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如何挖掘文本插图的魅力

2015-06-01曹彩虹

师道·教研 2015年4期
关键词:松果图画小伙伴

曹彩虹

人教版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不但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还是提升学生能力的素材。作为一线的使用教材的老师,这是不应该被忽视的。那么,如何挖掘文本插图的魅力,以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呢?

一、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可见观察力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低年级孩子喜欢图画,对图画特别的感兴趣,但他们并不善于观察,他们的观察还处于随意、杂乱的阶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教学生学会基本的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地观察、有重点地观察等。教学《小伙伴》一课时,出示图片后,我这样引导学生:图片上出现了几个小伙伴?请你们认真观察左边的两个小伙伴在做什么?右边的小伙伴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这样一幅幅图的引导,学生慢慢地就学会了抓住图画重点、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这也为看图写话打下基础。

二、利用插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现今社会,“说”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它是社会交际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如今大部分孩子的表达欲望还是比较强烈的,但他们普遍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连贯,也还有一部分孩子不敢表达,这在低年级尤其明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多种形式地开展“说”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低年级教材中的图画色彩鲜艳,很形象,也很生动,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能说。学生有了表达的信心,他就会更积极地参与交流表达。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这课是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我们可以让全体同学在小组里练习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请小组代表把几幅图连起来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这样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升。在学习《失物招领》时,我利用插图分步进行指导。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介绍看到的内容,其他同学随时进行补充。第二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以揣摩人物的情感,有了情感的积淀,学生的朗读才有了底气,朗读水平才会得到发展。

三、联系插图,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中,低年段学生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但我们都知道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于词语和文本的理解能力还很弱,老师有时候越解释,学生越糊涂,怎么破解这个难题?其实新课标也给了我们指引。在课标中,明确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像《最大的“书”》一文中的这个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对于这句话,学生不看插图很难理解,但看了书中岩石的样子后,老师根本不需要说什么了。又比如《雷雨》这课第一段中的“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也不好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联系书中的插图来理解,学生看着乌云遮住了整个天空,天忽然间暗下来,就很快可以知道“黑沉沉”的意思了。

四、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一种能力,它是人类创新的源泉。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和生活积累都不丰富,所以想象力的发挥还需要借助一定的事物形象。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文本插图,挖掘插图中的思维迸发点,通过插图中的信息,激起学生自由的想象力。例如:《松鼠和松果》一课中共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埋松果”,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它们埋松果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以此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看到第二幅图,老师继续引导,看着长出的小松树,松鼠又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们大胆想象一下,等到将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不种松果,又会是什么样?通过想象对比,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学生不难感受到。

责任编辑 黄日暖endprint

猜你喜欢

松果图画小伙伴
摘松果
我和我的小伙伴
我的小伙伴
“小伙伴”等十七则
小松果
摘松果
分松果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