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给药方式对99mTc-MAA下肢深静脉显像质量的影响

2015-06-01张绍兰吴维玉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重庆400042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止血带弹丸药量

张绍兰,王 丹,姚 云,吴维玉,周 文(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重庆 400042)



·临床探讨·

不同给药方式对99mTc-MAA下肢深静脉显像质量的影响

张绍兰,王 丹,姚 云,吴维玉,周 文(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重庆 400042)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方式对放射性核素99mTc-MAA下肢深静脉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进行下肢深静脉核素显像(RNV),双踝关节上方扎止血带加压后,通过双下肢足背静脉一次性“弹丸式”推注全部药量和分3段推注药量,观察2种不同注射方式对下肢深静脉显像的效果。结果 与传统加压后一次性“弹丸式”给药方法比较,加压后分3段推注药物的RNV图像清晰率更高。结论 止血带加压结合3段式药物推注,方法简单、灵活,可明显提高显像质量。

99mTc-MAA; 放射性核素; 给药方法; 深静脉造影

放射性核素99mTc-MAA行深静脉造影(RNV) 是一种诊断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有效、无创伤性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同的放射性核素给药方式对深静脉造影的图像质量有不同的影响。现比较止血带加压条件下2种不同给药方式对RNV检查显影效果的影响,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下肢肿胀伴静脉曲张患者150例,男85例,女65例,年龄28~79(52.77±15.45)岁。其中23例并发下肢皮肤溃烂。一次性“弹丸”式给药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8~70岁[(51.44±12.59)岁];3段式给药组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30~79岁[(52.24±13.70)岁]。全部患者均排除先天性下肢和血管畸形;下肢血管手术等。

1.2 仪器与试剂 SPECT仪器为美国GE公司产品Infinia Ⅱ。99mTcO4-由中国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MAA 由北京师宏药物研制中心提供。

1.3 显像方法 患者仰卧于探头下,双下肢足背静脉穿刺成功后安置留置针,于双踝关节上方止血带处进行加压,以阻断浅静脉回流。自双足背静脉同时注入等量99mTc-MAA 185~259 MBq(5~7 mCi),一次性“弹丸”式药量体积1毫升/侧,3段式药量体积5毫升/侧,同时启动仪器从足背自下而上进行扫描系至双肺尖,设矩阵256×1 024,扫描速度20 cm/min。

1.4 加压方法 选择弹力较好的橡胶止血带,于双踝关节上方使用止血带进行加压,以阻断浅静脉回流,止血带结打在肢体上方约偏外侧。随时严密观察肢体皮肤的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趾活动情况等。

1.5 给药方式 双下肢足背静脉进行穿刺,通过安置留置针,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一次性“弹丸式”注射法,是一次性快速将药量全部推注静脉内;3段式注射法,则是通过3次推注的方式给药,其中扫描开始时推注2/5药量,机器扫描至膝关节时,再推注2/5的药量,扫描到腹股沟位置后,最后推注1/5的药量,并扫描至双肺尖。各段推注时间在10 s左右完成。

1.6 图像质量的判定 通过目测法观察不同的给药方式对RNV检查显影效果的影响,计数成像的清晰率。分别对胫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等依次勾画同部位、同面积感兴趣区,计算平均像素值。

2 结 果

2.1 2种给药方式的图像质量结果比较 一次性“弹丸式”推药图像清晰、均匀28例,清晰率56.0%;3段式推药图像清晰93例,清晰率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6,P<0.05)。见表1。

表1 2种注射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比较

表2 2种注射方法的各静脉段平均像素值结果比较±s)

注:与一次性推注法比较,*P<0.05。

2.2 2种给药方式各静脉段平均像素值结果比较 胫静脉显像时,一次性推注法由于在推注时药物量大,所以显像时的平均像素值比3段式推注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腘静脉、股静脉显像时,3段式推注法平均像素值虽然略高于一次性推注法,但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髂静脉和下腔静脉段显像时,3段式推注法平均像素值显著高于一次性推注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MAA是一种聚合清蛋白,颗粒直径约为90 μm左右,在血管中流动速度较血液流速慢,标记核素后,可用于血管显像[1]。常规RNV检查的给药方式主要有2种:一次性给药,缓慢等速推注药。RNV检测时,从足背自下而上扫描至双肺尖,时间一般为6~8 min。由于一次性“弹丸式”给药是在扫描开始10 s 内将全部药量推注完毕,扫描膝以下深静脉时,药物在该段血管内较多,静脉显像出现放射性高浓度聚集,而扫描至髂静脉和下腔静脉时,药物在该段静脉较少,出现放射性稀疏,甚至会出现部分放射性分布中断(即假阳性)。缓慢等速推注药物,从足背到髂总静脉扫描过程,药物能均匀进入血管内,RNV 图像放射性分布均匀;但是由于缓慢等速推注药时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核素时间较长,受核素照射剂量较大。

为了取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同时减少工作人员照射时间,本研究采用3段式推药方法,本组结果显示,3段式推注方法图像清晰率明显高于一次性推注法,除胫静脉外,静脉段平均像素值均高于一次性推注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髂静脉和下腔静脉段表现更加明显。

一次性推注法在胫静脉推注的药物含量较大,所以一次性推注法的平均像素值比3段式推注法高。3段式推注法在足背、下肢中段、上段3个部位(即足背、膝关节、腹股沟) 注入药物,使药物通过整个下肢血管相对均匀,RNV图像放射性分布也比较均匀,能获得较清晰的图像,这与其他学者报道相同[2-4]。同时,3段式给药与缓慢等速推注药物比较,工作人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照射剂量。

在实际工作应用中,除了图像更清晰以外,3段式注射法的优点还表现为髂静脉、下腔静脉显像更清晰,且操作可随时调整,对临床关注的重点部位可适当加量,进行检查及观察。但是3段式注射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有狭窄的假阳性出现,造成这种假阳性主要是止血带过紧,导致大分子药物流通不畅,药物呈“挤牙膏”式进入血管,从而致使图像不清晰。通过调整止血带的松紧,增加注射药量后,部分患者可以得到缓解。

[1]王荣鑫,罗芙蓉,徐泉凤.放射性核素注射操作防护实践[J].中国辐射卫生,2004,13(1):48-49.

[2]李纬明,黄郁文,陈维安,等.不同注射方法的弹丸注射质量和剂量准确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25(2):174-175.

[3]敬兴果,罗加.下肢深静脉99mTc-MAA显像特征[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0,16(3):312-313.

[4]何彩霞,黄斌豪,高淑清,等.核素99mTc-MAA不同注射方法对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6,20(2):18-19.

10.3969/j.issn.1672-9455.2015.18.048

A

1672-9455(2015)18-2760-02

2015-04-25

2015-05-28)

猜你喜欢

止血带弹丸药量
超高速撞击下球形弹丸破碎特性仿真研究
神秘的『弹丸』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两倍药量
一次性TPE止血带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药量适中
弹丸对预开孔混凝土靶体侵彻的实验研究
圆柱形弹丸高速撞击薄板的碎片云特性数值模拟