报告,获得通过后才能由校长提交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方可成为学校行政管理的政策,由学校行政管理渠道发布。

比如,2013年,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正式出台《无锡市属优质特色高中建设行动计划(2013-2016年)》,我校各行政处室积极对照目标要求,积极挖掘本校学科和课程优势制定了实施规划草案,并形成了《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校本培训三年规划(2013-2016年)》。学校行政非常尊重学术委员会,校长室将《三年规划》向学术委员会提交,学术委员会结合我校特色发展方向和项目载体,对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三年规划》要着力从创建特色课程基地、培育学校特色项目、打造特色学校品牌等方面入手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学术委员会还专门从学术建设自身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建议,希望学校能突出学术话语的表达和学术氛围的营造,开展原道讲坛、专家讲坛、教学讲坛、学科讲坛、德育讲坛、青年讲坛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不仅让知名专家教授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也充分展示我校在校园文化、学科文化、教研文化、班级文化、科室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教职员工的先进经验,真正创设教师自我展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平台。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建议等都纳入了学校特色发展规划,提高了学校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并得到了上级管理部门和专家组的好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中学的学术更应侧重基于教学实践的“草根性”研究,主要是课程论、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学科教学与心理学、教育学的结合点,抑或还有学校发展与管理学的结合点。如何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学术地位、倡导学术自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李树民.谈去行政化背景下的中学学术委员会—以校本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为例[J].语文导刊,2012(6).

[2] 邰亚臣.寻找失落的学术精神—以北京第十五中学的学术重建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1(1).

[3] 华意刚.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学术委员会学校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跟踪导练(五)(2)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有多少委员会(答读者问)
学校推介
[指导委员会]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